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山成矿省地质特征

天山成矿省地质特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8a60c5010119n0.html

作者:杨宗镜 陈硕彦等编著

A、天山成矿省主要金属矿产的成矿控矿因素(铅、锌)

天山是中亚的一大山系。在前苏联境内为天山山系的西部,包括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南部、整个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的大部和塔吉克加盟共和国的北部。
前苏联境内天山总的走向为近东西向,东北部略偏东北,西部为东西转北西向,呈扇形撒开,淹没于克齐尔库姆沙漠。天山山系大多数山脉均为海拔5000m以上的高山,山峰超过6000-7000m。
前苏联天山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铜、铅、锌、金、锑、汞、锡、钨等金属矿产以及萤石,岭块岩、煤、石油、天然气、岩盐和钾盐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铜、金、汞、锑和铅、锌在前苏联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矿产的形成均与火山作用有关。
这里所述的天山造山带,不包括北天山在内,所以天山成矿省只包括中天山和南天山两个成矿带,11个成矿亚带(包括南缘塔吉克地块两个成矿亚带在内)。考虑到南侧卡拉库姆-塔吉克边缘地块是天山造山带的硬性外壳地其在矿产形成上的内部联系与特征的共性,本节在叙述成矿区、带特征时,按照一般习惯将卡拉库姆-塔吉克成矿区并入南天山成矿带一并叙述。这样,在构造上中天山包括库拉马-费尔干纳(锡尔河)中间地块和中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大卡拉套、恰特卡利和纳伦褶皱带),南天山包括克齐尔库姆-阿赖和卡纳库姆-塔吉克地块以及科克萨尔华力西地槽褶皱亚系,
天山是一个华力西褶皱区,华力西阶段的火山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与火山-沉积有关的矿产具有远景,但研究较差。中、新生代与火山有关矿产看来无甚希望。
一、铅-锌
早在10世纪以前,中亚就已挖掘和熔炼铝矿石,19世纪20年代以后,前苏联加强了对铅-锌矿的寻找,其后的普查勘探工作,发现和肯定了一批铅-锌矿床和矿点,并积累了有关中亚铅-锌矿床分布规律的大量实际资料。A·I·什穆列维奇等人(1981年)将天山地区的铅-锌矿床划分为10个成矿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深成热液型、矽卡岩型、层控型、火山热液型和黄铁矿型,前两个类型可能与火山作用有联系,后三个类型属火山成因类型。I·B·潘克拉季耶夫将内生铅、锌矿床划分为深成矿床和火山矿床两类。现根据I·B·潘克拉季耶夫的划分将火山矿床类型及其矿石建造列于表4—1。
4-l 中亚中部火山成因铅-锌矿床矿石建造
该区的铅矿和锌矿基本上是内生建造。少量中、新生代的外生矿点实际意义不大。内生铅、锌矿床中的深成矿床,生于半深部条件,其中一部分与中度酸性的小岩体—次火山岩有关,这类矿床包括矽卡岩-热液型和高中温热液型,矽卡岩-热液型和高、中温热液型在该区实际意义最大。火山成因的铅-锌矿床和矿点主要与海底和陆上酸性火山作用有关,分布在库拉明-别里套火山-侵入岩带和西南吉萨尔叠加火山-断陷构造内。最多产的是早石炭世和二叠纪-三叠纪(?)流纹岩建造。最有实际意义的火山成因矿床是汉迪扎型黄铁矿型矿床和暂定为层控的乌契库拉奇矿床(矿石的沉积与火山作用并行)。
()铅、锌矿床的生成时代,
中亚中部的铅矿和锌矿有6个成矿时代,除中生代的沉积-后生和热液型铅矿与火山活动没有明显的联系以外,其余4个成矿世代的铅、锌矿化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
志留纪-泥盆纪 与中志留-中泥盆世海底安山岩-纳长斑岩建造和玄武岩-流纹岩建造有关的黄铁矿多金属和铜-锌-黄铁矿矿化,广泛地分布在南天山地槽的南、北两条火山岩带内。矿石与围岩-起受到区域变质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是同时代成矿(库里达纳、北塔姆得等)。
