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婚后,那些过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userphoto

2023.07.20 河北

关注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晚年,张幼仪曾这样对侄孙女张邦梅说。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举动可谓前卫。可是,张幼仪从一个传统古板的女子,瞬间变成中国最前卫的女人,这一切只因被离婚。

以前,我听这段故事,便同情起张幼仪来。后来得知,离婚后的张幼仪在德国学习了幼儿教育。回国后,先后在东吴大学教书,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我便由衷地佩服起来。

张幼仪从小被教导“在公婆家里,只可以说是,不可以说不。无论夫妻关系如何,都要继续侍奉公婆”可以想见,把贤妻良母当成一生事业的张幼仪在听到“离婚”两字时,是如何的震惊与难过。从一个传统的“乡下土包子”蜕变成一个商业精英,这其中的道路,又何其坎坷。

张幼仪曾说:“我一直把我这一生看成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很多人把婚姻看成是第二次生命,把离婚看成是生命中的劫难。面对离婚,愤怒、悲痛、一蹶不振,甚至走上了报复的道路。

在离婚前,萨拉·戴维森也担心自己和儿子如何生存,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走完接下来的人生,不过她最终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英国著名的离婚指导师,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也重新获得了幸福。

在《离婚心理指南》这本书中,萨拉·戴维森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探讨了如何走出离婚阴影,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让自己获得幸福与快乐。

下面,我们分三部分,来详细解读。

重新构建一个自我

离婚前的张幼仪,一切以夫家为重,就像一件附属品一样,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立的基础。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就如同在森林里迷路的人,四处乱走,而没有方向,最终迷失了自己。

就连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都说:“自我是个人心理宇宙的中心。”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成为别人人生的附属品。在重新构建一个自我时,应该学会摆脱消极情绪和合理运用吸引力法则。

摆脱消极情绪,

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结婚时,大家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离婚时,不可避免的是恐惧与悲愤。离婚,意味着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活与交际圈,甚至对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未知的东西,人类天生会产生恐惧与担忧。在这个过程中,消极情绪就会乘虚而入。

适度的消极情绪,可以激励我们变得更好。过度的消极情绪就会导致精神的萎靡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气。

认知心理学认为不是被爱人抛弃这样的事情,让人感到愤怒或者悲伤,而是你对这件事情所抱持的信念。

比如,你觉得离婚就是失败的表现,离婚后就不能获得幸福,离婚后一个人的日子会很惨,一个离婚女人带着孩子会受歧视等等。这些都是你自以为的,社会上或许真的有这些观念,但是你不理会这些观念就对你造不成伤害。

催眠大师保罗·麦肯纳在《让我为你疗伤》这本书中提到:情绪的唤起就像有人在你问口捎口信。如果是紧急消息,敲门声就会很响;如果非常紧急,而你却不去理睬它,那声音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响,直到你打开门,否则它会破门而入。不论哪种情况,情绪的强度都会持续上升,直到它彻底展示出自己的威力和效果。但是,一旦你“打开门”,倾听这条情绪消息,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它就会自动消失。

那么,当消极情绪汹涌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萨拉认为,处理消极情绪就要认可它,并与它和谐共处。

不过,在面对消极情绪的时候,要小心“情感压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情绪,或者不想面对既成事实,沉湎于酒精,甚至通过药物来逃避情绪,这都是对摆脱消极情绪的误解。这些方法,或许暂时让你得到一丝解脱,时间长了,情绪终究会爆发出来的。

那时候的爆发力就是毁灭级的。情绪就像一个弹簧,越压制,反弹力越强。

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练习,对摆脱消极情绪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首先,在纸上写下所有让你心怀感激的事情。感恩是一种有治愈力的情绪,它能够让你聚焦于美好的事物上,缓解消极情绪带来的紧张不安,让心情渐渐得到平静。

其次,把能感受到的消极情绪写下来。选择第一种消极情绪,花20秒的时间用心体会它带来的感觉。一开始,你会觉得非常痛苦,甚至是想逃避。当你能静静地体会它的感觉,能够直面它,就能够消除恐惧感。每一种消极情绪都体会一遍,但是总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能让消极情绪延续时间太长,那样它会重新控制你。

最后,把“感激清单”上的事情,一一感受一下,每一项依旧只给20秒的时间。感受完之后,你会有一种满血复活的感觉,那些美好的事情总能给人美妙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屋子,一开始消极情绪占据了80%的空间,在你慢慢体会美好事物的时候,这种感激的情绪渐渐将消极情绪清理了出去,屋子也变得清爽了很多。

