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一百三十三课 灌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

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

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

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字。

    灌guàn形声。从水,雚(guàn)声。本义:灌水,源出河南省商城县南,东北经固始县西南曰曲河,北合史河流入淮水《说文》灌,灌水也。出庐江雩娄北入淮。引申指将液体注入:灌溉流注使强行喝下浇铸饮酒特指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又引申指录音

又指丛生的矮木

   

“灌”始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及篆文之字形都是从水,表示与水相关;雚声,表示声音。“雚”是 “观” 的初文。本是水鸟名。《说文》称:“雚,小(水)爵(雀)也。” “雚”的甲骨文和金文像长着两只大眼的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的眉羽属象形字。类似的鸟形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出现不少

有学者把“雚”看做是“罐”的省略,表示带长嘴的陶器。

“罐”是“鑵”的异体字。金文“表示有长嘴的铜制容器。篆文用“缶”代替“金”写成“罐”,表示有长嘴的陶制器。

“水”加“”表示用罐子注水。

“灌”最常见的词是“灌溉”。

灌溉就是为土地补充水分,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提高产量。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几千年的农业乡土生活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明

农业耕作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山区、丘陵和平原水资源分布差别极大。北方干旱,南方湿润。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与降水时间并不匹配。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古人修建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灌溉工程。我国的农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灌溉技术发展史。灌溉工程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上古时期,华夏地区的洪水灾害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为了解决灾害,禹通过建造水利工程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治水这是上古时期治水的开端。旱时通过沟渠引水灌溉,涝时通过沟渠排水。这些远古的水利工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农田灌排技术就已萌芽

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良渚遗址考古发现数万斤碳化稻。这表明当时的水稻种植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在良渚古城外围发现的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水坝。这些水坝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运输等综合功能。距离良渚古城近30公里的茅山遗址发现面积达80余亩的良渚时期水稻田,已有明确的道路系统和灌溉系统。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农业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粮食的产量直接等同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家对农业发展极为重视,除了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还在技术上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其中,大规模的水利灌溉工程是国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最重要支持。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远距离的水资源调度,同时出现了人工运河。在当时的几个诸侯国之中,最为注重水利工程的是秦国。秦国修建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地区,兴建郑国渠灌溉千顷良田。凭借这一系列的水利工程,秦国的农业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其他国家,为后来的大一统打下稳健的经济基础。

秦汉时期水利工程获得进一步发展嬴政曾经下令“通决川防,夷去险阻”,第一次运用统一封建国家的力量治理黄河水患。汉初期治理水的主要方式是修堤和分流刘彻多次下令修筑河道,让黄河分流。经过多年努力,到东汉时期终于实现了黄河分流的目标。在此后接近年的历史里,黄河没有发生大型水患灾害。

到了汉朝后期,农田水利工程在长江以北的地区非常普遍靠近淮河等大江河的地区更是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借助这些工程,先民开垦了大量良田。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北方因为战乱不断大半的水利建设都被转移到了江南一带。

隋唐时期,因为安史之乱,南方的经济上升农业生产也开始向南方转移。南方因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缺少大面积的平原,因此这里的水利都是以小型工程为主。隋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是大运河,它不仅沟通了南北交通,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为周边的农田灌溉也带来了便利实现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多样性。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开始发展,从事商业的人员开始增加。这个时期几乎没有新建农田水利工程。

2014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设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古代灌溉工程的治水智慧,为现代灌溉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截至2022年10月,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30项,是世界上灌溉类型最丰富、工程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些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古代灌溉工程的代表,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既有北方的引水灌溉工程和丘陵地区的陂塘堰坝,也有南方的塘浦圩田和沿海地区的拒咸蓄淡工程,还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井灌和梯田灌溉等等。

灌溉工程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型灌溉工程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例如:都江堰和郑国渠。

 都江堰作为大型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典范,早已享誉世界。其鱼嘴分流、弯道排沙等精妙设计家喻户晓。古代蜀地非涝即旱都江堰修建成功之后江水源源进入成都平原使得四川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天府之国

从泾河引水的郑国渠,有意识地利用河流泥沙来控制土壤的盐碱化,将泥沙蕴含的有机物作为农作物肥料,变沙害为沙利。《史记·河渠书》记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郑国渠建成使关中地区一跃而成为“无凶年”的沃野。郑国渠还为后来关中平原灌区的扩展奠定了基础。历代王朝都在此基础上完善并修筑水利设施。如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丰利渠,清代的龙洞渠,以及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修建的泾惠渠等。这些灌溉工程使关中平原成为黄河流域较富庶的地方。

到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已经据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地和五分之三的财富。这些成就离不开都江堰和郑国渠的贡献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秦国能够统一华夏不单单是因为商鞅变法。一渠一堰同样功不可没。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在秦国腹地创造了两大粮仓。使秦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六国望尘莫及的地步。让秦国兵强马壮,具备以一敌六,力战九年而统一六国的实力。

同样地,我国古代其他灌溉工程也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起了极大的作用,造福一方。这些灌溉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建造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合理改造,体现了古代中国高超的治水技术,蕴含古人“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哲理思想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朝三大水利:造福两千年,一渠成天府之源,一渠竟由秦间谍凿建
郑国(战国时期水利家,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徐子曰】跟孩子们说说中国历史(22)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除了郑国渠,还有哪几个?
中国这个王朝仅存14年,却创造了七大旷世工程,至今都饱受诟病
战国:要强大,修水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