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毒的父母|“我当年靠这本书活下来的。”

Hi~

“守株待字”第127篇原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对所有的人都很好,除了你自己。”

勇气是可以练习的,勇气是需要练习的

原生家庭好像一种原罪。

我们自责,我们饮泣,我们撕裂,我们自毁,我们行尸走肉,我们像罪人一样活着,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从降生于原生家庭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有罪了。

像囚徒一样活在牢笼之中,无处可去,无路可逃。

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从来没来过这个世界。

可生活在继续,我们还活着。

我们都要活下去,因为我们不是罪人。

好好活着,自我地活着,像没有明天一样地活着。

如果你明白这种感觉,请继续往下看。

童年的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残暴的父母,这些人外表、谈吐、行为都像人类,但他们是怪物,完全缺乏大多数人类的感受和特质

在《有毒的父母》(Toxic Parents又译《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苏珊.福沃德驳斥了一种普遍的观点:你要为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负责,不要责怪他人(p10)。

福沃德认为不是这样的。

她认为,发生在过去那个年幼的孩子身上的一切,都不是你的责任,不是你的错。只不过,你现在是一个大人了,你有责任采取积极的方式,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来

两种观点的差异在于责任的划分,一种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往往会带来自责和羞愧的情绪;一种是把过去的责任从自己身上拿掉,着眼于当下的改变和未来的可能性。

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贴切?大家可以自己比较。

有毒的父母把孩子当作二等公民

我倾向于赞同福沃德的观点。

一个被剥夺的童年的人,一个存在感被抹杀的人,一个“看不见的孩子”,他们的问题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他们把太多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背在身上。

你童年的一切不幸福经历,都不是你的错。

你的过去塑造了你的现在

种子与结果,过去与现在,有人说这里归因错误,

对此我想说:有的人幸运,不代表所有人幸运。 

原生家庭子给你埋下了种子,有的种子是爱,是尊重,是独立;有的种子是恐惧,是内疚,是义务。在小孩没有能力分辨的时候,这些种子在他的心田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内化成了他的思维模式。

苏珊.福沃德认为,成年人的不自信、空虚、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害怕走进亲密关系、害怕爱得越深受伤越重,都可能和童年时期埋下的种子有关。

福沃德举了一个例子(p38):

我陷入了巨大的空虚,好像任何人都跟我没有关系,我有过几个男人,但从来找不到对的。我给他们借钱,我让他们住我的房子,都没用,不管我付出多少,他们从来都没有爱过我。”梅兰妮觉得一切毫无希望。

她的烦恼,她的原生家庭居功至伟:

“我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建筑师,他喜欢掌控一切,很小的事情就能让他崩溃,比如有人在错的停车位停车了,我和我弟弟打架了。他会把自己关进房间,躺在床上哭,像个宝宝。我母亲就继续看着她的肥皂剧,我成了去安抚父亲的那个人,听他啜泣,抚慰他

过去梅兰妮和父亲的亲子模式,在她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复现。

解决现在的问题,要深挖过去,把那些种子挖出来,连根拔掉。这个过程会很难,很痛苦,需要付出勇气。

正所谓,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

你的身上有你父母的影子

戈登:“我发过100次誓不要像我爹那样……”

有一句歌词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可以是一种祝愿,一种憧憬,也可以是一种诅咒。

福沃德经手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叫戈登(化名)的男子走进她的诊所,因为他相处几年的妻子离家出走了,说受不了他的暴脾气,如果他不寻求治疗,她就不回来了。

经过了解发现,戈登有一个当心脏科医生的父亲,他关切病人,在亲友当中被当作神一样的存在;但在家里,父亲对他什么都不满意,觉得戈登报考的专业(holistic medicine )让他暴怒,好像戈登不是选报了一个专业,而是刚刚手刃了一个人。

戈登在父亲的暴怒中长大,他发誓自己不要变成父亲那样(p293)。

事实是什么样呢?我相信戈登的情绪会比他父亲稳定很多,也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这是一方面,虽然书里没有提到;但是另一方面,他逃不开父亲的影响。父亲施加的暴怒让他无处释放,长年累月的压抑让他活成了一座活火山

他继承了父亲说话时在桌面上绞着双手的动作,也继承了他父亲的脾气。

另一个案例(p64),艾力成了恐惧和不信任的囚徒:

“我在异性方面的运气总是很差,我没法相信她们。我妻子和我离婚了,因为我总是指责她奢侈。很好笑,每当她买一个手袋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我就开始想我是不是要破产了。”

他的恐惧和不信任,都是家传的:

“每次我跟女人出去约会,我总是听到我爹的声音,他说,女人都是骗人的,她们会把你所有的一切都拿走。所以我总是找不如我的女人,我承诺帮她们开公司,但从不兑现。在她们骗我之前,我先骗了她们。”

过去、现在、未来可以构成因果,也可能是一种轮回。

只有你可以定义你是谁 

首先关注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他们”的需求  

过去的我们是一张白纸,原生父母、生活环境在这张白纸上作画。

有的人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直译“金色的孩子”p84)”,有着光鲜的履历、可观的收入、体面的社会地位;有的人缩无可缩、退无可退,活成了一个“透明的人”,找不到存在感。

