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朱棣的儿子在铜缸里活活被烧死

这里有你喜欢的温暖

这是『画如烟』的第228篇原创推文

1.

朱高煦是永乐皇帝朱棣的次子,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立下汗马功劳,却在皇位争夺战中成为了一个牺牲品。

1380年,朱高煦出生了,他从小善于骑马射箭,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多次立功,深得朱棣的喜欢。

朱棣喜欢朱高煦,不代表就愿意立朱高煦为太子,朱高煦还有个哥哥朱高炽。

朱元璋曾规定立嫡立长为皇位继承制原则,而朱棣曾经谋反,自己得位就不正,他更不敢再立次子为太子了。

这让在战场上力挽狂澜的朱高煦内心很不平衡,他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事,甚至在关键时刻救过父亲的性命。

凭什么一个体态肥胖的瘸子哥哥还要骑到自己头上,他一点也不服气。

为了平复朱高煦的心情,朱棣说:“你哥哥身体多疾病。”

意思很明显:你哥哥朱高煦身体不好,将来接班人大概率是你。

然而,朱高煦就靠这一句话,等啊等,等了十几年就是等不到朱棣改口换太子。

嫉妒心强的朱高煦对此非常愤懑,却也没其他办法。

2.

朱棣登上皇位后,天下大一统,他需要一个会治理天下的人,不再看中武将。

朱高炽虽身体差了点,但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熏陶。

一个国家需要文化信仰,在当时儒家文化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天下读书人多,只有笼络他们的心,才能换来朱棣政权的稳定。

最终朱棣舍弃了朱高煦,选择了读书更多的朱高炽。

朱高炽好就好在生了个儿子朱瞻基,朱棣非常喜欢朱瞻基这个孙子,朱高炽的太子位就更加无法撼动。

朱棣没有给到朱高煦太子位,但对他并不差,封了他汉王,给足了俸禄。

朱高煦多次拒绝就藩要求留在南京,朱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强迫,也没责怪。

这些只是因为朱棣心中有所亏欠,不管怎么说朱高煦也是他的亲生儿子,战场上为他立功无数,救他于水火之中。

只要朱高煦不闹出天大的事,就随他去吧。

朱高煦不去就藩,是因为他想取代朱高炽,他只有留在南京才有机会。

一旦他离开南京,一切的一切就彻底回不去了。

这其中包括在京城享受的荣华富贵,在宫中穿插的眼线眉目……

往日的故交会逐渐走失、父亲的宠爱也会随距离而淡化,所以朱高煦赖着不走。

3.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高煦犯事太多,乱杀人,僭用御用车马,挑拨离间太子与群臣关系等,惹得人人告状。

朱棣再也受不了了,下定决心要从严处置他。

好在朱高炽求情,朱棣放了朱高煦一马,并要求朱高煦当天前往山东乐安就藩,因为朱棣实在是不想再看到他了。

原本朱高煦可以在南京长久待下去,他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只能说咎由自取。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朱高煦踏上了去往山东的路。

当时他37岁,连饯别的酒都没喝上一口就匆匆上路,凄楚的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射在路面上,风中摇曳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的心情异常失落。

明明就藩是一件光荣的事,但此时的朱高煦并不认为,他和官员被贬谪没有区别,就像一条狗从家中被踢了出来。

4.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迁都北京。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第五次征讨蒙古,不幸在回京的路上驾崩,只有贴身太监马云发现了这件事。

马云怕军心不稳,就悄悄告知了杨荣和金幼孜等大臣,大家最终商议结果:不公布丧事。

就这样,朱棣的尸体用被子包裹起来放进了锡制的床里,杨荣让厨师照常给朱棣送饭,其实都是给太监马云吃的。

士兵们全被瞒在鼓里,一切正常运行。

后来朱棣的尸体逐渐发臭,杨荣不得不加快返京的进程,并假传圣旨说皇上要回京处理朝政。

其实,军心稳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朱棣还没来得及留下遗诏,皇位继承人没讲出来。

唐高祖李渊曾对次子李世民说:“他日夺了天下,定让你做太子。”

李世民一听这话,在带兵过程中浴血沙场,奋勇杀敌,只为父亲的一个承诺。

然而,李渊食言了,他没有实现诺言,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后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并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杨荣怕重蹈历史覆辙,才选择了隐瞒丧事,起码现在他手里还有大权。

如果朱高煦得知此事,不只是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二人手足相残那么简单了,朝廷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到时候朝臣站队立派,杨荣他自己很有可能都性命不保。

好在,一切按计划进行,朱高炽接任了皇帝位置。

5.

