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友谅:错杀3人,错信3人,60万兵败给朱元璋20万兵,战死鄱阳湖

1363年,陈友谅率领倾国之军60万,围攻洪都,准备一举灭了朱元璋。

双方力量悬殊,陈友谅不但兵力多,且战舰高而大。

战舰有几层楼那么高,船只分三层,船面上有马道,士兵可以骑马来回巡视。

大船可容3000人,小一点的可容2000人。

朱元璋只有20万兵,战船大多是渔船,在陈友谅的巨舰面前简直就是个玩具。

士兵站在战船上只能仰望敌船,根本无法进攻。

且水战是陈友谅兵的长处,却是朱元璋兵的短处。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必输无疑的战争。

可谁也没想到,结局却是朱元璋赢得了胜利,陈友谅战死。

陈友谅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他错在哪呢?

性格决定成败。

他惨无人道:错杀三人,失人心;

他狂妄轻敌:错信三人,吃败仗。

01

 错杀三人,失人心

  • 错杀上司倪文俊

陈友谅,沔阳玉沙县人。跟朱元璋一样也是苦命人,属于最低等的渔民,小时候饱受他人的冷眼和歧视,常年在渔船上生活。

幼年读过一些书,粗通文义。他命运的转折点是从一个术士的一番话开始的,据《明史.陈友谅传》记载:

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窃喜。

这位术士看了他先祖的墓地,说:“按相术来看,应当富贵。”陈友谅听了这话,心里暗暗窃喜,认为自己有富贵命,一直在寻找机会。

起初他当过县吏,但郁郁不得志。后来,干脆回家与弟弟聚众起义,但势单力薄,在元军的追击下,率众投奔了倪文俊。

元朝末年,有两个派别的“红巾军':一个是韩林儿、刘福通的北方红巾军;一个是徐寿辉、倪文俊等人率领的南方红巾军。

陈友谅加入的正是南方红巾军,当时徐寿辉已称帝,建立“天完国”,倪文俊为丞相。

倪文俊非常信任陈友谅、重用他。在倪文俊的不断提拔下,陈友谅很快成为了他麾下的一名元帅。

后来,倪文俊随着势力越来越强,就想着杀了徐寿辉,篡夺帝位。结果还没行动就被识破,只能逃去黄州找最信任的陈友谅寻求庇护。

文俊欲谋杀寿辉不果,奔黄州;友谅因乘机袭杀文俊,并夺其军,自称平章军。—《明史.陈友谅传》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友谅不但没有保护上司,还乘机杀了他,夺了他的军队。并拿着倪文俊的人头到天完国领赏。

倪文俊是他错杀的第一人,虽然此人心怀不轨,死有余辜。但陈友谅杀上司邀功的名声,在军队中影响很不好。

  • 错杀部下赵普胜

赵普胜是一员勇猛的大将,是很厉害的水师。他帮助陈友谅从元朝手中夺下安庆、池州等重地,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曾想攻取安庆,但由于赵普胜拼死抵抗,无奈不克而返。

赵普胜有勇无谋,见到陈友谅的使者便大谈自己的功劳。陈友谅本就忌惮战功卓著的他,便以会师之名来到安庆。

普胜见友谅使者辄诉功,悻悻有德色。友谅衔之,疑其贰于己,以会师为名,自江州猝至。普胜以烧羊逆于雁汉。甫登舟,友谅即杀普胜。——《明史》

赵普胜一直与陈友谅以兄弟相称,接到陈友谅到来的通知很高兴,在雁汉以烧羊迎接。但他刚一登船,就被陈友谅杀了,还夺了他的水师部队。

赵普胜是陈友谅错杀的第二人,他的死给部下们敲墙了一记警钟,丁普郎和傅友德看形势不对,立马投奔了朱元璋。

追随他的人,也没有了安全感,渐渐失去了忠心。

  • 错杀主子徐寿辉

随着陈友谅势力的不断扩大,野心也不断膨胀,再加上回忆起术士曾说过的话,陈友谅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天生做皇帝的命。

