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一百一十九课 世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字。
shì指事金文字形由三个“十”并连组成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本义:三十年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引申指后嗣、后人、家世、世族世代交往指嫡长
泛指以三十年为基准的时间单位:一生、一辈子、时代、朝代岁、年
又引申指人生所经历的自然社会事物总和 人世、世间、世界世俗
         
         
“丗(shì)、卋(shì)、世”是“卅()”的异体字。甲骨文“卅”由三个“十”并连组成其中的 “十”字形如中间加一圆点。三个“十”并连表示三十。金文“卅”承接甲骨文字形,部分金文调整了三个“十”相连的形式,由齐整的并排变成先后相连,由“卅”变成“世”。
“世”的篆文依然由三个“十”构成。
隶书“丗”将篆文字形中的三个“十”连写成“卅”,并在第一个“十”的竖笔上加一折笔,写成“七”形。
部分楷书简化字形,写成三个“十”相连:“卅”。部分楷书异体字写成一个“十”和一个“廿”(二十)——“卋”。
从字形发展和意义演变看“世”字 “三十”的本义明确无误,指三十年。古人认为三十年一代人, 由此引申指人的一生。
有学者认“世”的甲骨文与“叶”字形似。将“世”解为树枝带叶的形状,是 “叶” 的初文,会意树木世代繁衍,枝叶一岁枯荣。以此作为“世”字“一代”、“一生”等“世代”意义的源头。虽然从意义上有一定的道理,但结合“廿”、“卅”等古字与“世”在字形和字意上的关系,这种解释又略显牵强。
         
         
从字形字义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世”字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表示时间单位。具体意义有“一生、一辈子、时代、朝代岁、年。以及以三十年为单位的人生阶段,具体意义有“一代后嗣、后人、家世、世族世代”等。
二、以“一代”或者“一生”时间单位为视角抽象的“世界”——人一生经历的自然与社会事物总和。
古人用“世”、“世间”、“世界”时间单位概括命名“自然与社会事物的总和”的时候,为中国哲学的世界观注入了时间维度。这个语言现象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理解已经从空间三维提升至时间四维的层面。从此,对“时间”的思考成了中国哲学的一大主题。
这在哲学发展上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相对地,西方哲学思考的主体一直是三维的空间与物质。在其哲学世界里,时间仅是描述三维世界变化的参数,并非组成世界的主要成分。即便到了现代,西方哲学仍然局限于三维的空间和物质,没有发展到以四维的“时间”为主线理解世界的高度。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提到:“理念的存在是一种永恒,而将这种性质全都赋予到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几乎是做不到的,因此,造物主给永恒性创造除了一个活动的形象,在他将世界创造之后,他就按照永恒性的特征,创造了一个通过数的规律来运动的形象,这就成为了我们说的时间”。
柏拉图所阐述的时间有开端终点并非永恒存在。而空间是一种永恒。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是永恒存在,具有超时间的特性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时间是对运动的量度,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的计量。也就是说,“时间”是物质在空间运动的附带结果。
即便近现代西方哲学,所纠结的基础问题仍然是“唯物”与“唯心”——物质与思想的关系,本质上还是脱离了时间的三维世界问题。“时间”一直不是世界的重要部分。
而在最迟2500年前的中国先贤就已经摆脱了“空间、物质”的三维制约,从更高的“时间”纬度去理解和概括“世界”——除了“天地、宇宙、天下、寰宇、江山、乾坤、八荒、九州、太虚”等等以空间或者物质概括“自然与社会事物总和”外,还用“世、世间、世界、人世”等时间概括“自然与社会事物总和”。这是中国哲学独特之处,也是中国哲学先进的体现。
例如,在2500多年前的《论语》里“世”就具有这样的哲学意义。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微子第十八)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第十五)
在讲解“时”的时候,我们提出“时间是推动世界变化的唯一动力”的命题。(正解汉字:时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时间只是计量事物变化进度的参数。然而,大至整个宇宙、星系、恒星、行星,小至每个生物、细胞、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甚至虚如空间、意识等万事万物不管是否计量都永恒地处于变化发展的状态。作为“变化发展进度”参考单位的“时间”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与我们观察与否,测量与否并无任何关系。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可否如此假设:时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如此一来,世界普遍且永恒的变化发展状态就能得到更合理的解释:“时间”作为一种超常态的“能量”以“跨越空间”的形态无差别地作用于宇宙内的所有事物,使之永不停歇地随“时间的方向”发展。它的作用范围超越常规的“空间”,绝对均衡地作用于所有的事物。
如果要用一个类比去解释,那么我们可以将“时间”理解为动物的“本能”——生存和繁衍的本能无差别地控制生物生存周期内的所有行为而且这种控制完全跨越了空间、个体和种群,无差别地作用于所有动物,甚至人类。人类只有在建立了高级的思想意识,主动地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之后才能部分摆脱“本能”的控制。这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同样地,人类要真正征服自然,踏入更高一级文明,征服“时间”,摆脱“时间”的制约是一个基本条件。希望人类终有一天能象摆脱本能的制约一样摆脱时间的制约,踏入更高级的文明。
         
古人显然观察到“时间”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绝对作用,所以非常重视“时间”。早在夏朝的时候就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观测记录天文变化,创制了“夏历”——也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农历”,一种基于月相运行的太阴历法。汉代的天文学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二十四节气,成为通行至今的阴阳合历。
古人深刻地认识到时间对世界的影响比空间和物质大得多。空间(事物的位置)与物质(事物的状态)完全取决于时间。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时间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不但决定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物质状态,更决定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所以,使用代表时间的“世”字命名“自然与社会事物的总和”将古人对时间的认识标注在日常使用的字词中。

现代,通过不少大师、学者的努力,仅存于汉语世界,用“时间”代表“自然与社会事物的总和”的汉语词汇“世界”被是莫名其妙地“考究”成“外来词”。
“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用于表示“自然与社会事物的总和”。除了上文《论语》的例子外,其他经典里例子也比比皆是:
《战国策·秦策》负刍必以魏,殁世事秦。注:“身也。”
《左传·成公十二年》:“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
《易·乾》:“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在近代各路大师孜孜不倦的努力“考究”下,“世”字原本深邃的中国传统哲学意义被遮盖得密不透风。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甚至完全不知道远在25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哲学思想就发展到如此高度,以高纬度的视觉去看世界,建立了比现代西方哲学高级得多的世界观。
所以,我们潜心研究,从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础,华夏文明的基因——汉字着手,通过讲解汉字,向大家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一字一诗篇,一字一文章,由字识经典,由字知历史,由字学文化,由字见智慧。拨开云雾觅寻传统文化真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是怎样被变成艺术的?这些知识不可不知
立冬的“冬”
字说传统文化
易理解字:居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140:厶、幺、么、糸、仏、厸、公、以、允、㕕、払、禸、厹、贠、私、俬、&
阴阳五行与汉字———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