中泥盆-早石炭世 产出与吉维特-早杜内期白云岩建造有关的同生-后生铅-锌矿。中泥盆统由火山建造、火山-沉积建造和沉积建造组成,它们分布于各个构造-建造带中。天山中泥盆世沉积层中产有层控多金属、黄铁矿-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与碳酸盐岩的一些地层层位有关,在一些地区具有工业意义。中天山早石炭世沉积为含碳质的白云岩层,一些铅-萤石成分的层控矿点,分布于上杜内-下维宪亚阶硅质灰岩中。上述铅、锌矿分布在卡拉套(阿契赛、米尔加里姆赛)、恰特卡尔(萨雷坎、坎斋聊)、库拉明(卡尔卡拉塔)等矿带和乌契库拉奇-古赞带(乌契库拉奇、坎河)等地,其中不少是大矿床。
-中石炭世 出现有远景的黄铁矿多金属矿化,分布在海底火山岩建造中。在南天山,层控黄铁矿-多金属矿床广泛分布于拜松带早石炭世陆源-碳酸盐岩-火山杂岩中,其中有该区最重要的汉迪扎铅-锌矿床和南卡拉桑等铅-锌矿床。在库拉马带,该时期的矿化可以包括纳缪尔早石炭世晚期-早马什基尔世(中石炭世下部)火山建造次火山岩体中的拉秦哈纳矿点和库姆贝里-乌加姆带的黄铁矿多金属分散矿化(塔什凯特坎-科什曼赛地区)。
-晚石炭世 主要是深成矿化。多金属矿主要是矽卡岩-热液产物,空间上与中华力西侵入体及其派生岩和花岗斑岩有关。花岗斑岩的成因尚有争沦,是否与火山有关,待进一步研究。
二叠纪 出现各种类型的铅-锌矿化,有矽卡岩-黄铁细晶岩-多金属(库米什坎)、石英-银-多金属(拉什克列克)(库米什坎)、石英-萤石-多金属(阿加塔等)、锡-银-多金属(上沙瓦兹)。矿体的空间位置与浅成酸性花岗岩类及其火山口相有关。这个世代还有大量石英-重晶石-方铅矿和石英-萤石-方铅矿脉矿点,这些矿化与碱性玄武岩类岩墙共生。该区最有远景的铅-锌矿出现在南乌孜别克斯坦的早石炭世;在西乌孜别克斯坦是中泥盆世;在恰特卡尔-库拉明地区是中-晚石炭世和二叠-三叠纪。
从全球性规律看,应该注意有可能发现前寒武纪的铅、锌矿,因为从恰特卡尔矿带前寒武纪岩石之上的砾石中已经找到铅矿石。
()铅、锌矿的成矿区划
全部工业铅-锌矿床分布在库拉明-费尔干纳中间地块和卡纳库姆-塔吉克边缘地块的边缘部位以及华力西地槽活化带。南天山地槽的铅-锌矿数量少得多,日.分布不均匀,沿地槽的南、北边界有一些小规模的矿床和矿点。∏·B·潘克拉季耶夫等人(1979年)对中亚中部划分出9个铅锌成矿带和若干亚带。其中与火山有关的铅、锌成矿带为:库拉明-费尔干纳带,包括库拉明亚带和卡桑矿带;乌契库拉奇-古赞带,包括古赞亚带和汉班迪-皮斯塔里套亚带;北塔姆德-南费尔干纳带;南吉萨尔带;霍列兹-拜松带,包括拜松亚带。现就几个主要矿点说明其成矿特征:
库拉明亚带 该带长期处在叠加的火山-深成岩条件下,因此出现多时代火山岩与多期铅、锌矿化。在上泥盆-下石炭统碳酸盐岩石中,拥有具相当远景的铅-锌矿床。该带绝大多数的铅-锌矿点产在中-晚石炭世安山岩-英安岩建造和流纹岩建造的火山岩盖层相和中石炭世侵入岩中。其中最大的铅-锌矿体(占80%以上的储量),集中在吉维特-下杜内阶碳酸盐岩沉积中。该区所有岩石均含铅、锌、铜,其量高于区域背景值。层控矿床也广泛分布(巴雷克雷-库里克尔迈斯、卡尔卡纳京、库里丘拉克),主要发育在该区边缘泥盆纪火山岩弧之上的中泥盆-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层中,其中大多数是喷气-沉积作用的产物和同生铅-锌矿石经过以后构造-岩浆作用的变质改造而形成的矿体。在火山-断块构造(沉陷凹地)的二叠纪火山-侵入杂岩中发育各种类型的铅-锌矿化。在向半深成相过渡的次火山酸性花岗斑岩类中有矽卡岩型方铅矿矿点(库米什坎);火山口内和附近的岩相有石英-银-方铅矿建造(拉什克列矿点)和石英-重晶石-萤石-多金属建造(阿加塔、恰巴尔加塔矿点)。在库拉明山脉的山前地带,斑岩型铜矿产在晚石炭世火山-沉积岩层中,该含矿岩系基底产出石英斑岩,其上为安山-英安斑岩层。
乌契库拉奇-古赞带 广泛分布层控铅-锌矿床及矿点。该带西部与N·X·哈姆拉巴耶夫(1958年)所划分的克齐尔库姆多金属带重合,铅、锌矿点聚集在早泥盆世火山岩之上的吉维特和弗拉斯阶碳酸盐地层中,该含矿岩系与容矿层底部均含流纹岩-英安岩成分的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层。
