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万历皇帝的三儿子被煮成肉汤?

这里有你喜欢的温暖

这是『画如烟』的第232篇原创推文

1.

我之前写明朝三大案时候,曾多次写过郑贵妃的故事,而今天我要讲的正是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

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第三子,此前宫女王氏生了朱常洛,朱常洛是长子,让郑贵妃很头疼,她一心想把自己的儿子提上太子位置。

尽管朱翊钧是皇帝,天下之事,他一人说了算。可是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他却没有了帝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权威。

为了早日定太子,群臣的不断劝谏,他们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即便有人因此贬谪甚至掉了脑袋,十几年来,“定国本”之事仍然没有消停过。

郑贵妃是朱翊钧最宠爱的妃子,爱屋及乌,她的儿子朱常洵自然而然也深得朱翊钧厚爱,奈何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大明王朝,朱翊钧不敢轻易违背祖训。

除此之外,太后也不同意朱常洵当太子,原因是朱常洛的母亲王氏曾经是太后身边的宫女,只是年轻气盛的朱翊钧在看望太后的过程中,一时冲动临幸了王氏。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氏肚子大了起来,事情瞒不住了,朱翊钧这才承认。

因此,太后肯定是偏向自己身边的宫女,宁可朱翊钧不立太子,她也不会同意朱翊钧立朱常洵为太子。

2.

为了讨郑贵妃开心,朱翊钧答应过,将来把皇位留给朱常洵,还专门去道观里写了一张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字条。

奈何整个朝廷都要朱翊钧早日立太子,朱翊钧的做法:你硬要我立太子,我偏不立!

这场国本之争,拖了整整十五年。

最后因为太后的教训,才让朱翊钧醒悟过来。

朱翊钧说朱常洛的母亲是宫女,身份低微,这句话惹火了太后,太后说你的母亲我同样是宫女,让朱翊钧哑口无言。

言外之意,没有宫女出身的太后,就没有当皇帝的朱翊钧。

经过太后的一番教育,这才让朱翊钧下定决心把太子位置交给朱常洛。

郑贵妃不开心了,她在朱翊钧面前大哭大闹,说朱常洵哪一点不如朱常洛,这样对待她们母子二人,实在是狠心。

曾经为了躲避“国本之争”,朱翊钧直接不上朝,奈何他最终还是抗衡不过文官集团,他的压力很大,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被立为太子,朱常洵立为福王。

确立了太子,但是朱常洵还生活在宫中,群臣还是不依不饶,他们请求朱翊钧早点让朱常洵就藩,省得风云变幻,节外生枝。

郑贵妃坚决不允许,在朱翊钧面前说孩子还小,从来没离开过京城,他一个人不适应宫外的生活。

终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文官集团就要赶走朱常洵以绝后患,并要求福王应当早日启程前往封地洛阳。

3.

郑贵妃舍不得儿子,要求朱翊钧给朱常洵建造豪华府邸,花了28万两银子,当时其他亲王建造住处也就2-3万两银子,可见朱常洵深受父母宠爱呀。

朱常洵封为福王没多久,就举办了一场盛世婚礼,朱翊钧亲自主持,壮观场面丝毫不比皇帝结婚差。

这场婚礼,花费了30万两银子,这些钱全部从国库拨款,另外朱翊钧还让负责矿税的官员把进贡的金银珠宝全部运给朱常洵。

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朱翊钧是一个典型的守财奴,凡是进贡的物品,来者不拒。

朱翊钧很抠门,平时舍不得花钱,他这辈子就出过一次北京城,就是看望自己的坟墓,一个死宅男能花多少钱呢。

平时朱翊钧还经常去国库里数钱,生怕少了,明朝支援朝鲜打日本丰臣秀吉时候,朱翊钧也是不情愿出钱,只是国家打仗实在没办法才拨款。

而朱常洵却不废吹灰之力,让父亲不昔下血本为他筹备婚礼和建造豪华住处,简直不同寻常,令人震惊。

郑贵妃的缓兵之计,为儿子朱常洵拖了十年之久。

4.