结婚四年,张幼仪与徐志摩待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四个月。在张幼仪刚刚生了孩子时,徐志摩又跑到欧洲留学去了。

后来,张幼仪被家人安排到欧洲去追随徐志摩,迎接她的是徐志摩的冷漠与“乡下土包子”的嘲笑。当她迎来怀孕的惊喜时,徐志摩冷漠地让她打掉。当她在孕期中不知所措时,徐志摩直接消失了,将她一个人扔在异国他乡。当她艰难地度过孕期的不适,还未从生育的痛苦中挣扎过来时,就从别人口中听到了“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儿媳妇,而不做徐太太”的话。

对于一个见惯了姨太太,却不知离婚为何物的女人来说,再多的悲凉与冷暴力都能忍受,唯独不能接受的是抛弃。

张幼仪怀着身孕,又没有钱,只好寄居在朋友刘文岛家里。就是在这个时期,张幼仪逐渐接受了要离婚的事实,说:“刚搬到那里的时候,我还没把握要不要离婚。可是,等我离开的时候,我已经决定同意徐志摩的离婚之议。我要追寻自己承继的特质,做个拥有自我的人。”

就是这段时间的沉静与思索,让张幼仪在刚刚生下孩子一周,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字。

在清贫的日子中,张幼仪逐渐摆脱了负面情绪,认识到多年来的屈辱生活让自己放弃了自我,从此她要寻回自我,完成人生的蜕变。

运用吸引力法则,

给自己坚定的信念‍

心理学上,有一种吸引力法则,它的本质是梦想成真。

也就是,你总在想美好的事物,吸引力法则就会给你带来美好的感受;你总在想糟糕的事情,吸引力法则就会给你送来糟糕的感受。

吸引力法则的运用非常简单,就是提出要求,相信它,最后就等着接收好消息吧。向宇宙提出要求,愿意相信它能够实现,宇宙接收到信息后,就会帮你实现愿望。

听起来,很奇妙是不是?事实上,吸引力法则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

相信离婚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件小事,对自己的生活造不成什么影响,自己有获得幸福的能力,那么自然你会更快地获得幸福。

相信离婚是一个人失败的表现,离婚后你一个人会过得很惨,那么你的岁月常常就是那么不如意。

在德国,张幼仪将满腔对生活的热爱,投入到学习与养育儿子上,憧憬着美好的日子。她运用吸引力法则,让自己过得朝气蓬勃。

对过去说拜拜

离婚,就意味着一段时光的结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那就要学会断舍离。只有勇敢地去断舍离,才会获得更美好的时光。

切断与旧记忆的关联,

是获得新生的基础‍

无论旧记忆中有多少美好的时光,或者有多少残酷的岁月,都已经成为过去,不要再翻出来让它来打搅你的新生活。在这方面,张幼仪经过了深思熟虑。

离婚后,张幼仪直接从法国去了德国,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她明白,如果待在曾和徐志摩一起待过的地方,那将是一种折磨。假若,她直接回国的话,等待她的是更多的风暴。

徐志摩在报纸上高调地宣布离婚,急切地向林徽因示好。

那么,父母的担心、亲朋好友的质问、邻里之间的嘲笑,都是等着张幼仪应对的磨难。即便几年后,她坐在国内的火车上,还听到别人在议论她,说她长得丑、思想落伍,否则徐志摩也不会抛弃她。

唯有待在国外,才是张幼仪最佳的选择,也是她重新寻回自我的最佳契机。

切断一切社交媒体联系,

不让别人的生活来

打扰自己的安宁‍

有人在离婚这件事情上,总是犹犹豫豫,拖泥带水,甚至藕断丝连。有人还期待着能做回朋友。

从同床共枕到无话不说的好友,这是大部分人都难以做到的。见识过彼此的不堪,也见识过彼此最真实的模样,想要做到朋友的坦然,实在是太难了。既然已经离婚,就要离得干净一点。

你想想,时不时地去社交软件上看看对方发了什么新动态,从中不停地揣测他的新生活。这不仅会影响你的生活,还会对你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尤其是对方已有新生活、新伴侣,你在看到朋友圈里秀的恩爱时,心理上的压力会郁结更久。