北塔姆德-南费尔干纳带 有研究程度不够的黄铁矿型矿点。该黄铁矿-多金属矿点与中志留-中泥盆世海底安山岩-纳长斑岩建造有关。
拜松亚带∏·B·潘克拉季耶夫等人的资料,含铅、锌最多的是维宪阶火山沉积。这里也见到重晶石-多金属建造的低温热液矿点(阿普茹尔)。在早石炭世火山岩中分布着极有远景的黄铁矿-多金属建造的矿床(汉迪扎、南卡拉桑)。
()铅-锌建造的成矿因素
大地构造因素 内生铅-锌矿床的分布与该区地质构造特征有密切关系。几乎全部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都聚集在库拉明-克齐尔库姆火山-侵入岩带和南吉萨尔火山岩带。这两条带从南、北两侧围绕着南天山地槽系,叠加在库拉明-费尔干纳和拜松两个中间地块的边缘部位。南天山地槽系内的铅-锌矿化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这与地槽系的拗陷不利于富集大型工业铅-锌矿床的观点相适应。小型矿点见于近似“冒地槽型”构造中(北恰特卡尔)。在研究铅-锌矿床与构造-建造带构造发展阶段的关系时,发现黄铁矿-多金属建造和黄铁矿-碳酸盐-重品石-铅-锌建造(碳酸盐岩石内的层状矿体)的矿床产生在中间地块活化的早期阶段。
岩浆作用因素 铅、锌矿床明显地与喷发岩浆作用、而且首先与花岗岩类系列的岩浆岩建造相联系。早石炭世(华力西早期)海底流纹岩建造的成矿特点是它产生了黄铁矿-多金属矿床。二叠纪地面酸性火山岩造成石英-银-方铅矿建造和石英-重晶石-萤石-多金属建造的矿床(阿加塔、恰巴尔加塔)。火山岩也产生了与滨海地区类似的锡-银-多金属矿点(北沙瓦兹)。华力西旋回晚期与地面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铅、锌矿床以与萤石、锑共生并且矿体呈脉型为特征,而华力西旋回晚期与海底流纹岩建造有关的矿床则以同围岩整合产出的层一带状矿层为特征。岩浆作用对层控矿床(碳酸盐岩层中的同生-后生矿床)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按照某些研究者的意见,矿石的同生沉积与泥盆-石炭纪火山作用相联系。
岩性-地层因素 在中亚各地区,从寒武系到阿尔布和土伦阶的地层中,铅、锌矿化广泛分布。绝大多数矿床(点)和全部具有铅、锌工业储量的矿床都产在海相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岩层内。这是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所谓“主要含矿层位”。在中天山,从南向北,含矿层位顺剖面向上移动,从库拉明-费尔干纳中间地块南缘至库拉明中部地区,然后到北恰特卡尔带过渡的地方,铅、锌矿含矿层位由吉维特和弗拉斯阶上升到法门阶,然后上升到杜内阶和维宪阶。随着矿床层位升高,其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多数有远景的黄铁矿-多金属建造矿床集中在维宪阶。
岩性因素的作用表现在铅-锌矿只聚集在碳酸盐岩石、碳酸盐-火山成因岩石和火山成因岩石内。层控矿床基本上与碳酸盐岩石相关。层控多金属矿点赋存在一定地球化学和
岩相-岩性的白云岩层内。
碳酸盐-火山成因岩石容纳黄铁矿-多金属矿床,有利于矿石沉积的是酸性凝灰岩和白云岩(汉迪扎、南卡纳桑)。火山成因岩石里还有脉型铅-锌矿点(拉什克拉克等)。
构造—形态因素 构造-形态因素对中亚铅-锌矿的富集起着巨大作用。断裂褶皱构造控制着矿体在矿田和矿床中的具体位置。黄铁矿-多金属矿床受火山-断褶构造的控制,而在火山断褶构造范围内受线形和环形断裂、建造间和建造内破碎带及片理化带、断层、背斜褶皱、褶皱-层间断裂相结合的构造因素控制。脉型铅-锌矿建造聚集在环形、半环形火山口构造中,也见于火山岩与碳酸盐之间的断裂带。
矿例
乌奇库拉奇层控铅-锌矿床乌奇库拉奇矿田位于中天山库拉明-费尔干纳中间地块边缘、分隔中间地块与南天山地槽的近东西向南费尔干纳深大断裂带内。该容矿岩层形成于与华力西旋回(中泥盆世-早三叠世)有关的拗陷内,形成上叠拗陷和火山弧。矿田内最老地层是下-中泥盆统斑德组,由石英斑岩、霏细斑岩、流纹英安岩、英安岩、安山岩的熔岩及其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组成,厚大于530m。乌奇库拉奇组沉积岩层呈整合或有不大的侵蚀面覆于火山岩之上,由火山-陆源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组成。乌奇库拉奇组被晚吉维特-弗拉斯期岩层覆盖,后者由有机灰岩、沉积的钙质角砾岩、偶尔有砂岩、粉砂岩组成。该矿床内的岩浆岩是安山岩-英安岩-玄武岩成分的火山岩。岩石碱度偏高(K2O达9%)。