此时的天完国虽然皇帝是徐寿辉,但也不过是个傀儡,陈友谅才是实际的掌权人。

他每次看到这个能力远不如他的徐寿辉坐在宝座上,他都心生恨意。

伏兵郭外,迎寿辉入,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明史.陈友谅传》

为了夺取帝位,在江州,陈友谅先伏兵杀掉了徐寿辉身边的部属,然后宣布迁都江州,自称汉王。

此时的徐寿辉已经不想做这个傀儡皇帝了,只要能留他一条性命,他愿意交出皇位,但陈友谅坚持斩草除根。

1360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攻克朱元璋的采石,在采石,他邀请徐寿辉去五通庙拜神。

进入庙里,陈友谅便派人用铁锤敲碎了徐寿辉的脑袋。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

徐寿辉是他错杀的第三人,他弑君称帝的名声,更是不得人心。

据史书记载:

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陈友谅登基那天,老天都看不惯他,狂风暴雨,登基大典草草收场。

陈友谅杀上司,杀主子,杀部下,“三杀”的经历,给自己打上了背信弃义的标签。

一个不讲仁义道德的人,是不会吸引有才能的人向他靠拢的,更是少有人会为他忠心卖命。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02

    错信三人,吃败仗

  • 错信康茂才,龙湾大败

1360年,陈友谅率领十万大军和他强大的舰队,向应天进发攻击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仅有1万水军和一堆破烂的渔船,这仗该怎么打?

有人主张逃跑,有人主张投降,总之大部分人的意见都是放弃应天。

朱元璋非常失望,这时军师刘伯温说:

主降及奔者,可斩也。——《明太祖实录》

意思是那些说要投降和逃跑的都该杀掉。

如今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设伏击溃陈友谅,并仔细分析了局势,他认为陈友谅善水战,只要能将他诱上岸来,设伏打他,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朱元璋觉得非常有道理,经过周密的计划,他选定在龙湾设伏。因为龙湾有一大片的开阔地,陈友谅的汉军要想进攻应天必须上岸。

而此地有石灰山做屏蔽,随时可以从后面突袭汉军。计划非常完美,但如何能让陈友谅走龙湾呢?

他完全可以走水路从秦淮河打过来,那样直抵应天城下,陈友谅的战舰又高,攻击应天几乎是不用梯子就能爬上城头。

这时候,朱元璋想到了陈友谅的老友康茂才。

康茂才在朱元璋手下任职,但在朱元璋的指示下,与陈友谅一直有着秘密来往,陈友谅也很信任他。

这次康茂才又派人给陈友谅送去信,让他走秦淮河,他会把唯一阻挡水军前进的木桥挪开,暗号是:“老康”。

陈友谅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回信表示成功后重赏康茂才。

朱元璋则连夜命李善长将木桥重筑成石桥。

陈友谅的战舰来了后,发现不对,说好的木桥怎么是石桥呢?然后又轻声喊“老康。”见没有回应,陈友谅心想中计了,此地非常危险,赶紧撤离。

就这样,陈友谅乖乖来到了龙湾。结果一上岸,就被朱元璋埋伏的士兵打了个落花流水,战死2万人,被俘7000人。此外,还被朱元璋俘获了一百艘大船和数百艘小船。

此战之后,朱元璋士气大振,又一举收复了被陈友谅占领的许多城池,势力上也逐渐增强。为后来彻底打败陈友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错信朱文正攻城85天,大大消耗了兵力

1363年,朱元璋率领徐达、常玉春等主力大军北援安丰。

陈友谅得知消息后,率领倾国之力60万水陆大军,又特制数百艘大型战舰,决定对朱元璋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可能是吸取了上次在应天挨打的沉痛教训,他这次竟然没有趁应天兵力空虚之际攻克应天,而是选择了向洪都(南昌)进军。