“透明的人”时时都在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这辈子也许什么都做不好,不会给世界留下什么痕迹;“别人家的孩子”光耀门楣 ,却时时要屈从于父母,维护这个得之不易的外在形象,像一个提线木偶。

福沃德认为,成年人要知道,只有你可以定义你自己。

父亲说你是“他永远的小失败”(p27),母亲说你是“一个坏小孩”(p67),这些父母的声音曾像密布的乌云笼罩在你的天空。你也曾经以为父母就是奥林匹克山上的诸神,说什么都是对的,你自责,你内疚,你鼓不起生命的风帆。

但这是你的人生,别人说的不算,只有你说了才算。你手中掌握着定义自己的权力,也掌握着定义自己的责任。

福沃德曾经劝她的一个来访者(桑迪):

“你不是(他们说的)坏人,对每个人都很好,除了你自己(p197)。”

“尝试定义你自己吧!”

反抗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

少反应,多回应 

有人意识到原生家庭的情感绑架,转而开始反抗:我要反抗我的原生家庭,父母要我做什么,我就偏偏不做什么,我就跟他们反着来。

苏珊.福沃德认为,反抗不是真正的和解,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你仍然困在父母的牢笼之中,只是以一种跟顺从截然不同的方式。

福沃德区分了两个概念(p198):反应(react)和回应(response)。

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不假思索的反应;回应,是一种经过思考给出的回应。顺从是一种童年时期的习得性反应,为了避免身体和言语上的暴力、冲突采取的反应;反抗也是一种反应,是顺从的反面。

真正的自由不来自于顺从,也不来自于反抗,而是从回应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判断和决策;重思外界抛过来的每一个观点、态度和指令,真正从自己的想法出发去回应,去决策。

亲子关系模式的转变,应是从反应模式( less reactive)向回应模式(more responsive)的转变。

书里还提到了“非对抗性回应”(Non defensive responses)。

在反应和反抗之间,你可以做非对抗性回应(应该可理解成“非对抗性辩护”)。面对冲突,习惯性沉默或顺从会被轻视,对方会骑在你头上;如果你保持冷静,非对抗性地大声回应,你会找到自己的力量,有助于打破原生家庭怪圈。

听上去有点阴阳怪气,但树立边界要自己努力 

福沃德举了一些非对抗性回应的例句(p200):

“哦,我知道了。”

“你当然有资格说出你的想法。”

“很抱歉我不同意你。”

“我要想一想。”

“我们为什么不等你冷静下来再议呢?”

“很抱歉让你伤心了。”

我的主观理解,这些话本身在树立边界,把自己和原生父母的距离拉开来。对方的想法、感受、诉求都是对方的,都是对方的责任,你只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负责。

作者提到,争辩、道歉、解释和试图改变对方想法的行为,都是在出让自己的权力。

勇气是需要练习的,勇气是可以练习的

和任何其他的新技能一样,和原生父母打交道需要勇气。

勇气是需要练习的,也是可以练习的。

你要允许自己犯错,给自己机会去练习。这个过程可能会繁琐,甚至看上去幼稚,但最终,它可能会改变你,变成你的第二天性

设想一场和小孩的对话,如果他和你有同样的经历  

除了上述“非对抗性回应”的练习之外,我试图总结一下福沃德给出的建议:

首先,重新审视自己在成长环境中被动接收的观点和思维模式,拔出看不见的慢性毒株。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尝试本身就是勇气

有勇气去对峙,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其次,和原生家庭对峙。写信告诉他们,或者当面告诉我们,他们什么样的作为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从此以后,你不会再让自己受到同样的伤害,你主张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可以事先自己排练、找人角色扮演,有外力支持更好。

再次,写信给当年伤害过你的人,写信给当年那个受伤的小孩,为自己写一个结尾充满希望的童话故事,用书写疗愈自己

一个被父亲性侵的受害者写给他自己的信  

最后,练习。练习非对抗性回应的方式,练习说不,练习为自己发声。

原生家庭的问题很复杂,这篇文章我也写了很久。

谢谢给我推荐书的好朋友Y,“当年就是靠这本书活下来的”。因为你,我才会严肃、认真地去看这本书,真正走进书中的世界;我开始更明白,为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地喜欢同一支乐队。

中译本样式之一,现在市面上应该没有了  

我反复阅读书中的案例,反刍“连接”、“回应”、“反应”、“种子”、“力量”、“对抗”等关键词;同时我也清楚,每一个词都只是词语,改变认知不代表解决问题,知与行之间是很长的距离。

所以,这本书只能提供一些视角,我们可以借此探索自己,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再做出微小的改变。这只是一个开端。

但至少,在这场自救的旅途中,我想我不是孤独的,我相信你也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任渣了她十几年后,竟靠这件事彻底分手
回避型依恋人格:明明很想要,却又不敢要
NLP技巧之-- 先跟后带
原生家庭 ⑨ | 至中国家庭:边界越清晰,关系才越好!
傅佩荣:有一种态度,年纪越大越觉得是一件奢侈品,什么人才能拥有它?
你那么缺爱,为什么就是“要”不到爱呢? |周小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