汉班德套背斜是该矿田的主要构造,呈近东西向延伸。铅、锌矿化在该矿田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整个泥盆系部位。但是,大部分含矿层分布在严格受容矿岩石韵律堆积特征制约的四个含矿层位。第一含矿层位通过下乌奇库拉奇组的底板,主要由碳酸盐岩-火成碎屑岩组成,含有闪锌矿-重晶石成分的矿体。第二含矿层位沿暗色白云岩和灰岩岩段分布,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矿体发育在岩段中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第三含矿层位于乌契库拉奇上、下亚组的分界处,含重晶石的方铅矿-闪锌矿矿体产于自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中。第四含矿层位位于上乌契库拉奇亚组的顶板处,主要由白云岩组成,有以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的矿化。矿体受围岩层理和岩性控制,呈透镜状和带状矿层。矿床80%的储量产于白云岩中,10%产于白云岩、灰岩互层中,5%产在细砾岩中,5%产在与粉砂岩互层的灰岩中。其中,在中部地段第一含矿层中对矿层聚集有重大意义的是与白云岩互层的火山-沉积岩。该矿床具有如下两种矿石类型:以黄铁矿(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的矿石类型和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含黄铁矿类型。

B、天山成矿省主要金属矿产的成矿控矿因素(铜、金)

一、铜
早在中世纪前期,乌孜别克斯坦就用±法开采铜矿。19世纪末,着手研究乌孜别克斯坦的铜矿基地。20世纪50一60年代.在阿尔马雷克基地上已建立起铜矿开采和加工的企业。该区铜矿有各种成因类型的建造,最有意义的是包括大型斑岩铜矿的内生铜矿。与火山有关的铜建造如表4—2。
表4—2 与火山岩有关成因类型铜矿建造表
(一)铜矿床的生成时代
该区铜矿的生成时限颇宽。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铜矿有三个成矿时代,即加里东晚期的斑岩铜矿建造,华力西早期的铜一黄铁矿建造和华力西晚期的斑岩铜矿建造。需要指出,褶皱带的每个构造一岩浆旋回的铜矿建造都具有定向序列。即早期(地槽)阶段在深断裂带附近产生与沉积一火山岩建造有关的铜一黄铁矿矿床。中期(造山阶段之初),产出与辉长岩类侵入杂岩有关的铜一钛磁铁矿矿床,与花岗岩闪长岩类有关的矽卡岩一金一黄铜矿矿化。晚期阶段生成小侵入体附近的斑岩铜矿床和火山一深成岩带内的铜一金矿化。在准地台阶段,由于酸性一碱性次火山岩喷发而造成铜一铋矿床。
(二)成矿分区
根据U·M·戈诺万洛夫(1978年)对该区铜矿成矿分区,将与火山岩有关铜矿划分为中天山、南天山和卡拉库姆一塔吉克三个成矿带。
中天山成矿带 铜矿主要形成于库拉明一费尔干纳构造带内,该成矿带处于叠加了火山一深成岩的中间地块的边缘部分,具有斑岩铜矿矽卡岩金一铜和铜一铋建造。该带含矿最多的是库拉明带。这里广泛分布的断裂和复杂的褶皱断块造成了火山一断陷盆地。主要的斑岩铜矿床分布在晚石炭一早二叠世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出现的地方。产在中石炭世二长岩类和被其穿插的喷发岩中。该区一半以上的铜矿点集中在库拉明带,矿物类型丰要是铜一金、铜和铜一铋。
矿例
阿尔马雷屯铜矿区是该区最大的铜矿,其地质构造特征是,复杂的断块运动残留着近东西向为主的褶皱碎块,布满近东西向和长期活动的北东向大断裂,侵入岩和火山岩占优势,广泛发育浅成和次火山岩岩株和斑岩侵入体,大片发育镁矽卡岩建造、长石建造、青磐岩建造和次生石英岩建造的交代岩。斑岩铜矿建造、镁质矽卡岩建造、铅一锌建造、石英一金建造、金一多硫化物建造、石英一钼一钨建造的矿床(点)呈线一结式分布。