藩王成年后,必须就藩,万历四十年(1612年),当时朱常洵已经二十六岁,朝中舆论很大,奏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要求福王就藩。

郑贵妃宠爱儿子可以说到了溺爱的程度,在儿子出发之前再争取一些好处,比如:

一、赏赐福王庄田四万倾。

二、没收张居正家产,尚存官的拨款归福王。

三、江苏扬州到安徽太平的沿江税款归福王。

四、四川盐井的部分收益归福王。

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五点要求,朱翊钧全部答应,后四点要求尚且可以办到,但是第一点难度很大。

四万倾的良田是什么概念,当时的其他藩王也不过三四千倾田的量,他一人顶十人。

本来到了明末,朱家皇室后人就已经有近十万人了,土地占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地方官员、地主、富商等达官贵族,老百姓土地资源就更少了。

再加上朱常洵的封地是在河南洛阳,一个人口大省,还要再去剥削老百姓土地,这不是压榨那么简单,这是在要老百姓的命。

群臣竭力反对,称大明自创立以来,史上从未出现藩王被赏赐四万倾良田的说法。

河南人口基数大,根本没有办法凑出这么多的田地,除非对当地老百姓赶尽杀绝。

抗议声日趋严重,朱翊钧才清楚地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下令赏赐朱常洵的庄田减到两万倾,如果还不够,其他省份补充。

到这个时候,按理说朱常洵可以出发前往洛阳了,郑贵妃还是舍不得儿子,以给太后过生日为由想给儿子再拖延一年时间就藩。

谁知太后出面了,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把朱翊钧骂了一顿。

天天被姓郑的女人迷得神魂颠倒,作为皇帝,像样吗?这样做,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这一骂,朱翊钧只好下令让朱常洵就藩。

5.

朱常洵离开北京当天,朱翊钧亲自相送,他握着儿子的手,万般叮嘱,颇有长亭送别、十里相送、长亭更短亭的画面。

只不过此刻不是男女送别,而是父子送别。

朱翊钧深情地望着朱常洵,说常回来看看,京城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父子二人离别之情,难以表述,父慈子孝,场景让文武百官不禁落泪。

只是这眼泪,夹杂官员太多的念想,可能是佯装给足皇帝面子;可能是联想到自己的家庭;可能是感叹天下黎民百姓要受苦。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北京出发了,运输物资的车马连绵数十里,随从无数,排面壮阔,鲜有所见!

三个月后,朱常洵到了封地洛阳,朱翊钧不昔违背大明律历,特许福王府可以自行派遣官吏在封地内征收赋税。

福王府的太监、官吏对收钱这种事十分来劲,借着朱常洵的威名到处欺压百姓,甚至杀害当地庄家,只为征收银两。

福王的做法引起了老百姓的骚动,大家怨声载道,却无可奈何,有的老百姓甚至到了背井离乡,沿街乞讨的地步。

朱常洵只顾自己骄奢淫逸生活,丝毫不顾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处境,让他一度臭名昭著,被百姓从早到晚唾骂。

6.

户部尚书上奏朱常洵的平日作风存在问题,朱翊钧直接不理。

由于没人约束,朱常洵愈发嚣张,整个福王府从上到下沆瀣一气。

个个吃人不吐骨头,搜刮民脂民膏,让老百姓叫苦连连。

除了欺压百姓,朱常洵还垄断一部分盐商,以谋取暴利,其中盐的价格由福王府来定,盐商不能私自贩卖,必须由福王府说了算。

这样就引起盐商和福王府的矛盾,许多商人到官府里告状,但是官府和朱常洵穿一条裤子,事情就不了了之。

纸毕竟包不住火,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朝中大臣纷纷上疏,让朱翊钧管一管,否则会对边粮造成影响而且会引起民愤。

朱翊钧一听又是儿子的事,于是继续置若罔闻。

到了万历中后期,朱翊钧已经久居深宫闭门不出,朝廷政事全部移交给内阁处理。

内阁首辅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皇帝,更别说去管束远在洛阳的朱常洵。

朱翊钧在后宫纵情声色,成为了一个死宅男,朱常洵借着老爹是皇帝的威风在洛阳独霸一方。

地方官员和富商纷纷献媚贿赂以保剩余利益,可以说当时的朱常洵就是一个“小皇帝”。

长此以往,朱常洵山吃海喝,吃成了一个三百斤的大胖子,和他父亲一样充当死宅男,闭门不出。

虽然朱常洵不出门,但是他并不无聊,平时让属下给他抢掠民间美女,安排歌妓舞妓到福王府唱歌跳舞,美酒佳肴,夜夜笙歌。

7.

