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思 | 成年人的社交魅力: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
userphoto

2022.12.05 江苏

关注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眠冬 音乐: 满舒克;黄明昊 - 眠冬

人与人相处,如同刺猬抱团取暖:

靠得太近,会刺痛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御寒。

交往,贵在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

保持好三寸、三尺、三仞、三丈的距离

说话留三寸:不伤人

《增广贤文》有言: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说话要留有余地,直言不讳虽是一种耿直,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不顾场合、失了分寸,容易得罪于人。

有时,别人会因一句冷漠的话,而放弃自己坚持已久的事情;

有时,别人会因一句打击的话,而深陷自我怀疑中难以自拔。

聪明的人,逢人只说三寸话:

一寸在人,二寸在时,三寸在地。

一寸是见什么人物说什么话,人若不对,话不该说;

二寸是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时机不对,话不能说;

三寸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场合不对,话不当说。

与人交往,要谨言慎行,给自己留口德。所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生的福祸因果就在言语之间。

熟人之间留口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尴尬、维护了情分;

生人之间留口德,会避免无谓的争辩,消除更多的误解。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逢人话三分、交浅勿言深。

话出口前,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


遇事让三尺:添和气

《菜根谭》有言: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遇事让三尺,是一种心胸、一种风度,更是处世的智慧。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矛盾纷争,只因没能掌握“让”的艺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首辅张英收到桐城老家来信,说家中拟扩建院宅,只为多占三尺地皮,跟邻居起了争执。

张英看完家书,回诗一首: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主动将院墙让出三尺;邻家见状,也依样让出三尺。

两家宅邸之间,让出了六尺宽的小巷。

至今,这条“六尺巷”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

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让不是吃亏,相反,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

下棋时让两子,是高手之举;

比赛时让一分,是大将风范。

越有涵养的人,越懂得宽容谦让。与之交往,彼此都会感到舒服、信任倍增。


利益让三仞:得人心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中说·礼乐》有言: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长久关系的维持,要用真心换取,而不是因一时利益所得。

俗话说:“让利者得利,近利者无利”。

让利三仞,是让人在交往中更加看重情谊,看似一时之亏,实则会拥有人生长远之福。

一个人只有重视情谊,形成良性循环的交际圈,人际关系才会长远而恒久。

待人远三丈:关系佳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相处,不是不懂得亲近,而是不懂得疏远。

无论关系远近,人和人的相处都要有一定的边界感,让距离产生美。

没有边界感的人际关系,无论多亲密,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会是伤害。

有句话说的好:

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

亲人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不因太烫而伤了自己,也不因太冷而寒了人心。

君子之交,互不苛求,不刻意迎合,不随意疏远,平淡如水,却让人如沐春风。

《菜根谭》有言: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知边界、懂分寸、能进退,让自己高兴、让别人舒服,这样与人相处,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本期编辑 | 曲统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有智慧的人:利让三寸、话留三尺、处事三丈
真正有智慧的人|亲密|脾性
最舒服的关系:三寸、三尺、三丈
三寸,三尺,三丈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三寸三尺三丈
说话留三寸,遇事让三尺,待人远三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