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御医百病皆重调肝系列四:肝与肾,肺,心三脏之异常功能表现
userphoto

2023.07.30 中国台湾

关注
2021-06-16 18:46·张机医学书友会

7.肝与肾的相互影响关系

中医认为“肝为乙木,肾属癸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因此,肝与肾关系十分密切。

肝肾同源,即“精血同源”,主要体现在精血互化。五行学说将脏腑与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水能生木,肝肾相关,故称“肝肾同源”

又称“乙癸同源”肝肾共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可化血,血能养精,肾精能滋养肝血,使肝血充盈,并能制约肝阳;肝血能滋养肾精,使肾精充足,维持肾中阴阳的协调平衡。

精血同源于水谷,肝血既来源于先天脾胃气血之化生,又依赖于后天肾精之滋养,而肾精又由血化精而成,肾精肝血,同盛同衰,休戚相关。肝肾同源,是指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亦称为“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的蕴意发源于《内经》,指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亦称为“精血同源”。《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夫精者,身之本温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藏精,肝藏血,冬藏于精,肾精充足,则春不病,强调了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医有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取类比象,就是拿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道理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规律。因为肾水能生肝木,肾水为母,肝木为子,如同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所以,中医认为母实则子壮,即肾强则肝旺,肾水涵则肝木荣。

病理上,精血病变常常相互影响,共同为病。如《张氏医通》所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若因火灼肝阴,从而耗伤肾阴,则形成肝肾阴虚之证,其表现常为目花、目干、易疲劳、耳聋、肢麻、胁隐痛、腰痛等症状;若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也会出现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的病症;若肾精不足,可致肝血亏虚;肝血不足,亦可导致肾精亏损,最终引起精血亏虚。肝肾阴虚证或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男子遗精滑泄,女子经少经闭等。正如《圣济总录》所说:“肾藏精,肝藏血,人之精血充和,则肾肝充实,上荣耳目,故耳目听视不衰。若精血亏耗,二脏虚损,则神水不清,瞻视乏力,故令目暗。”

从五行相生关系来看(如上图所示),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因此,肝肾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阴液相关。在生理上,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具有滋养肝阴、制约肝阳的作用。水能涵木,水

(肾)生木(肝),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肾水可滋补肝阴而抑制肝阳,肝正是依赖肾水的滋养才得以适其柔润之体,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肝肾内寄相火,相火源于命门,故肝肾同源于命门。又因肾为水脏,故肝肾水火相济,人体之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在病理上,肝肾之阴常常相互影响:若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而致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阴不足,亦可影响及肾,导致肾阴不足,而致相火妄动。二者皆可见眩晕头痛,心烦失眠,梦遗失精等症状。如肝火太盛,亦可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亏虚。

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本,肾阳亦可资助肝阳。由于临床上肝阳病变多见实证而少见虚证,故一般不提肾阳对肝阳的资助。但当肝阳内虚,寒凝肝脉而出现寒疝腹痛之时,补肾阳而温肝阳以除其寒邪,也是常用之法。

另外,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两者协调,互相制约。肾藏精的功能,如女子的排卵,男子的排精依赖肝的疏泄功能。

肝脉绕阴器,抵少腹,布两胁;肾脉上行贯肝膈入肺,肝肾两脏经络相连,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如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气郁化火。肝火亢盛则阳物易举,扰动精舍则造成遗精,疏泄太过与不及,均可引起遗精。如《景岳全书·遗精》篇说:“有值劳倦即遗者,此筋力不胜,肝脾之气弱也。”

若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可影响女子正常排卵,导致月经不调、卵泡发育不全、不孕症等。

综上所述,肝肾在生理上精血互化,阴液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共同为病;在治疗上当互相顾及,同病共治。

8.肝与肺的相互影响关系

从生理上看,肝肺密切相关,协调为用。肝肺共同主持人体的气血运动。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之气;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全身血量。肺主气,属金,居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肝主疏泄,属木,位于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气升发,诚如《类证治裁》所言:“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素问·刺禁论篇》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左主升而右主降。”在气机调节方面,肝肺相互配合,肝气自左而升,肺气自右而降,如此肝之正常升发,肺之正常肃降,左升右降,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气机运行。叶天士指出:“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云:“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调节全身之气有赖于血的濡养,而血液周转全身又依赖于气的推动,正如《寿世保元》所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

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人肺中,交于手太阴肺经,即肺经。

肝肺两脏不仅在气血调节方面关系密切,而且经络相连,足厥阴肝经分支从

总之,人体气血上下内外环绕不休,依赖肝肺二脏协调为用。肝与肺一升一降调节气机;一主血,一主气,共同调节气血;又通过经络相连,可见其在生理上关系密切。

病理上,肝肺相互影响。肝气疏畅顺达,肺气才能清肃畅顺,若肝受不良情绪刺激,肝气郁结或郁久化火后,易逆犯于肺,循经上行,阻碍肺气之肃降,甚至灼肺伤津,而出现咳逆、咳血、易怒及胁痛等症状。若肺失清肃,也可移热下行,引起肝失疏泄条达,而在咳嗽气短的同时,兼有胸胁引痛、烦躁、头晕头痛等症状。

9.肝与心血情志关系的相互影响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在血液方面: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从五行关系上来看,肝属木,心属火,肝木生心火。即是说肝血充足,心血就旺盛,二者为母子相生关系。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在病理上,心血与肝血往往互相影响。此外,肝又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利于气血的运行。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血运不畅,可导致心血瘀阻,表现为心前区憋闷、刺痛,甚则口唇青紫、脉涩不畅等。若肝血不足则心血亦可因之而虚。

在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

泄,调畅情志,二者相互协作,保持神志正常。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与血液关系极为密切。心主血脉藏神,肝藏血舍魂,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在病理上常互相影响,如心火常可引动肝火,肝火亦常引发心火,心肝火旺,常表现为精神、情志的失常。临床可见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不寐,甚则哭笑无常,狂乱等。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病变中,心肝二脏互为影响,如情志刺激导致的肝气不舒可见胁痛肋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心肝二经的症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转载]略谈《精血同源》
肝与五脏的关系
精血同源
中医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
肾与脏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