果然,朱高煦那头不安分,他得知父亲驾崩,就派人去守丧,实则刺探现场情况,以便寻找机会,发动政变。

朱高炽作为哥哥,当太子期间,他并没有怪罪弟弟,反而经常慰问,劝他不要这么激进,心态要好,要做好事,但是朱高煦不以为然,就是不愿意改过。

可能是太子定好了,朱高煦觉得哥哥这么做是假惺惺,做给人看的,好让群臣由心信服朱高炽。

但是,朱高炽在北京登基了,朱高煦依然没有放弃夺皇位的机会,另外,朱高煦的弟弟朱高燧同样对皇位虎视眈眈。

明明朱高炽知道朱高煦想抢皇位,却依然把他召回到了北京,并给他更高的俸禄,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只希望他能好好地在乐安享福,不要再闹事了。

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炽驾崩,他在位不到一年,朝臣上下哭声一片。

当年朱棣在位时期,朱高炽可以算得上半个皇帝,很多政务都是朱高炽处理,他不光提出一些政见,还付诸行动。

比如: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扩建粮仓为朱棣北伐提供后勤保障,才有了明朝最强盛的时期“永乐盛世”,也为“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史》中记载: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朱高煦眼里根本看不到天下黎民百姓,他眼里只有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他哥哥一死,他更有机会了。

曾经朱高煦在朱棣面前自比李世民,李世民杀了哥哥当了皇帝。朱高煦现在不需要杀哥哥,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前提是阻止侄子朱瞻基从南京前往北京奔丧。

《明史·朱高煦传》: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视他府特厚。

朱高煦设了精兵在朱瞻基去往北京的路上,谁料到朱瞻基有所提防,并没有走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的路线,反而往西北方向,绕道河南再从山西去了北京。

还在半路等待的朱高煦迟迟不见侄子的人马,心中还在揣摩人有没有出发呢,朱瞻基已经在北京登基。

6.

为了提高自己的话语权,朱高煦提出了很多政见要求朱瞻基按照他的要求来治理国家,朱瞻基也都听从。

朱高煦后来要求越来越过分,侄子也没拿他怎么样,他认为朱瞻基也就这点实力了。

两年后,朱高煦起兵造反,他招兵买马,壮大势力并拉拢英国公张辅。

张辅收到这消息,魂都吓没了,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于是赶紧汇报给了朱瞻基。

在家守孝的御史李浚不敢同流合污,改名换姓抄小道去了北京告状,说朱高煦造反。

这下,朱高煦造反的事情坐实,朱瞻基念及叔侄一场,不希望派兵捉拿朱高煦,就派人劝说。

朱高煦不吃这一套,还放话给传话人,说:仁宣宗父子二人轮流用钱财糊弄我,让我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生活,还削我的护卫,我提的要求经常有待商榷,你当我是三岁小孩。

随后,朱高煦上疏奏折,有指责皇帝之词,蔑视黄家权威。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汉王果然谋反。”于是下令派人讨伐朱高煦。

杨荣劝朱瞻基御驾亲征,但是他拒绝了,因为刚登上皇位没多久就离开京城带兵打仗,怕被小人算计,所以朱瞻基只当了监军。

7.