南天山成矿带 包括布坎套、北塔姆得一南费尔干纳和南吉萨尔三个成矿亚带。都具有铜一黄铁矿建造。
布坎套成矿亚带 在南布坎套铜矿带基性喷发岩中见到黄铁矿和含铜黄铁矿矿化。
北塔姆德一南费尔干纳成矿亚带带内分布着基性成分火山成因的绿岩层和硅质岩、碳酸盐岩及陆源岩层。南费尔干纳和北努拉塔深断裂的蛇绿岩带对本带的成矿起重要作用。该带的地质和矿物一地化特征也能证明该带可能发现黄铁矿建造的黄铁矿、多金属铜.金一铜矿床。
南吉萨尔成矿亚带是中志留一早泥盆世或者早一中石炭世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广泛发育的优地槽型拗陷。基性和中性火山岩有强烈的区境陲青磐岩化现象。靠近雅哈巴契一沙特鲁特矿带轴部的两条断裂带有石英斑岩和流纹斑岩岩墙和次火山岩岩株。该带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含铜黄铁矿型矿化,但确切的矿点只见于库利河矿田。
卡拉库姆一塔吉克成矿带在吉萨尔山脉南坡西南支脉的早石炭世安山岩一流纹岩建造火山岩叠加拗陷中分布着黄铁矿一多金属(含铜)和铅一锌建造的矿床。
铜是汉迪扎黄铁矿一多金属矿床的工业组分,在深部含量有所增加,有可能发现斑岩铜矿建造的矿床。
(三)铜矿建造分布和形成的控矿因素
中天山和南天山活动带在加里东、华力西和阿尔卑斯3个构造一岩浆旋回中的发展过程决定了该区域的铜矿成矿面貌,但在内生铜矿方面最多产的是华力西旋回。通过资料综合可以看出决定铜矿生成和分布的决定因素有:
大地构造因素这是决定铜矿区域分布的一个因素。工业铜矿床主要分布在中间地块边缘与地槽推进方向后方相接部位的火山一深成岩叠加带。矿区位于断块构造内有早、中泥盆世和中泥盆—早石炭世构造层出露的背斜隆起上。活化地块的火山一深成岩带以斑岩铜矿建造为特征;中间地块和冒地槽以矽卡岩一金一铜一矽卡岩一铜一铁建造为特征;深断裂优地槽拗陷以占铜黄铁矿建造为特征。按照A·∏·谢格格夫(I971年)的观点,铜一钼矿带出现在与地槽拗陷接合处的中间地块的内缘。
岩浆作用是决定铜矿形成的异常显著的又一因素。该区及世界其它地区的丰要铜矿床都趋向镁铁、硅铝一镁铁性质的钙碱系列火山一深成及浅成岩浆作用带。内生铜矿建造与玄武岩浆分异有关,这种分异岩包括火山、次火山和深成的多期产物。岩浆因素的意义表现为最重要的铜矿床依附碱(有时偏碱)花岗岩类侵入体。对斑岩铜矿床尤其重要的是下泥盆一中泥盆统两极分异喷发岩发育的造山期安山岩火山岩带。这种火山岩层即容矿岩石。矿床产在次火山岩(石英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他岗斑岩)及其它半深成岩石中。黄铁矿型矿床趋向于产在加里东一华力西旋回的基性喷发岩中,深断裂带对矿床分布起着很大的作用,深断裂伴有近断裂的基性火山岩带,控制着南天山含铜带的分布。在碱性玄武岩类与碳酸盐的接触带上,出现各种矽卡岩矿石建造。在库拉明带的火山成因类岩石与浅成和半浅成侵入体中广泛发育各种铜矿建造,有大量脉型铜矿、铜一铋、铜一金和金矿点。M·E·鲍罗达耶夫斯基等人论述了铁矿型矿床与两种火山成因建造之间的联系。这两种建造即两种分异的玄武岩一流纹岩和循序分异的钾钠质玄武岩一安山岩一流纹岩。并指出次火山岩体对各种铜矿和其它矿床所起的作用。
局部因素有:
构造因素有斑岩铜矿与隐伏深断裂带的联系;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它岩株顶部与侧翼高部破裂是形成斑岩铜矿和某些黄铁矿型矿床的重要构造因素。花岗岩类小侵入岩与沉积—火山岩层的接触带内发生复杂的剥离、劈裂和错动,造成奇形怪状的矽卡岩矿体;火山—断陷盆地外围的环形断裂和围绕次火山岩体的环形裂隙带是形成脉型铜矿的有利条件等。
岩性因素斑岩铜矿产在正长一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早泥盆世流纹岩一安山岩建造的接触带内。
(四)铜矿的分带
该区铜矿的空同分布具有带状特征。黄铁矿多金属矿带从南天山轴带向南、北两侧旱现对称的水平分带特征和铜矿建造类型随着构造一成矿层从老到新而依次变换垂向分带的特点。在库拉明矿带的早泥盆世构造层分布着斑岩铜矿建造;在中泥盆_早石炭世层中的化岗闪长岩接触带上分布着矽卡岩一金一铜建造;在中、晚石炭世地层出现相当数量的脉型铜建造和含铜多硫化物一金矿建造的矿点;在晚石炭一早二叠世层产出大部分铜一铋和一部分脉型铜建造的矿点.
