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施一公《自我突围》

最近,我在读施一公院士的自传《自我突围》,这本书是成长会S老师推荐的,书中讲述了施一公院士从河南农村到清华大学,再到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普林斯顿大学,最后回国创办西湖大学的人生经历。

书中内容丰富,故事线很长,我从中选择一个比较有感触的点做一下分享。

自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一个人生活的时代,塑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承载了一个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产生了共鸣。确实如此,环境(生活、家庭、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这个环境中,家庭环境又至关重要,而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影响则是重中之重。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读后感触。

一、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
施一公院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施平毕业于浙江大学,是老一辈革命家;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家中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因为某种原因,施一公院士刚出生不久,他的父母就被“下放”到河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8年多的时光,从繁华的城市到贫瘠的农村,生活环境的骤变,并没有让这个家庭失去信心,与之相反,他的父母坦然接受现实,努力做好当下能完成的事,带着一大家子,很快融入了新的环境,并且他的父亲还成了乡里乡亲中的“好帮手”,不论是免费做裁缝,还是义务理发,而这些都印刻在了施一公儿时的记录里。

二、最好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
施一公院士受其父亲性格和秉性影响颇深,无论是面对“被下放”,还是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难,他的父亲总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父亲的这种人生态度,更多的来源于爷爷施平的影响,在革命年代,施平曾被“关押”过几年,铁窗内的生活自然是饱受经霜,不过爷爷施平同样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代传一代,至今影响了施一公院士的人生。

三、最好的家族传承是子承父志
受到父亲的影响,施一公院士在念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要成为一个有抱负、敢担当的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社会。

这也是他海外留学多年之后,最终决定回国,把为祖国培养一批有理想、敢担当的年轻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主动承载起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的重任。

回归现实,我目前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在读幼儿园,小儿子过几天将年满周岁。就目前我的认知,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因为我相信,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相对于在校成绩,我更注重的是培养姐弟俩做人、做事以及思考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我也把我目前践行的长期主义理念灌输给她们,坚持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写作,让孩子们看在眼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心里。

最后,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就是自我教育。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坚持践行,追求个人成长的原因之一。


PS:如果文章对您有启发,麻烦帮忙点赞和转发,感谢您的慷慨,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施一公爸爸毕业于哈工大妈妈毕业于211,109岁爷爷还曾是985校长
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心系河南,爷爷竟是两所985名校校长
施一公首部作品上市: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突围
施一公爷爷施平,罕见留影,生于宣统三年,至今仍然健在
从小到大,谁影响过你?对你的影响出现在那方面?
施一公的爷爷有多牛,109岁的他曾毕业于985,还曾担任过985校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