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教育科研的误区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实验中学 周旺平
许多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一些学校和老师在观念和行动上还存在着误区,影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无用论”。部分老师认为教育科研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不大,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还加重了负担。一些老师习惯于“时间+汗水”的工作方式,固守常规工作,没有兴趣搞研究。
“神秘论”。有的老师认为教育科研偏向于理论,主要是撰写论文,是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的事,而普通的老师搞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不够,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于是,他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上畏首畏尾,顾虑重重。
“随意论”。有的老师搞教育科研“两头热、中间冷”,不注重过程的规范和方法的科学,造成了研究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有的老师三分钟热度,造成了教育科研队伍不稳定,研究工作也开展得比较平庸。
一些学校的教育科研针对性不强,为教研而教研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校甚至认为搞教育科研无非是装点门面,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因此,大课题、大理论研究不计其数,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盲点、创新点的探讨寥寥无几;零碎的局部研究不乏其人,前瞻性、系统性的探索无人问津;缺乏理论支撑的研究多,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少;引进、模仿和重复研究的多,涉及重大现实教育问题的少;见诸报端的成果多,用来指导实践的成果少。
还有的学校,教科研只重教学一线,不重教辅后勤;只重大学科,不重小学科;只重课堂教研,不重校本教研,没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些条件欠佳的中学没有成立教科室等教育科研部门,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没有把“科研兴校”的理念物化到组织制度上来。而且,学校里信息单向传递,不利于教育科研,更不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许多学校的资源配置又主要服务于常规竞赛、考试工作等,而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因此,学校要积极消除老师在教育科研认识上的误区,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使教育科研工作转化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3日第9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
怎么理解教研工作的不可或缺
深化教学科研,争创优秀成果——亟需革除教学科研中的六种弊端
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八篇】
经开区锦程小学:静心教学 潜心科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