在阿尔马雷克矿区的矿化有如下垂向分带特征:奥陶、志留系变质片岩中出现石英一金和石英一辉钼矿一白钨矿一黑钨矿矿化;在下石炭世地层和中泥盆一下石炭系下部的酸性喷发岩和花岗岩类小侵入体中分布着主要的斑岩铜矿床和金一含铜黄铁矿矿点。中泥盆一早石炭世层的矽卡岩化碳酸盐岩石中有铅一锌矿床;中~晚石炭世层中有脉一交代型石英一金矿床产在安山玢岩中。铜矿的这种带状特征和分带类型可以用来进行成矿预测。
二、金
与火山有关的金矿建造如表4—3。
表4—3 火山成因金矿建造表
(一)金矿的生成时代
与火山有关的金矿生成时代有加里东和华力西两个成矿旋回。定为加里东旋回的根据是金矿赋存于切穿元古代一:奥陶纪喷发岩的志留纪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中。这类矿床有土尼克和多普兰等。金的工业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和华力西期两个成矿时代,华力西期又分中一晚石炭世、晚石炭一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3个阶段。工业矿化的形成基本集中于晚元古代(穆龙套)、中一晚石炭世(科契布拉克)和晚石炭一早二叠世(恰米尔坦)。晚元古代形成的矿床为火山一沉积变质型。中一晚石炭世形成的大多数工业矿床与安山岩一英安岩杂岩同时形成,成因上与次火山岩岩墙、岩颈和小侵入体有关。晚石炭一早二替世形成的较低温热液矿床是与近地表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成因矿床。
矿例
穆龙套金矿床 穆龙套金矿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南天山)中克齐尔库姆沙漠中。发现于l 956—1 957年,根据地质测量和物探工作查明,金矿化产于一定的构造单元和构造的接合部位上,并日.根据金矿化与毒砂的密切伴生关系,在检查砷的次生散晕时,发现了这个特大型金矿床。
穆龙套金矿位于南天山华力西地槽带,分布在天山西南部克齐尔库姆一阿赖褶皱系奥明札一努拉塔构造一建造带西北部。矿区主要构造是近东西向的穆龙套背斜,背斜两翼形成一些北东向小褶皱。容矿岩石是一套沉积变质岩系,这套岩系的时代目前争议很大,有些学者将它划为晚元古代文德纪或里菲纪;另一些学者则归入早古生代奥陶纪或志留纪。本文将这套容矿岩石划入晚元古代。由下至上,里菲纪敖明津组,出露在穆龙套背斜的核部,其岩性为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片岩、炭质微晶石英岩、炭质绢云母石英片岩、炭质绢云母片岩、石英岩、千枚岩化粉砂岩、砂岩和少量大理岩化灰岩等互层,总厚2 500m以上。文德纪别萨潘组,旱单斜产在穆龙套北翼,其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和泥质页岩组成的韵律互层状复理石建造,厚约2 000m。在其上为泥盆纪白云岩和灰岩,二者呈明显不整合接触。
火成岩丰要发育在矿田边缘,斜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球粒正长斑岩等,以近于直立的岩墙形式出现,构成几个不同方向的岩墙带。穆龙套矿田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均很发育。主要褶皱构造是穆龙套背斜和南部向斜。
金矿化产于别萨潘组中,该组是一套薄层粉砂岩、砂岩、千枚岩状片岩互层组成的类复理石建造。金矿化既产于厚20m、长300m的大石英脉中,也产于网脉中。整个穆龙套地区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网状脉体。矿体形态和构造十分复杂,由陡倾和平缓石英脉带和细脉带组合而成,矿带的交错部位含金很富。这些部位由一系列彼此平行的、呈雁行状排列的石英脉、还有石英细脉、石英一硫化物细脉、石英一电气石细脉和碳酸盐细脉带组成。有些带中存在有方解石脉和石英电气石角砾岩咏体。
穆龙套金矿床的矿石属于典型的金一石英建造型。其中硫化物平均含量为0.5%一1.5%,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还有少量钾长石、黑云母、方解石、电气石和钠长石。矿石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金赋存在粗粒和中粒石英硫化物脉中,与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自然铋和银的硫盐共生。
关于穆龙套矿床的成因,目前有三种主要观点,即热液成因说和同生一后生(沉积变质)说。另一种看法认为,属与火山活动有关、产于火山口相的火山热液细脉一沉积变质型。
金矿分布
与火山有关金矿主要分布在库拉明火山一侵入岩带上。该带含金建造有石英一多硫化物一碲一金矿建造(科契布拉克等矿床)和长石一碳酸盐一石英一金矿建造(恰达克等矿床)。
(二)金矿的成矿因素
岩相和深度因素金矿的富集条件表明金矿的生成有两种不同的深度和岩浆岩相条件,即(1)近地表(次火山岩体);(2)浅成。近地表矿床主要分布在库拉明矿带;浅成矿床主要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
