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一年清明时

今天回外婆家做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与以往不同,今年我们是李家大家族一起做,也就是外公那一辈的兄弟姐妹的后代们一起。

就我目前的认知,我认为做清明是一种传承教育活动,必须让孩子共同参与。

为什么呢?

首先,新旧交替。年轻人要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我发现很多老人喜欢说:“娃儿还小,我们该做的都做好就行。”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而祭扫的事情迟早要交给下一代,因此,老一辈要敢于放手,年轻人一辈要主动学习,主动扛起责任。

其次,从小教育。你不给年轻人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会觉得祭扫是老一辈的事,与他们无关。这样持续下去,年轻人就会忘本,传承就无法延续。因此,那些父母在虔诚的祭拜,孩子却坐在一旁刷手机,这就舍本求末了,最关键的问题都没把握好,这种清明是失败的。

一、登高祭祖,心诚则灵
先人已逝,葬于高处,这样便于它们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祭天地是大家共同的,祭祖先则是每家不同的。我们与祖先之间存在着一种心灵感应,既然是感应,则需要子孙做到心诚,子孙不忘本,心中有祖先,自然会得到保佑。

二、家风家训,代代传承。
在我家里房间的墙壁上,我自己书写了一个书签:“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忠厚孝顺,诚实守信”做为家风家训。首先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然后要求子女们也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勿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
天地是根,父母是本。没有祖先就没有子子孙孙,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清明之时我们对祖先的祭扫表达的是一种感恩之情,同时也是告知孩子们学会感恩,从小做起,从感恩父母做起。

四、团结敬老是家族兴旺的基本条件
外婆生于1933年,今年已经90岁高龄,育有九个子女,其中六男三女。外公在家排行老大,另外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抗日战争时期外公担任过情报员,识字,会骑马,坐火车去过北京,抗战胜利后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商店,在我的记忆里,外公对他的子女们比较严厉,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子女们没有不听话的。不过外公去世之后,兄弟姐妹之间开始有了内耗,有时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大打出手,典型的窝里横,如今,兄弟姐妹们分成了两派,虽然都是邻居,但已老死不相往来。

最后,做清明其实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绝佳机会,老一辈可以将祖先的事迹告知孩子们,可以把做清明的目的传达给孩子们,将孩子的教育放于第一位,这样家族才能越来越兴旺。

登高,祭祖,传承,勿忘本。这是我做清明最大的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一辈经验之谈,五十岁之后,要学会闭口不谈两件事!
人老了,为什么开始怕自己的子女了?
29年了,我终于敢讲出这个故事,冤冤相报何时了
紫微斗数大师姚宗发讲紫微斗数父母宫子女宫兄弟宫疾厄宫
继承父母房产需留意!2021年开始执行“新规”,全都这样办理
精选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