乌泱泱的兵马到了乐安,朱高煦并不害怕,下定战书,次日清晨开战。

神机营先是来了发射火箭,震慑叛军,然后把劝降信射到城内,朱高煦根本不理会。

面对着京城的大军,叛军心里开始打退堂鼓,纷纷表示想投降,不然死是小事还要连累家人,有人献计说抓住朱高煦可以立功。

朱高煦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小命,表示愿意出城投降。

被抓住的朱高煦按照大明律例,要被处死,朱瞻基不允许,把朱高煦父贬为庶人,其他同谋叛乱者严重者处死,其他人发配边疆。

在大牢里的朱高煦日子过的还不错,吃吃喝喝,并没有对他用刑,朱瞻基每年都会去看望这位叔叔。

朱高煦投降后,按照惯例,朝廷要指派一名御史去数落犯罪人的罪行,可以理解为骂人,好让犯罪人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让他心服口服

28岁的于谦此时就登场了,对着46岁的朱高煦就是一顿语言输出,但是骂朱高煦还不能骂及家人,否则就有辱骂皇帝嫌疑。

于谦倒是有本事,骂得朱高煦差点口吐白沫,可以想象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与老鸨对骂场景或者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与对穿肠对对子场景。

昔日骄横跋扈的朱高煦面对义正严词的于谦,居然没了往日的犀利,心理防线犹如溃堤的大坝彻底崩溃,朱高煦被骂得狗血喷头,趴伏在地瑟瑟发抖,嘴里念道:“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8.

就是因为“一骂成名”,于谦得到了朱瞻基的赏识,却让朱高煦心理更加逆反。

有一次,朱瞻基探望朱高煦的时候,朱高煦为了发泄心中愤怒,用脚绊倒了朱瞻基,朱瞻基没有任何防备之心,在随从臣子面前摔了一个狗吃屎。

此时的朱瞻基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心慈手软的皇帝,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屈辱,下令让人用300斤的铜缸把朱高煦倒扣在里面。

朱瞻基作为武将,力气很大,竟然把铜缸给顶得摇摇晃晃,护卫们怕伤到皇上,一个个上去按住了铜缸,并生火熏死了朱高煦。

掀开大缸时,朱高煦已成了渣渣。

因为这件事,朱瞻基不再念及亲情,他直接处死了朱高煦的9个儿子,一个不留。

这是朱瞻基在树立帝王权威,谁要是再有谋反的想法,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朱高燧也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再也不敢动夺位的心思。

9.

有人问,为什么同样模仿朱棣起兵的朱高煦做了那么多准备,再加上早年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为什么还是会输?

首先,朱允炆怕背负杀叔叔的骂名,一直要求军队活捉朱棣,没有下杀心,军队就有点碍手碍脚,因此作战力大幅度下滑。

朱瞻基也有这样的想法,虽没有御驾亲征,但是他去现场督战了,军队士气大涨,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现,所以大家都很卖力。

其次,朱棣造反有其他藩王支持,朱允炆削藩让所有藩王都不满,一个个都跟着朱棣干了。

朱高煦起兵时候,只是自己在单独作战,他的弟弟朱高燧还没来得及和朱高煦合作,朱高煦就已经被拿下。

另外,藩王被削,私人护卫队被削减,即使朱高煦后来偷偷招兵买马,但都是一些新兵,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操练,和北方经验丰富的作战老兵无法相提并论。

再加上朱高煦的临时军队缺少好兵器,他自己带兵打仗过去了二十几年,早就忘记如何带兵了,打不过很正常。

最后,朱高煦所处位置是山东,被北京和南京两面夹击,地理位置上就吃了大亏。

不像朱棣是从北方一面攻下来的,所以朱高煦的处境根本没法打,再加上他的想当然,自以为是,输是必然。

文/冰糖葫芦不加皮

2023.8.30

 
作者简介:冰糖葫芦不加皮,96年双鱼男,喜欢你的真诚和你的善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最作死的皇子,成祖不杀,哥哥不杀,最后却被侄子活活烤死
朱高煦:在争夺皇位的路上,我永不停歇直到成为一个笑话
朱棣小儿子朱高煦,想学老爸对侄子造反,最后却落得烤死的地步
历史上唯一被烤死的王爷,朱高煦是怎么一步步作死的?
他一出生就被作为皇位继承人来培养,老爹也跟着沾光做了皇帝
明朝的第二位和第四位皇帝是平辈关系,两人加起来在位不过五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