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一百六十五课 里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
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
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
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字。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生活劳作之本质意义:居住地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里弄/街巷居住、乡里、家乡/故乡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等。引申为量词,作长度或面积单位又引申表示特定范围内:衣服内(“裡”是“裏”后起的异体字)、/时间范围内(时候)等。    

“里”的金文由“田”和“土”构成。田是耕种的地方,土是居住的处所。二者相合,表示生活劳作之地。

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均沿袭金文从田、从土。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

《谷梁传.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商周时代,城邑附近的土地被被纵横的沟渠划分成九块方田,状若“井”字,故称“井田”。井田广三百步,长三百步,方圆一里。井田中的每块方田长宽都是百步,面积为百亩,古代三百步的长度与方圆三百步的面积都称为“里”。“里”既作长度单位也作面积单位。

方圆一里之内的村落也称为“里”,因此“里”又表示居所与故乡。

《尚书大传》:“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户。

《论语撰考文》:“古者七十二家为里。

《说文》:“里,居也。从田,从土。”井田是临近城邑的土地,所以“里”又表示:内部,与外相对的方位。继而引申出衣服表里的意思(“裡”是“裏”后起的异体字)。

虽然,“裡”和“裹”结构不一样,“裡”字是左形(衣)右声(里),而“裹”字是外形(衣)内声(里)。但两个字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指衣服里子、内里。汉字简化的时候用最原始的“里”替代后起笔画复杂的“裡”和“裹”。   

“里”字的意义本来简单明了,但因为在使用中偏重于表示“居住地”和后起的“内部”义,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劳作之地这个含义

例如《论语》里著名的一句: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四)

孔子说:“在追求最全面人生价值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学习和劳作才能让思想和心灵获得真正的发展。放弃了对最全面人生价值的追求,又怎能(得到教育)吸收知识,增长智慧?”

知:智(《正解汉字:知》)。《论语》“智”皆作“知”,“得知”即受到教育而增长智慧。

这段话虽然简短,意味却极深。可惜,历来注解均未能充分发掘。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仁(正解汉字:仁)”和“美(正解汉字:美)”为何物不甚理解,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理解本章——“斯恶矣”!!

“仁”的本质意义是:实现最全面人生价值的心得体验,最全面的德。主要指通过影响他人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和行为。

美是认知发展在心灵上自然感性的愉悦反映。

美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认知发展和心灵的感性。

认知发展是产生美的基本条件,没有认知的发展美就无从发生;心灵是美存在和发生的核心。

“美”在这里更突出认知持续发展的含义。要使人的认知持续发展,唯有持续不断的教育与学习——这正是孔子毕生致力的事业。

所以,孔子说:里仁为美追求“仁”的精神状态既能使心灵愉悦(开放),更能让认知获得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仅把“里”理解为“居住之地”而忽略了“劳作之地”的含义。

里仁”不单是生活上居住在“仁”人之中,心理上处于追求“仁”的精神状态中;更是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学习和工作。

“仁”既是我们身体居住的空间,也是精神活动的空间。人是“仁”的主人,就好比人是乡土的主人一样。我们不但在故乡的土地上居住和生活,更在这片土地上学习和劳作。

“仁”的环境或者状态只是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我们不但要处于“仁”之中,更要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学习实践。

因为对“里”字的理解不够深入,过往对《论语》的注解大都忽略了这层意义。实际上,《里仁第四篇》的主题就是如何在“追求最全面人生价值的状态”下学习实践进而获得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句里孔子对“里仁”进一步展开论述: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第四)

君子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匆忙的时候如此,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如此。

着根此地,偶然离开称作“违”。君子常居“仁”内,是“仁”的主人。

在《论语》里,孔子特别赞扬了颜回的“里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第六)

孔子说:“颜回啊,他的内心长期处于追求最全面人生价值的状态,其余弟子只能短时间达到。”    

三并非实数,而是指数量多。三月,即常年累月。颜回长时间在追求最全面人生价值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学习和劳作,只是偶尔暂离。

“其余”则身居“仁”外,平常并没有进入“仁”的精神状态。力求而偶至,是“仁”的客人。

“里仁”分析了环境,特别是心理环境对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我们认为,心理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内部心理环境外部心理环境内部心理环境即内在的身体状态,外部心理环境即身体外的环境因素

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外部心理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的主要外部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起影响作用的主要社会理环境的因素包括:陪伴儿童生活成长的成人同伴以及无处不在的现代媒体。简单来说外部心理环境就是人通过所接触事物获得的信息总和。我们不能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只能因势利导。但对于儿童的外部心理环境,家长有绝对的控制权。例如,在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子的母亲就完全掌握着孟子的外部环境。

儿童是单纯精神化生活的个体,对其起影响的是环境的心理因素,而不是物质因素。所以我们可以把儿童所生活的环境简化为儿童的“外部心理环境”。无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何,最终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的是环境在其心理上的作用——即环境的心理因素。

历史上不少的大学者生长在市井之中,却没有受市井之气侵蚀。而许多在高雅之堂长大的孩子却归于平庸,甚至下流。其根本原因就是儿童接受是成人的引导,成人如何引导儿童去认识外部世界决定了儿童观察事物的心态、角度和价值取舍,也就决定孩子从事物获得的信息。尽管儿童处在吸收性心智阶段,对各种信息能无区别吸收学习。但在吸收学习后对信息的记忆和处理受心态、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影响教育的主要差异在于再体验引导

孟母三迁故事中,把孟子培养成“亚圣”的主要环境并非孟母第三次搬迁后的生活环境,而是孟母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否则,她的邻居中为什么没有 “张子”、“李子”只有她的儿子成了“孟子”呢?

正是孟母对环境的选择——对客观环境因素的选择,让孟子吸收了学习的心态,为孟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古人常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和老师等成人教育者是儿童最重要的心理环境因素。同时,儿童心理环境的其他因素也由是他们决定的。

另外一方面,从社会上许许多多问题孩子的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身后几乎都是问题家庭。

曾有学者进行调查,发现那些有人格障碍、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约有42.5%具有家庭破裂或家庭残缺的背景。对儿童来说,他们难以理解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家庭成员不和,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心态必然是相互紧张、猜疑、封闭、不稳定的。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孩子很容易失去家庭给他们安全、宽松、快乐、彼此尊重、获得关注的正面心理感受。而变成冷漠、对立、悲伤、不安全的心理感受。他们对家庭的认识也很快由最初的享受变成疑惑,从疑惑变成恐惧不安,从恐惧不安变成厌烦家庭,甚至产生被亲人冷漠对待、抛弃的感受由此而引发对人的怨恨、不信任,甚至敌视的心理。这就是那些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破裂或家庭残缺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变得怪僻、冷淡或冷酷的重要原因。

可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者本身的心态及教育者对孩子心态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孩子心理环境的质量。

尽管孔子没有用现代术语提出“心理教育”和“心理环境”等概念,但对“环境”的作用有深刻认识,在教育中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为孩子凝造积极、开放的环境(特别是心理环境)是儒家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从太甲守桐宫,到孟母三迁,再到后世儒家私塾和书院的独立设置,其本质都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里仁为美”。这些教育措施无不体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先进和方法的独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三迁择邻”看孟母的教育智慧
成语中的心理学之十二·“拔苗助长”和“孟母三迁”
冬至与孟子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72个女人----仉氏
重视你的环境
[转载]孟氏始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