但朱元璋早有防备,他做了两方面的部署:

一是,将洪都西南的城墙往后推移,挪到了距江30步的地方,将东南的城墙向前面的空地拓展二里多远。这样陈友谅的军队就只能下了船,才能打仗。

二是,安排亲侄子朱文正前来镇守。

南昌控引荆、越,西南之藩屏。得南昌,去陈氏一臂矣,非骨肉重臣不可守。——《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认为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得骨肉重臣来守。事实证明朱元璋确实没有看错人。

4月,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

朱文正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城下几十万人将城墙围得如铁桶般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巨大战舰,似乎分分钟就能将洪都城吞没。

朱文正守城可真是拼了命了,史书记载:

友谅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备御万方,杀伤甚众。——《明史纪事本末》

意思是,陈友谅用尽办法攻城,朱文正也用尽办法来守城,双方死伤惨重。

此战有多激烈呢?由于巨舰无法靠近城墙,只能登陆,用云梯攻城。但持续攻了三天,汉军的尸体堆成了山,也丝毫未能前进一步。

陈友谅亲自督战,后退者斩,汉军被逼下硬是将城墙攻塌了。但城内,朱文正命前面的士兵用刀刺杀,后面的士兵用水泥刀砌墙,很快城墙又筑起来了。

汉军正面攻城攻不进去,从水道攻。城内的士兵用带刺的长矛集体向外边刺,汉军死伤不计其数。

他们拼死用手去夺长矛,结果,城内就把长矛烧成热的再往外刺,汉军再去夺,手都烧烂了。

这是让陈友谅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在洪都大战了一个多月,士兵死伤惨重,却怎么都攻不进洪都去。

就在他绝望之际,朱文正也撑不住了,当他看到城要破时,他就写信陈友谅:别打了,你缓我一两天我们就投降。

陈友谅当然求之不得,可等几天仍没动静。再打,等危险来临时,朱文正又写信:别打了,我们意见不统一,你再缓个三两天我们好好商量一下。

就这样的手腕,朱文正耍了9次,陈友谅上当了9次,因为他每次的借口都不一样。这一拖就把陈友谅的大军牵制在这里85天,兵力大大消耗。

  • 错信张子明,鼓舞了敌方士气

朱文正守城只有3万兵,而且死伤也很严重。他深知再这样拖下去,洪都被攻破,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眼见寡不敌众时,便派出张子明,假扮渔民去找朱元璋。

他成功见到朱元璋汇报了情况,朱元璋说:“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我们就到。”张子明得到这个回复也很无奈,但还是上路了。

归语文正,但坚守一月,吾当自取之。——《平汉录》

为了赶时间,张子明日夜兼程,只可惜刚到湖口就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

陈友谅想要杀了他,张子明考虑到任务没有完成,便假意投降。表示愿意到洪都城下,劝降朱文正。

陈友谅很满意,他押着张子明来到洪都城下,让他向城内喊话。

张子明来到城下,放开嗓门,大声喊道:

“我张大舍己见主上,令诸公坚守,救且至。”——《明史》

他说:大家一定要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城内的士兵听到喊话,似乎看到了希望,决心死守下去,等待救援。

陈友谅大怒,举刀杀了他。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柔弱的读书人,竟有如此胆量。

他虽然杀了张子明,却始终搞不懂,张子明为何不怕他。难道暴力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陈友谅之所以那么容易被朱文正和陈子明欺骗,就是因为他太相信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事实告诉他,错了。

在众人的坚持下,陈友谅的60万大军硬是没有攻破洪都城,反而死伤惨重。

03

      激烈的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战死

朱元璋不会真的让朱文正再守一个月,他调集所有兵力约20万人,仅用10天时间到达鄱阳湖。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来了,迅速调转枪口。所有战舰进入鄱阳湖,陈友谅20000巨舰对战朱元璋的3000小渔船。

陈友谅的战船有几层楼那么高,朱元璋打他就如攻城一样难。

很快,朱元璋发现陈友谅的船虽大,但灵活性差,是可以利用自己小船的灵活性击破敌人的。

随后,刘伯温也献计:造谣,假传陈友谅死了。

初战,以徐达为先锋,将水军分成11队,每配备火炮、火箭、火枪、神机箭、弓弩等,命将士:

近寇舟,先发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则短兵格之。——《明史纪事本末》

意思是,临敌时先发射火枪和弩箭,在靠近对方船只后,攀上敌方战船,与之交战。

并且,士兵们边战边喊:陈友谅死了!