对于已经离婚的人,最好不相见,不关注,只活在自己的岁月里。

在德国,张幼仪每天除了上学,就是照顾孩子。她不知道徐志摩在报纸上登了他们的离婚启示,更不知道徐志摩还给她写了《笑解烦恼结———送幼仪》,这样能让她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不向人倾诉悲伤的故事,

加速伤口的愈合时间‍

倾诉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法,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都喜欢找朋友或者网友聊一聊,聊过后,事情不一定得到解决,心情却好了很多。不过,过度倾诉的话,就成了祥林嫂,不仅会引起别人的厌烦,还会将伤口一次次撕开,让它暴露在外面,阻止它的愈合。

在德国,张幼仪在学校里说自己离婚了,没有人歧视她,也没有人追问细节,而是对她更加和善。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张幼仪离婚带着孩子生活。这就给张幼仪的生活避免了很多麻烦,也让她从心理上减少了很多压力。

几年后,她回国,家里人一看到她就想到徐志摩的无情无义,免不了替她骂一句徐志摩无情。张幼仪却阻止家人这么做,一方面那是孩子的父亲,另一方面,她不想再把自己过去的事情就像是压在箱底的尘土,不会再翻找出来,让它漫天飞舞,呛了口鼻。

开始想要的生活

对于习惯了两个人生活的人来说,一下变成了一个人,无边无际的寂寞与安全感的缺失会突然袭击你。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就会不知所措,甚至觉得自己能力欠缺。比如,物业费去哪里交,孩子学校怎么联系,水龙头坏了怎么办……

结婚后,为了能够和睦相处,我们都会放弃一部分梦想与价值观,也就是所说的彼此妥协。当时,这种妥协是为了婚姻的稳定。离婚后,这种妥协成了没有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找回真我。

什么是找回真我呢?张德芬对找回真我总结得很到位,“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以前,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家庭利益,其次才是你的利益。如今,只剩下你一个人,就需要意识到一切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曾经对的选择,如今或许已经不适合。曾经不适合的选择,如今或许是最佳选择。

离婚对于有些人来说,或许是从0到1的过程,那就勇敢地唤醒沉睡中的自己,找到真正需要与感兴趣的事情,努力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外力的干扰,而是真正遵循内心的选择。

在找到真我的过程中,可以在纸上写下这三件事,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1. 写下最想拥有和想做的事情。

2. 圈出一生中最想实现的3个目标。

3. 写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对于张幼仪来说,从小哥哥们可以自由地去上学,甚至是去国外留学,而她被限制在家里,连出门逛街都成了奢望。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上学机会,只读了一年,就被家人安排好了婚姻。对那时的她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

在她离婚后,虽然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顾,她却依旧选择去读书。她说,读幼儿教育专业是因为不需要会太多的德语。其实,从生下阿欢后,她就没有完成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不是她不愿,而是不被允许。

阿欢是整个徐家的希望,饿了有奶妈喂奶,洗澡有保姆帮忙,作为母亲的张幼仪似乎成了多余,哪怕只是抱一下,也要经过允许。之后,张幼仪又抛下阿欢去了欧洲。内心里,张幼仪对阿欢是有亏欠的,所以在得到学习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幼儿教育。

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是没有文化的“乡下土包子”,那是在离婚前。离婚后,让张幼仪不仅学会了自立的能力,还读了书,完成了一个传统女人向商业精英的蜕变

离婚后的张幼仪,在外人眼中,人生像开了挂一样。梳理张幼仪的经历就会发现,她完成了与负面情绪的和解,告别了过去的生活,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实现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愿望。就连徐志摩都忍不住赞叹:“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

如果,你正处在离婚边缘,不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如果,你已离婚却依旧对未来迷茫。如果,你正纠缠在离婚官司中,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那么,你可以看看这本《离婚心理指南》,它将引领你走出低谷,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幸福。

或许你还想看

你不是矫情,是你的生活已被焦虑吞噬,你却不自知

不要让无效争吵拖垮你的婚姻

面对人生最后一道考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别让自己深陷在情感勒索的“权力游戏”中无法自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丈夫骂妻子:乡下土包子!两人离婚后,丈夫想回头却已高攀不起
吸引力法则:做到这7点远离悲观情绪,迎接正能量
她是徐志摩的发妻,曾被称成土包子,还被逼堕胎,离婚后却成了让徐高攀不起的女人
人物 | 张幼仪:最彻底的伤害,是最有力的成长
张幼仪 — 从被抛弃到自强自立,她让生命散出了光
徐志摩称为乡下土包子的原配张幼仪,被抛弃后成为第一个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