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大特征再现:如果重回“5·19”该如何应对?

  一、目前的市场特征和1998-2001年的市场非常类似,而当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5.19行情”。我们总结出一些“5.19”行情的特征,相信现在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5.19”前后基本面趋势和股市持续背离。受员工下岗以及出口减速的影响,1999年中国GDP从一季度的9.1%逐季下滑至四季度的6.1%,此后经济陷入低位震荡,直到2001年四季度开始宏观基本面环境才出现明显改善。但股市却从1999年5月19日开始上涨,直到2001年6月14日见顶,这期间大盘共上涨了111%。而2002年以后经济开始明显回升,股市却踏入漫漫熊途。

  “5.19”前后A股市场和海外股市持续背离。1997年以后,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海外股市开始明显上涨,但在1999年“5.19”之前A股却经历了两年熊市;而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见顶回落,宣告海外“科网泡沫”破灭,海外股市先后进入熊市。但A股却在此后又走了一年多的独立行情,直到2001年6月才见顶。

  “5.19”前后国内政策和海外政策明显不同步。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通胀回升,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到2000年上半年美联储连续6次加息,流动性明显开始收紧。但国内由于经济数据低迷,反而在1999年6月10日将存款利率从3.78%下降至2.25%,此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5.19”前后是第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化期,政策面和官方舆论均呵护股市。1997年在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此后国有企业改制力度陡然加强。另一方面,在“5.19”之前,由于股市持续低迷,管理层刺激股市的动机也很明显,5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证监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请示》;而6月15日《人民日报》又罕见的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对股市上涨给予充分肯定。  “5.19”前后小票、主题、概念是贯穿始终的热点,各类资本运作手段层出不穷。“5.19”行情之后直到2001年6月股市见顶,市场热点始终是各类题材股和概念股,并且很多牛股背后都有“庄家”身影。

  从以上“5.19”行情特征中,我们可以在当前的市场中找到很多共通点:比如今年的基本面和股市也是脱钩的;国内股市以及政策面和海外刚好相反;当前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化期;政策和舆论对股市也是百般呵护;小票和主题概念也被市场疯狂追捧;最后,今年市场上很多资本运作的案例也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之前的影子。

  二、站在现在时点,“5.19”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建议着重关注“5.19”后期的一些特征

  从“5.19”行情启动到最终结束,小盘股始终强于大盘股,没有发生风格转换。从1999年5月19日市场上涨到2001年6月14日见顶,小盘相比大盘的相对走势几乎一直在上行,可见在市场上涨期始终都没有发生“风格转换”,直到大盘见顶回落之后也是大小齐跌。由于大盘股跌得比小盘股少,才发生了“风格转换”。

  美国科网泡沫破灭后A股的行业特征明显发生变化。美国科网泡沫于2000年3月破灭,但此后一年A股仍为牛市,不过若以科网泡沫破灭的时间为界,我们发现“5.19”行情上、下半场的强势行业是有明显不同的——在科网泡沫破灭之前,传媒、电子、计算机等科技类行业容易出牛股;而在科网泡沫破别之后,汽车、医药等偏消费类的行业更容易出牛股(地产是两个阶段均最强势的行业,因为当时是地产市场刚开始商品化阶段,地产是当时来看成长空间最大的行业的)。

  三、结合“5.19”后期的市场特征,在当前时点我们对投资者的操作建议

  短期内,基本面和海外因素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会太大,最重要的还是政策环境,目前来看该环境仍在进一步改善,因此年内对市场继续乐观。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今年四季度同比数据会改善,但仍然较弱,这种弱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从海外因素来看,目前美国有政策收紧预期,但国内仍处于宽松加码阶段,因此这次海外股市的回调对A股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综上来看,政策环境对目前的A股趋势更为关键。而从今年以来的政策路径来看都非常具有针对性,“供给+需求”双向发力的政策路径越来越清晰,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因此可以继续对市场保持乐观。而更长期来看,引发市场真正调整的风险可能也会来自政策面,比如注册制的放开、对兼并收购违规模式的清查、货币政策收紧等等,这些风险事件在明年是有可能出现的。

  放下风格转换的纠结,配置重心仍应是成长股,但应警惕概念类成长股回调。建议着重配置业绩支撑型成长股,成长股中超配海工、医药、环保,此外还建议关注数据超预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很多投资者都预期会有一次轰轰烈烈的风格转换来结束本次行情,但从“5.19”行情的演绎过程可以看出,有些时候一轮行情从始到终都可能没发生过风格转换。我们认为不必太纠结于风格转换的问题,关键是选出什么行业是符合大时代背景的真成长。比如站在当前的时点来看,地产股明显属于大盘蓝筹股,但回到1999-2001年,地产却是当时空间最大的成长股,因此在“5.19”行情的上、下半场地产股均是当时表现最好的行业。但另一方面,我们确实需要警惕近期纳斯达克指数回调对国内一些概念类成长股的冲击(正如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后,虽然A股继续上涨,但科技股表现明显回落),因此,建议超配三季报有明显业绩支撑且前期涨幅不大的成长股,主要有海工、医药、环保,此外还建议关注数据超预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责任编辑:my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牛市转熊市的特征 - 龙渊 股市 投资 成功学 教育 智慧 层层突破 - 龙渊2007 ...
底部有哪些特征?速看
市场估值进入中长期底部
股市到顶了吗?关于市场顶部的几大特征
投资行为不要违背常识
UC头条:A股大幅下跌, 牛市行情已经到头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