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假特刊·春节习俗介绍】廿七、廿八习俗都有啥?

不知不觉间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悄然而至。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对春节传统习俗足够了解吗?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腊月二十七、二十八的传统民俗。

民谣有云:“腊月二十七,杀公鸡”。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公鸡”二字。为什么非要杀公鸡来吃呢?瞧不起母鸡是吧


的确如此(

),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整个社会几乎完全由男性主导,女性权力低微,以至于雄性为大的观念蔓延到了许多其他生物上,因此,在腊月廿七,人们只杀公鸡。

杀了鸡,总得吃吧,这“吃鸡”可有大讲究!第一,炖熟后的鸡必须完完整整的放在盘中,摆放在桌子的正中央。为什么不能切成几块吃呢,不该更方便吗?因为大“鸡”(吉)大利啊!第二,这只鸡不能被直接吃完,它要在此后的每天晚上都“出场”,每次只准吃几口,直到鸡肉发酸为止(这条主要为天津习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难道不是暴殄天物吗?因为要一直大吉大利呀!


民谣还有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打糕蒸馍”,就是为春节准备面食,而“贴花花”,指的是贴年画、贴春联贴窗花。“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的习俗正是起源于张贴桃符。古人认为桃木能驱邪,故而会在新年张贴桃符,而随着造纸术不断地迭代升级,纸做的春联慢慢取代了桃符。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这些习俗有的已经不再普遍了吧,现在很少有人直接杀只大公鸡;况且这些习俗要么体现了过去求吉利的迷信思想,要么反映了古代对男权的崇尚,那么我们的传统习俗到了现代还有意义吗?

依我的愚见,它们很有意义(个别特殊情况需另当别论)。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传统文化无比重要。它看似没有实体,不存在于绝对的现实中,只是中华人民的共同想象罢了,但正如尤瓦尔·赫拉里在《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中所说,共同想象是智人征服世界的“法宝”,它们虽没有实体,但却充满了力量。因此,虽然世殊事异,有些传统习俗已不再适宜了,但它们仍需被记忆、了解,以此转化为团结中华民族的“纽带”。

文字:王天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受中国年
春节传统习俗数一数:腊月二十八
你知道“”对联”的起源吗?元旦也有对联可以贴
古时年味浓
春节没意思因我们丢弃了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