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一百二十七课 争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

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字。

zhēng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本质意义:通过对抗获得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争夺辩论/争论、争胜/争着、争斗、竞争/较量相差等。

zhèng“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争”的甲骨文有上下两个“手”(又),表示彼此相对,两手中的“一”被拉扯变为“U”形。

“争”的字形,象上下两只手在争拉一物。《说文》:“争,引也,凡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己。”

“爰”(yuán象两手相援引,中间一画表示瑗玉。本义:引、援引。)甲骨文与“争”相同。

“争”

的篆文字形改为上“爪”,下“又”,被牵引的“U”则变为“丿”。楷书字形则又将“丿”改为竖笔带勾的“亅”。近代依据草书字形将“爪”简化为“刀”,最终定型为“争”。

“争”是西方的主流文化的核心。

整个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可以用一个“争”字完美概括:

经济上讲竞争,零和博弈;政治上讲党争,党同伐异;文化上讲斗争,异端必除……通过暴力解决矛盾是西方文化核心方法论,通过战争达到目的是西方历史的常态。

而中国的文化,追求“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以“不争”为上。

导致中西文化“争”与“不争”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二者世界观的不同。

在西方哲学认知里,世界由“神”创造,是封闭的,资源有限。想获得更多资源,唯有从别人手中夺取。别人发展得更好,那必然会从自己手里夺取资源。所以,“争”是绝对的、必须的,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争,才能获得;不争,意味着失去。在这种世界观的引导下,西方的历史充满了各种掠夺与争斗。在西方历史里,每个国家的崛起都伴随着残酷无情的侵略与掠夺,没有侵略和掠夺,国家就无法崛起。

而在中国传统哲学里,世界是开放的,由人双手去创造。我们生存和发展消耗的物资完全由劳动创造。只要辛勤劳动,敢于创造就能得到更丰富的物资,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通过争夺获得他人物资的效率远低于通过自己劳动创造财富。所以,中国的哲学奉行“不争”——争,得不偿失;不争,创造更多。

在这种世界观的引导下,中国历史充满了艰苦奋斗和人定胜天的自强气息。中国历史上多次衰落,多次崛起。每次崛起都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勇敢创造,积累财富实现。从来没有通过对外战争,侵略和掠夺别国而强大起来的例子。相反,每次战争都会导致国内经济衰退,民生凋敝。

所以,早在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提出“无为、不争”观点。

他在《道德经》第三章里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推崇通过竞争对比突显个人的价值。使民众安心做好该做的事情,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想着通过竞争对比突显能力获得利益。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因此最有智慧的人这样处理问题:先清空心里的杂念。增加肚子里的学问,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减弱意志对思维过程的负面影响。以明确的思维方法(意识外的规律)为主干处理问题。以身作则地教导了普通民众,提高普通民众处理问题的能力。把理处问题的方法变成日用不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人们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好象没有使用什么方法,没有什么想法(目标)一样。通过最有智慧之人的言传身教,普通的民众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处理问题能力(智慧),使得智慧突出的人没有“尚贤”、“贵货”和“见欲”等将主观目的转化成行动的意愿。(思想)做到没有主观目的指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子还将“不争”从客观世界的物质层面延伸到主观世界的意识层面。他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理想(高境界)的思想就象自然界的水一样。水的理想之处是它能促进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但从来不违反规律。随势而下,在其他事物都不喜欢的低处汇聚。所以,我们要向水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也具有接近规律特征

不与规律冲突,才能减少过错,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善若水”是老子思想理论的综合体现。老子通过水把人的思想意识与“”的复杂关系明了地展现出来。上善若水”就是说最理想的思想意识(智慧)具有相似的特质;同时“道”(包括客观世界与意识的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相似的特征:

水最大的特点是柔弱,“天下柔弱莫过于水”(78)。“柔弱胜刚强”(36),柔弱而无所不能: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43)水柔弱却无坚不摧。正如谚语所云“滴水石穿”。而泛滥的洪水,更能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一切。柔能克刚是自然界一个普遍现象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76)

 水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居下不争,从而造就形态的渊深广大。“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4)作为万物之宗的“道”与作为人类思想意识最高水平的智慧,其“形态同样深不可测江河湖海等水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不争”——不与规律相互冲突,是 “道”与智慧的共同特征。他以水的“利万物而不争”的特点来体现这一特征。“不争”并非放弃,更不是逃避。而是不与规律冲突,不违反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争”是“润物细无声”般的为而不言——通过滋润万物,使万物充满生命力凸显自身的价值。

