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利用4个“社会性证据”,让读者对你的说法不得不服



各位《销售脑科学:洞悉顾客,快速成交》共读营的小伙伴们,早上好!

今天是我们共读的第6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的第七章:展现收益。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利用“社会性证据”,提高文章说服力。

昨天我们讲了如何让文章写得接地气,是不是这样,读者就会认可你的说法呢?这还有一个过程,因为“无与伦比的广告词需要无懈可击的证据的支持。”

本书第七章说到,价值可以由四方面的证据支持,分别是:社会性证据、观测性证据、分析性证据、激励性证据。其中,社会性证据是最有力的证据。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利用“社会性证据”,提高文章说服力呢?



一、征用4个“社会性证据”




1、征用权威书籍


到别的书籍中找同类说法。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比如看到《销售脑科学》中关于“客户证词“的理论,我们很快就能想到同类书籍中关于“权威”的影响力法则。

比如写财经类的读书稿,“复利”是绝对会提到的概念,几本书里面必然会有交叉的说法和观点,这就是做旁证的好素材。

再比如我们讲读书,为什么不能局限于自己理解范围内的书籍?我们可以从读书著作中去找证据。《读懂一本书》说可以扩大认知边界,《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说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卡片笔记写作法》说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2、征用权威人士


俗话说:“人微言轻”。同样一句话,从我们口中说出来,和从权威口中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说让你去打新冠疫苗,你肯定诸多犹豫:痛不痛啊?有没有用啊?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啊?我能不能打呀?

可是当钟南山、陈薇、张宏文他们亲身示范时,你是不是就没什么担心了呢?

我们在写作中要传达一个观点,征用权威人士是一个非常好的技巧。比如,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我们举一个古人的例子:曹植生死关头七步成诗感动兄弟;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土豆老师做自由职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说读书有没有用?



3、征用权威数据


原始大脑喜欢简单,排斥复杂。与其长篇大论,不如用数字替你说话。比如这句广告词: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用数据来传达,而不是说采用了XX核心科技,因为原始大脑听不懂这些专业术语,信息接收率会大大降低。

写作中征用权威数据的地方很多,比如写标题:“世界上最贵的戒指,是用88条鲜活的生命换回来的,时刻警醒着后人”。

比如在论证中制造反差对比:成功的说服性信息必须先抓住原始大脑,再说服理性大脑。这是有脑科学基础的:原始大脑的进化年龄是5亿年,而理性大脑只有300万年。



4、征用权威故事


“故事是极其有效、不可或缺的说服工具。”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望梅止渴”,为什么曹操一说前面有大片梅林,士兵立马觉得口舌生津,又可以继续行军了呢?这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曹操狡猾,实则是刺激了人们原始大脑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嗅觉、味觉、动觉呀。

同理,在写作中,用故事来丰富你的观点,是最受欢迎、最易于接受的。

毫不夸张地说,我最喜欢用讲故事开头。你去看我的书评,99%都是用故事引出书名。因为我喜欢听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能吸引自己,相信也会吸引读者。当然,如果你看了我的故事,发现没什么吸引力,并不是征用权威故事这个方法不好,而是这个故事选得不好。

所以,下面说说如何使你的“社会性证据”更有说服力。



二、征用权威小贴士




1、平常读书有意识地做主题阅读


同主题的书你读得多了,你读书会越读越快,因为有些书,你只要看看目录,就发现都是你认知范围内的,需要重点研究的东西并不多。

而且书籍之间的理论和观点会互相印证,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你写作的时候,调取出来就非常容易。



2、读书要读经典


什么书是经典?樊登在他的《读懂一本书》中说:科学性是选书的第一标准。什么叫科学性:它不是凭空捏造,不是简单归纳,它一定经历了科学性的验证过程。

你比如《销售脑科学》这本书,为什么好?书中介绍的理论有300多篇科学文献支持,经过20多万名企业高管验证,是西门子、爱普生、通用电气、贝宝等知名企业都高度认同的销售方法论。

再比如像《论语》《史记》这样的书,你用书中的内容佐证你的观点,是不是比一本没听过的书更有说服力?



3、用名人举例要慎重


如果要让我们的作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都有价值,你写的内容最好经过时间的验证。

比如你写某某“优质偶像”是好男人的代表,结果有一天这个明星塌房了,是不是你的文章和观点也跟着塌方了?

所以用名人举例,最好是历史名人,有个词语叫“盖棺定论”,这就是时间验证。当然,如果用现代人,那些有一定经历、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可以的,比如袁隆平、钟南山。



4、故事或数据要可信


如果你数据不真实,那对读者是不负责任的,甚至可能误导读者。比如投稿的时候,编辑老师他会要你提供数据的来源出处。

故事当然不像数据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是如果你的故事,场景非常真实,是不是更有感染力?

比如,你讲自律改变人生。曾国藩晚年浑身上下都是病,眼睛也模糊不清了,但就在去世的前一天,还留下了这样的日记:“手执笔而如颤,口欲言而不能出声”。或者这样写: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坚持写作……哪个更有说服力呢?

我们如果不是很会讲故事,可以多读读历史书,比如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而且这样的故事广为人知,经久不衰,是非常好的素材。

好的,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如何利用“社会性证据”,提高文章说服力,包括征用权威书籍、权威人士、权威数据以及权威故事。还讲了利用“社会性证据”的几个注意点,包括做主题阅读、读经典书、列举名人要慎重以及数据故事要可信。

最后,希望我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把《销售脑科学》的理论活学活用到读书写作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论]10个永恒的写作技巧,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怎么写出有说服力、又真能带来客户的文章?【律师智慧】
【法与思·人文社科】事实与观点
《奇葩说》开杠太上头,还藏着写爆文的三个套路!
掌握技巧,让你的新媒体创作公众号文章更有说服力!
关于写作,你必须知道的6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