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56期:读者范文1——每逢佳节

应读者要求,本期做一期初中习作,据说是初二的文章,我在网上找了一下,应该不是教材中的内容。本次范文为读者写习作。旁边为我的点评,如果愿意请我帮助点评或修改习作,可以在公众号上给我留言,发题目的照片和习作的照片,最好字迹工整一点。此项服务完全免费,愿意署名的同学我可以在文章中添加名字,但我的点评更多的是批评,虽然我也会尽力去找点值得夸奖的点。

    因为读者发的图片,我需要逐个打字敲出来(敲的同时详细读),可能会有字词错误,这是我的失误,与读者(确切地说应该是范文作者)无关。

题目:命题作文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今人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有的人每逢佳节睡不醒,有的人每逢佳节勤读书。有的人每逢佳节做运动,有的人每逢佳节为人民……你是怎么过节的?你认为应该怎样过节?

     请以“每逢佳节”为题,写写你的故事,或者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 不得抄袭,套作;

3.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 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要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解题:这是一篇中学的作文题目,要求必然与小学不同。要求写自己的故事或发表观点。但“每逢佳节”当中,“佳节”限定是了时间,一定是几个重大节日,生日纪念日不算,清明节也不合适,这个节日跟佳沾不上边!“每”字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提示了,要“每”就不适合写具体的一次,但题目中又有“你是怎么过节的?”这两个要求叠加在一起就大大压缩了可写的范围,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就只好写以前怎么过,不要写具体的一次,而是写以前都是怎么过的,泛泛地写,千万不要具体到某一次,否则对不起“每”字。

范文:                       每逢佳节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题记

  据说文章加个题记能上个档次,确实如此,至少格调高了。但这个题记引用的诗文与内容不符,如果是背井离乡恰逢中秋思念故乡故人,用这个题记比较合适。

    在八月十五前一天的夜晚,我站在窗边,听风吹落叶的“莎莎”声,看空中姣姣的明月放光彩,心里满是期待与喜悦。

从题目要求来看,不适合写具体的事,对不起“每”这个字。

    期待自然是对明晚去野郊公园赏月野餐,也自然夹带一丝喜悦,就这样,我进入了梦乡。

“野郊公园”出现了地点,这个有扣分的可能。

    第二天,似往年一般,早上收拾去野餐的用具,晚上出发。转眼间,就到了下午。夕阳挂在树梢,火红的余晖映红了半边天,属于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整装待发,准备出发。

从前一天开始写起,这是个不错的凑字技巧,我在以前文章里提到过。遗憾的是,这个题目不适合写具体一次过节。

写夕阳这段很美,阅卷老师圈画了好词好句。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映红了半边的的夕阳,应该是连续晴天的象征,结果马上下雨了!

    倏然,几声轰响传入耳中,不安的预感笼罩在心头,这时,妈妈也抬头望了望天空说道:“听这声音指不准,待会要下雨,要不我们在家吃吧。”天空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言语,细小的水珠从天而落,无奈只好在家“赏雨”。


    趴在窗边,欣赏雨景,昨日的期待与欢喜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失落,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定神一看,竟有减小的趋势。即使这样,内心的欢喜也早已随雨滴飘落在花草间。

欣赏——失落,是用词不当,但反映出来的是情感的混乱。建议梳理一下情感线。但是因为整体跑题,写成了具体的事,这个修改意义不大。

   雨停了,湿漉漉的水汽夹杂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蔓延开来。“来,帮忙把桌子搬到外边,我们到外面赏月去,正好雨也停了。”妈妈招呼着。

写雨后的语言非常优美,雨后立刻能赏月吗?

    坐在院子中,看万家灯火通明,看亲人脸上的笑脸,再看台上亮比灯泡的月亮,心中有些释然,在哪赏月都一样,不过是种形式,只有家人的陪伴才是真实。

院子里看万家灯火?不知道该作者的家乡什么地貌,平原应该是做不到这点的。脸上的笑脸,这句不好,笑脸改成笑容。又是情感混乱,野餐变成院子里吃,用笑容也尴尬。

     月色与桂影之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月亮的倒影在茶碗中,我捧起茶碗浅尝,淡淡的,似是月亮的味道……

这里应该吃点东西吧?怎么把茶端上来了?但文字写得非常好,这个肯定比我强。

    唯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整体点评:本习作文字很优美,但虚构的可能性比较大,作者应该没少看书,否则难以写出这么美的文字来。最重要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导致跑题,这是硬伤,后面怎么改都难以让阅卷老师满意。这个题目不适合写具体的一件事,否则对不起“每”这个字,更让人无奈的是作者居然写了一个特例,每年中秋节去野餐,重点写了一次遇到雨的中秋节!

思路与结构:突出“每”字,写以前中秋节的过法,“每年”之后实际是具体的事,但在每年之后,就成了惯例,突出了“每”字,写的是每次都如此,可以回忆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再到后来的习以为常,从而引发出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比如中秋节野餐,泛写每次,可以加入第一次野餐的回忆(对形式的新鲜感,对美味食物的期待),如果不记得第一次也没关系,这里要体现自己的成长,对野餐这种形式过节的认识由兴奋变得平淡,看法也从玩、有趣变成了与家人一起。如果非要写中秋逢雨,只要设计好结构也没问题。先写以前中秋节野餐,再写这次遇雨改在院子里,从这里收到启发感受到中秋节应该是家人团圆,而不是形式。这里中秋遇雨一定简写,写多了就不“每”了!这里虽然也是具体事情,但融入了你的观点,或者说是借中秋遇雨这件小事来说你的观点。千万不要具体描写中秋遇雨这件事。

   还要注意开头点题,结尾扣题,要扣到“每”上!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头赢得百媚生
浅谈开头的写作
初中语文暑假作业攻略11:日记写作指导 范文3篇
庆佳节,迎中秋,习作外一首
题记的写法
尺水兴波的写法及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