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老城回忆:厚福巷的老故事——魏东

 厚福巷是老南昌城南一处居民密集,市井烟火气浓浓的老街口。

   象山南路与船山路,永叔路在这里交叉相汇,形成了一个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四周商铺,饭店环绕,人群熙熙,汽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板车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我家就住在厚福巷附近石头街上,一住就好几十年了。作为在石头街长大的孩子,儿时的厚福巷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下面我要讲述的是几个小人物的凡人轶事…… 

   一: 饭店,理发店,自行车修理店的故事

   每天,天蒙蒙亮,厚福巷口上那两家饮食店里的伙计们早早就忙开了:东北角上的那家叫”群众饭店”,属于大集体合伙经营的。不买早点,但要准备中,晚餐的酒菜面点米饭,所以要起早操办的。

  西北角上:这家饮食店是国营的,叫什么名字现在忘记了。只记得店长姓陈,是个忠厚扑实的中年男人。他的爱人也在店里工作。就住在我们石头街上。每天,天还未亮,陈店长就要赶到店里去干活了。他们店买的早点品种很丰富:有油条,大饼,麻圆,马打滚,馒头,稀饭,豆浆……生意很忙的,就象打仗一样。可惜,陈店长后来查出来得了癌病,中年早逝。邻居们都说是被饮食店的油烟给熏坏了。哎!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啦!

   东南角上还有一家卖湖南米面的饮食店,属于个体经营户。店面不算很大,但很有特色,做出来的湖南米面滑嫩鲜香很有嚼劲。远远近近的人都会闻名而来。老板是个中年人,长得很精神。老板娘永远一幅没睡醒的样子,眼睛搭拉着,声音嘶哑,哈声哈气的。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在店里忙活。长得都很漂亮,堪称帅哥倩女哟!店里的生意这么红火,我想一定和这两个青春亮丽的店小二有关哈。

   厚福巷的西南角开有一家理发店和一家自行车修理店。自行车修理店的老板外号叫撮子M,只因为他脸上长了一个大黑痣,痣上长了一撮M。撮子M属于厚福巷的老崽子了,交际蛮广,朋友蛮多,讲义气。小时候我常常偷父亲的自行车来练习骑行技术,经常将自行车的笼头或踏脚板跌坏了,每次推到他店里,撮子M都会很快将车子修好,有时收钱,有时就不收钱。有一段时间没见到撮子M开店做生意,以为他下乡去了,后来知道,他同几个朋友拿了一把小口径步枪,夜晚过抚河桥跑到桃花村上偷狗去了,头几天蛮好,打到过几只狗,后来引来了村上的人追捕,撮子M逃跑时扭伤了脚,休息了蛮久。

   与撮子M店不远开有一家国营理发店。店里有三位理发师傅,摆有三张理发专用椅子。天热的时候店里还雇有一名小女孩专门拉风扇,那个时候没有电风扇,店里就吊了一块长木板在天花板上,再装一个车轱辘用绳子牵引着木板来回摆动就能产生凉风了。

   店长姓什么现在记不起来了,只记他的儿子叫国顺,姑且我就称他国顺咯爷吧。国顺咯爷手艺很好,大家都喜欢等他来理发。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烫发设备的,男人要剪大包头,女人要烫大波浪卷发,全凭理发师一把火钳给夹出来的。你瞧国顺咯爷拿了一把烧热了的火钳正往一位女顾客头发上左一夹右一卷,立刻就冒出一股难闻的烟味来,只见他将顾客的头发用火钳倒腾一番后又不慌不忙,用推子,剪刀经过洗,吹,剪整理后,抹点发油就搞好了。女顾客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点点头,付完钱后搁下一句话:下次我带几个好朋友来找你……

    顺便说一句:那个时候,国顺比他爸还出名。为什么?因为国顺从小就讨女崽子喜欢,国顺长得白白静静,身材修长,读初中时就带回一个长得蛮好的女同学来家吃饭,听说那个女崽子的爸爸还是一个当官的,官还不小呐。

     二: 两个酒鬼的故事

    两个酒鬼:一个外号叫”虾子”,进贤人。在西书院街口上铁器社上班,和我的邻居赵师傅是同事又是老乡。虾子四十来岁,长得有点丑,扁平的鼻子,眉毛稀疏。人很和善的,经常会来我们大屋里玩,见人就散烟。虾子家在乡下,一个人租住在我们那条街上。虾子平时不做饭,一日三餐就在厚福巷的饭店里解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虾子整天烟酒不离,且见酒就醉,是厚福巷”群众饭店”的老顾客了。

   另一个酒鬼长得有点象京剧”沙家浜”里的”胡传奎”在船山路上”南昌轴承厂”工作,是个上海老师傅。为了方便叙述我且称呼他”老上海”吧。六十年代中期该厂搬迁到宜昌湖田与上海搬来的红星轴承厂合并组建了江西轴承厂(我的邻居赵师傅的大女就在该厂工作)。这是后话了。

   虾子与老上海两个人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哇!两个人经常是在”群众饭店”从早上10点钟喝到下午3,4点钟。虾子喜欢喝水酒(该饭店自酿的水酒远近闻名),老上海喜欢水酒里面兑白酒,菜是老三样:花生米,猪头肉和腌黄瓜。虾子喝酒不太喜欢哇事,他哇进贤话估计老上海也听不懂,老上海是个话篓子,每一句话后面都要带一句:”侬晓得吧”?!虾子频频点头:”吃酒,吃酒”!虾子吃醉了回去困觉;老上海吃醉了就到饭店不远的厕所里方便,附近的人都晓得,这个老头进去没有1个半钟头不会出来的;”酒肉穿肠过,香丹排不出哟”!

后来,两个人所在的工厂都搬迁了,厚福巷便少了两个酒鬼了……

    三:远去的笛声与不熄的灯火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从厚福巷栉比鳞次的屋顶渐渐地退去,夜幕悄悄地降临,白日喧嚣的厚福巷慢慢地安静下来了。当路灯一个个点亮的时候,街边的商铺也陆续地打烊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厚福巷响起了了悠杨的笛声,时而激越,时而舒缓;象海鸥逐浪,象平湖落雁……那个吹笛子的少年叫旦乐平,一个从厚福巷民居陋室走向省级大舞台的福洲军区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员。

悠杨的笛声在厚福巷上空飘荡,对面饭店的人行道上又闪烁起几束跳动光亮,哦!哪是老汉卖清汤担子上的电石      灯在闪闪发光。每当夜晚九点钟以后,厚福巷的店铺都打烊了,老汉就会挑着清汤担子在厚福巷背风的地方摆摊营业,一头放着烧劈柴的小炉子,炉子上架着一口小铁锅,另一头放着劈好了的木柴及包好了的清汤(馄饨),碗筷及作料。老汉的清汤担子每晚都要摆到午夜之后,生意还好吧。那电石灯点燃的时烟雾较大,气味难闻,但是它不怕风,吹不熄。灯光映照着老汉有些皱纹的脸胧,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呀!在那有风无风的夜晚,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坚守着……

    厚福巷那些个事是那么清晰而又遥远,时光氤氲了岁月,缱绻了一份不老的回忆……

    2020年8月10日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录:一名餐厅服务员揭秘
清晨,从一笼烧卖开始
上海最佳本帮菜馆TOP10
宋朝的饭店
老婆在家这样做这虾子,味道比饭店做的还好吃!
《已耕岁月》第十八节‖乐在其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