“争”则容易使思维的发展陷入困境: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成全而归之。22

所以,最有智慧的人用简朴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只保持最基本的认识方法,最基础的知识内容,他的思想方法不多,知识简洁。不以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楚(我)。不以自身的知识水平判断问题,所以能获得有价值的观点(必)。不以证明自己正确为目标去实践,所以能获得好结果(固)。不过于突出自身重要性,所以思想能不断发展(意)。正是因为最有智慧的思想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有以上特征,所以没有受到什么因素干扰、阻碍。认识天下的事物、思考任何问题、处理所有事情都很顺利。古人总结“曲则全”经验难道是假的吗?个过程能让人获得全面的认识啊。

”是因为有某些因素阻碍思想的发展,所以要“克服”它。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真正阻碍思想发展的因素并不在外而在思维自身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成见。所以要使思维获得发展,首先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

江海之所以能汇聚百川,是因为它位处低下,所以能汇聚百川之水。

因此,最有智慧的人希望民众更有思想,获得更高上的人生价值,必定以言词使其认识自己的无知;希望民众思想更先进,必定用自身作标杆使其认识自己的落后。(通过这些方法去使民众放下心态,树立目标)所以,最有智慧之的人地位高于普通人,但不让人觉得是负担;领导普通人,但不会伤害民众。因此天下人不知满足地乐于学习和推广最有智慧之人的思想。因为这些思想并不是通过斗争对比而实践与创造体现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天下的思想都无法与之斗争。

老子以江海纳百谷的实例,说明比“古之善为道者”更高智慧的圣人在“上民”“先民”时首先要“下之”、“后之”——同样是“愚民”。但是,因为其最终目的是使民众认识自己的愚昧与落后,继而积极追求(而不是安于现状)。所以,尽管他们地位高高在上,但并非民众的负担;尽管他们处处引导指挥,却不会造成伤害。正因如此,大家才会乐于学习推行他们的思想而不知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圣人的地位及认同并非通过与别人争斗获得,所以,别人也无法通过与之争斗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及认同。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68

优秀的士兵在日常不会炫耀武力。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在战斗的时候不会有思想的波动(保持沉着冷静)。百战百胜的指挥官不会轻与敌人开战。善于吸收利用他人特长的人在别人面前能放低心态。这些就是“不争”的心得体验,这些就是让人发挥才能的结果。这些心得体验符合自然规律,是古代实践经验最有价值之处。

老子通过古人总结的经验论述心态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对立斗争还是在和谐统一的实践中“不争”都是最好的心态。“不武” 、“不怒”、 “为之下”、“不与”,是“不争”的具体实践。前三者是在对立斗争中的理想状态:不受对方的影响而重于把握自我。后者是在和谐统一的状态下理想的状态:象江海融汇百川一样放下心态去吸收学习,博取众长。这些正是古人通过实践体验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经验。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

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不需要争辩而善于战胜违反规律的情况;不需要教育而善于影响事物的发展;不需要召唤而自然发挥作用;缓慢舒展而善于规划事物的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影响无处不在,宽阔广大却不会遗漏。

老子分析了实践与思想生命力的关系:当实践具有开创性,敢于探索尝试的时候,思想就有了生命力;反之,当实践只停留在已有经验之上,便“杀”死了思想,使之失去生命力。这是历史上不少伟大的思想(文化)被淘汰的根本原因。大家分析不出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看到实践的性质与思想(文化)生命力的关系。

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先于物质的规律对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发挥着作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们需要更丰富的实践(尝试别人不敢/未曾尝试的实践),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更广泛的认知,才能更全面认识这个世界,更深入了解这个世界背后的规律。如此,思想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老子总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

有价值的言论并不华美动听,动听华美的言论往往没有价值。

善于思想的人不随便与人辩论,喜欢辩论的人并不一定善于思想。

有智慧的人知识并不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智慧不一定高。

最有智慧的人不积累物质财富,尽心为人思想,所以越来越有智慧;尽力去给予别人帮助,所以越来越丰富。

客观的规律,促进发展而不会造成伤害。最有智慧之人的思想只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如何竞争获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不争”思想蕴含的养生智慧
老子《道德经》是东方古代哲学思想的经典,请结合时代扼要评说其极积与消极的作用?
老子的道家思想:智慧的领悟和阐释
读《道德经》感悟
《老子全解与中华精神建设》(下) - 世界大讲堂 - CCTV.com
“佛系”治国,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