库拉明矿带的特点是含金矿石一岩浆组合系列所赋存的岩系以中性火山岩一深成岩为主。
构造因素在各个断块内,喷发岩的中性、基性与酸性比例有显著变化。库拉明矿带具有镶嵌断块构造,岩浆活动以活化中心呈巢状分布为特征。库拉明矿带的这种地壳结构决定了金矿的格架一结式分布。无论是线型构造或是格架型构造,内生金矿化都出现在岩浆作用强烈显示的矿田会聚地段。这样的地段是褶皱和断裂发生弯曲和交会的部位。是岩浆和后生岩浆含金溶液最好渗透的地段。在大地构造方面,统一的乌拉尔一天山褶皱系在该区发生弯曲,因而出现共轭的乌拉尔构造和天山构造。近南北向的乌拉尔走向和近东西向的天山走向在彼此交会处产生巨大的矿床。
岩浆作用因素 中天山近地表金矿床的一般特征是主要与安山岩一英安岩火山作用有关,产在火山口、火山颈和火山构造的其它部位。
库拉明矿带的低温热液矿床在成因上与小侵入体、次火山岩墙和岩颈有关。已有的资料足以说明本类型的大多数工业矿床与安山岩一英安岩杂岩同时形成。该类型矿床包括石英一银一金和石英一多硫化物一银一金两种矿物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矿床虽然矿石成分和围岩各不相同,但其生成条件和产出位置彼此近似。矿床的特点在总体上是金矿主要分布在次火山岩附近或者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纹岩和英安岩一安山岩成分的火山岩中,而矿体则产在凹陷或隆起周围的控制着次火山岩体的断裂带内。

C、中天山(西段)成矿带

一、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中天山属华力西褶皱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带,即恰特卡尔-纳伦褶皱带和库拉马-费尔干纳中间地块。
卡特卡尔-纳伦带分为两个构造层。在早华力西(中石炭世以前)构造层中,可分出卡拉套、纳伦、恰特卡尔和库拉马具有冒地槽发育环境的四个亚带。在泥盆纪末和早石炭世,沉积几乎遍及整个中天山。其进一步的发展是在费尔干纳-科克沙尔华力西期地槽(南天山)作用下进行的。在沉降区范围内普遍形成由中、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底部红色陆源岩层组成的早华力西建造。在早华力西建造之上有晚华力西磨拉石层。二替纪有陆相火山活动,形成安山岩、英安岩组成的陆相喷发岩。
库拉马带是一个火山-侵入岩带,火山活动比较强烈,在下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形成了由中、酸性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陆相火山岩建造,同时有浅成化岗岩类岩体侵入和沉积了较薄的红色岩层和碳酸盐岩建造。中天山的中、新生代有与北天山大体相同的地质发展史。
二、成矿特征
中天山位于北天山加里东构造和南天山华力西构造之间的中间地带。分布有中泥盆世-下石炭世碳酸盐岩中的层控铅-锌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及其它非火山岩型矿床。根据地质构造和成矿特征分为中天山成矿亚带与库拉马-费尔干纳成矿亚带。
()中天山成矿亚带
对应于卡拉套-纳伦构造-建造带。包括大卡拉套与北恰特卡尔两个矿带。前一个矿带包括大卡拉套山脉及其南侧的山前平原,后一个矿带包括乌加姆等山脉和北恰特卡尔山脉的东北部分。
该区有里菲纪的硅质-碳酸盐岩,加里东期的硅质-辉绿岩建造和华力西期的硅质-碳酸盐岩和火山-侵入岩建造。矿产方面有铅、锌、铁、铜、萤石以及次要的钨、锡、钼等矿产。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晚古生代的成矿作用具有意义。这与上部构造层的演化有关。下部构造层中的层控矿化也值得重视。
大卡拉套矿带本矿带以远成热液层控矿床占多数,丰要是碳酸盐岩-铅-锌建造和黄铁矿多金属建造。这些建造包括在华力西褶皱带早期阶段上泥盆-下石炭统灰岩-白云岩和硅质-灰岩组合中,可以归并到由北恰特卡尔和库拉明亚带延伸到乌契库拉奇-古赞成矿带所构成的“山”字形早华力西多金属矿带之内。本矿带岩浆活动微弱,看来矿床属非岩浆型的,但是根据乌加姆-库姆贝里和乌契库拉奇-古赞带的情况,这种成矿建造与火山活动有关。
在晚华力西时期,由于玄武岩类-辉绿岩类的火山-深成岩建造而发育钴、铜、铁矿化在碱性玄武岩类喷发岩中出现细晶岩硫化物-磁铁矿矿化。
金矿化产在区域断裂共轭部位的多通道喷发中心制约的构造洼地范围的火山岩内。火山岩是由中石炭世到晚二叠世的英安岩-粗面英安岩、粗面英安岩-安山岩、流纹岩-粗面流纹岩的各种岩相组成,容矿岩石是中晚石炭世粗面英安岩-安山岩杂质及穿切它们的正长-闪长玢岩内接触带上的喷发安山岩。
北恰特卡尔矿带 贝加尔旋回与火山有关的成矿作用应该予以注意。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有意义的矿床,但恰特卡尔山脉文德系沉积-火山岩层和“活化”作用所产生的粗面玄武岩具有同生的钒、铁、钨和稀、碱金属等矿化,标志着有一定的成矿远景。主要的内生矿床出现在华力西时期,早华力西阶段在泥盆纪灰岩-白云岩组合内产出碳酸盐岩-铅-锌建造的多金属矿床。在下石炭统硅质灰岩内产有黄铁矿-多金属矿化,其规模比大卡拉套矿带的小一些。有资料说明黄铁矿-多金属矿化和层控铅-锌矿化均与火山活动有关。