到了明末,河南中原地区,饱受自然灾害影响,旱灾蝗灾不断,民不聊生,老百姓吃不饱穿不好,甚至一度传出人吃人的现象。

朱常洵才不管这些,这些都是官府要管理的事,与他无关。

1620年,当了48年皇帝的朱翊钧去世,太子朱常洛继位。

朱常洵并没有对皇位有所觊觎,他发现在洛阳的日子要比在皇宫的日子快活,起码不用每天上朝批改奏折。

一个月后,朱常洛因“红丸案”去世,“木匠皇帝”朱由校登基,朱由校在位七年,也因病去世。

这一年,陕北农民起义军杀知县,农民大起义爆发,官逼民反,百姓对朝廷彻底失望,于是他们走向了一条不可逆的规程。

农民大起义从陕北开始,逐渐扩展到陕中、甘肃、山西一带,原本就处在人间地狱的河南百姓一看周边在造反,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加入了造反队伍。

河南百姓可不管造反是不是杀头的罪名,他们只知道跟着起义军就饿不死人。

朝廷派军队去镇压,但是东边镇压结束西边又起来,应了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尝到甜头的起义军就没消停过,他们拉帮结派,势力丝毫不比朝廷军队小。

朝廷军队在洛阳招兵买马时候经过福王府,发现福王府富丽堂皇,士兵们纷纷怒斥:

“洛阳福王府富甲一方,丝毫不逊色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朱常洵,而我等却饿着肚子去打仗,死在贼人手中,何其不公。”

8.

当时在洛阳家中休养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多次劝说朱常洵,打开福王府钱库,拿出一部分援饷济民。

朱常洵一听,怼道:“凭什么拿我的钱,你们当官的家里不缺钱,就算救济也是你们先出,我再考虑要不要出。”

崇祯十三年年底,李自成趁着朝廷大军讨伐四川张献忠壮大了起义军规模,并且南下入侵河南。

李自成到了河南就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了河南百姓的支持。

一时之间,加入李自成起义军的人数达到万人,朝廷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平日不管天下事的福王府也开始慌了。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攻洛阳,声势浩大,洛阳城的守军逐渐丧失战斗力,完全扛不住,纷纷撤退、投降。

朱常洵眼看再不出钱支援守军,洛阳就要完蛋,只好忍痛拿出金银珠宝笼络军心,好在守军拼死一战,暂时击退了农民起义军。

但是,末年的大明王朝已经不得民心,百姓不再相信政府。

很快,李自成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洛阳城沦陷,守军投降。

9.

肥头大耳的朱常洵带着家属逃往郊区的迎恩寺,由于长年的养尊处优,朱常洵根本跑不远,很快就被抓住。

朱常洵跪地求饶,只希望保留一条性命,李自成不允,下令处死,不过朱常洵儿子朱由崧跑掉了。

相传朱常洵被杀后,李自成依然没有放过他,命令手下剥皮放血,把他和鹿放入一个大锅中煮了。

农民对朱常洵恨之入骨,直接就着美酒给吃了。

朱常洵的下场,可见农民对明朝政府的痛恨之深,也意味着大明王朝即将走向亡国的道路。

崇祯十七年(1641年),朱常洵被安葬于洛阳北氓山。

1644年,大明王朝寿终正寝。

10.

有人说,朱常洵被吃了是野史记载,不大可信,只是为了表示对明朝的痛恨才这么写。

也有人说,朱常洵只是被割了一块肉混在鹿肉里一起煮了,明末《流寇志》中,关于福王之死的记载如下:

“贼置酒大会,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尸王城下,承奉二人乞葬王而就死,自成许之。”

文/冰糖葫芦不加皮

2023.9.3

 
作者简介:冰糖葫芦不加皮,96年双鱼男,喜欢你的真诚和你的善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版】朱常洵福藩:侍宠豪夺,终为俎肉(上)
福王朱常洵死法:竟被煮成了汤?
朱常洛:做了19年寒酸太子,当了20天纵欲皇帝,死因至今成谜
明朝比皇帝还富的王爷,下场却最惨,和梅花鹿做成一道名宴
朱常洵结局有多惨?应该是明朝最惨的宗室
这个贵妃不一般皇帝临死留遗诏当皇后,儿子被人吃了,孙子当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