士兵的战船与陈友谅的战船相隔太远,喊声越来越多,士兵以为陈友谅真的死了。一时之间,军心涣散,士气大减。

徐达趁机杀敌1000多人,俘获一条巨舰。

然而,这种获胜的可能性毕竟太小。

第二天,汉军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舰,他的桅杆是白色的。

陈友谅手下有名大将叫张定边,他突然从汉军阵营中驶出,直奔朱元璋的指挥舰,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朱元璋慌乱中,船只搁浅。张定边对准他连射数箭,这时,陈德及时出现,做了朱元璋的挡箭牌,连中9箭。

朱元璋情急中大喊和谈,汉军提出的条件是要朱元璋自刎,便放他的将士们出湖。

朱元璋答应,要求回仓给家人写封遗书。

这时,有个叫韩成的长相身形跟朱元璋差不多,他说:“今主公一死,群龙无首,大业岂不功亏一篑?请主上把衣服给我!”

韩成换上朱元璋的衣服纵身一跃,跳入湖中。

汉军以为朱元璋死了,放松了警惕。

常遇春手持一弓,一箭射向张定边,汉军只能迅速回退,竟无人阻挡得了。

朱元璋在忠臣良将的守卫下,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但陈友谅的战舰实在太威猛,打得朱元璋的士兵连连后退,再这样打下去,必会全军覆没。

部将郭兴发现了陈友谅的战舰是用铁索连起来的。他认为这是道送分题,当年周瑜怎么干的,咱们就怎么干:用火攻!

朱元璋立即采纳郭兴的建议,准备七渔船,装载芦苇、火药等易燃物品。趁东风起,组织敢死队驾船点燃船上的芦苇,用自己的小船撞向陈友谅的大船。

熊熊烈火烧向几百艘巨舰,它们连接在一起,无法逃脱,死者大半。

陈友谅见大势已去,想撤出,但出口已经被朱元璋派人堵死。

他被堵住鄱阳湖半个多月,眼见弹尽粮绝,陈友谅决定强行突围。可当他伸出头准备指挥作战时,却被流矢穿颅而死。

一代枭雄陈友谅就此落幕。

04

写在最后

陈友谅其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众多起义军领袖中,最坚定的反元英雄,从没向元朝妥协过,包括朱元璋也未能做到。

他的才能并不输给朱元璋,像安庆这样的硬骨头,朱元璋没敢碰,但陈友谅却拿下了。

他出身贫苦的渔民之家,却很快拥有60多万的兵马,他的造船技术之强令人咂舌。

他与朱元璋之间的较量,差别不在能力上和武器上,而是人心。

因为不得人心,关键时刻真正为他拼命的人屈指可数,似乎除了张定边,其他人随时都有可能投降。

而朱元璋有很多人能为他去死,张子明、陈德、韩成......,没有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朱元璋早就死在了陈友谅的前头。

因为不得人心,他吸引不了有才华的人投靠他。

而朱元璋手下有大量谋臣,帮着出谋划策,最终才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对此,你怎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都防御战:2万对60万,坚守85天,朱文正一战拖垮陈友谅
历史无名书生:但若无此人,朱元璋不能打败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20万人全歼陈友谅部60万
朱文正 (明朝宗室)
副统帅必须死(完结篇)(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31)
陈友谅以60万大军攻打南昌,朱文正坚守85天,为朱元璋创造了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