()库拉明-费尔干纳成矿亚带
该带以中-上古生界为主的杂岩直接覆于变质程度不等的太古代-元古代杂岩上。该区已知有铅、锌、铜、铋、萤石、锑等矿床。与火山有关的成矿可划分4个矿带。
库拉明矿带该带包括喀尔然套山脉、恰特卡尔-库拉尔-英戈尔套山脉的西南支和饥饿草原的覆盖区。该带长期处在叠加的火山-深成岩带条件下,因此出现与火山岩有关的,多期成矿。该带是库拉明-费尔干纳、甚至整个中天山成矿区最多产的矿带。它拥有铅、锌、铜、铋、萤石、金、稀有金属等综合矿产,被称为多金属矿带。
库拉明矿带又可划分为4个成矿构造区:西库拉明(卡拉马扎尔)铁-多金属复背斜区;中库拉明(东恰拉马扎尔)铋-银-多金属盆地区,充填晚古生代火山-喷发岩;东库拉明铁-铜-多金属(含金)复背斜区;北库拉明钼-铜(含金)隆起区。
加里东时期,该区有与志留纪-早泥盆世砂岩-石英斑岩组合有关的金、铜矿化。该岩石组合是进入哈萨克斯坦的早泥盆世巨大火山-深成岩组合的一部分。该岩石组合中的安山岩-流纹岩建造具有较高的金、铜背景值。
华力西早期形成了卡拉套-恰特卡尔-库拉明-乌契库拉奇-古赞早华力西矿带的层控碳酸盐-多金属矿床。
华力西中期和晚期阶段造矿最多,中期出现与火山-深成岩带有关的高温矽卡岩铅-锌-铁-铜等矿产。铅、锌矿是一系列大、小矽卡岩型矿床。这里有碳酸盐岩石堆成的残垅和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充填的向斜盆地。铅-锌-矽卡岩建造丰要发育在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墙的接触带上。在火山喷发岩与灰岩接触带上也出现铅、锌矿化。
钼和金的矿化主要出现在北库拉明地区,矿体与早泥盆世石英斑岩中的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正长岩岩株有关。在早-中石炭世玄武岩-流纹岩和安山岩-英安岩建造系列的火山岩区有金矿点和明矾石矿点。晚华力西阶段有与二叠纪粗面玄武岩-流纹岩-粗面流纹岩有关的矿化。层控稀碱矿化与粗面玄武岩-流纹岩-粗面流纹岩有关;萤石矿化与粗面玄武岩有关;银-锡-多金属和某些锡矿与粗面流纹岩有关。多金属矿化与辉绿岩岩墙有联系。这些矿化主要分布于格林河右岸。
卡桑矿带(北费尔干纳亚带) 像是卡拉套-纳伦带、库拉明-费尔干纳带与南天山之问的过渡带。该带包括恰特卡尔山脉中部南坡,主要是卡桑河流域。
加里东早期该带有重要的火山-沉积型磷、锰、钒、铁等矿产。华力西旋回早期,在早泥盆世形成砂岩-石英斑岩建造,无矿化。从中泥盆世中期到早石炭世结束,一直是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的堆积,并形成层控铅-锌矿床。中石炭世出现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的火山岩喷发和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华力西晚期成矿最佳,有锑、金及伴生元素矿产砷、汞、多金属等。该阶段有早二叠世粗面玄武岩-流纹岩-粗面流纹岩喷发,但无资料说明是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化,
塔姆拉-卡拉恰特尔矿带该矿带包括塔姆德套、汉斑迪和卡拉恰特尔三个矿带,其中以汉斑迪矿带拥有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集中产于乌契库拉奇带上。该矿带广泛发育泥盆纪碳酸盐岩沉积,在底部和含矿层位上有酸性喷发碎屑岩和沉积碎屑岩。
该矿带所有已知矿床和矿点均产在同沉积的背斜构造内,汉斑迪背斜两翼分布着工业意义的乌契库拉奇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矿床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矿化。多金属矿石赋存在下泥盆统凝灰岩到上泥盆统弗拉斯灰岩的各个层位上。有证据表明,铅-锌矿化是在早华力西阶段火山活动逐渐熄灭条件下热液沉积形成的,经过了后来岩浆作用的改造。
北布坎套北矿带该矿带广泛发育前古生代杂岩、中泥盆-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和角斑岩-细碧岩-辉绿岩组合以及中石炭世的化岗岩类侵入体。该矿带拥有华力西构造-岩浆旋回的多阶段矿化点。出现矽卡岩-钼-黄铜矿、含铜黄铁矿和石英-硫化物-金建造,含铜黄铁矿矿化与早-中石炭世火山岩组合的细碧岩-辉绿岩建造有关。

D、南天山成矿带

一、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南天山属于华力西褶皱系,是华力西运动发展最为完全的一个地区。对该区的下构造层(志留系-下泥盆统)可划出一系列发生于原生拗陷上的带。如吉萨尔-东阿赖(南天山西段)优地槽拗陷和阿赖-科克沙尔(南天山东段)冒地槽拗陷等。中泥盆世时产生的次生拗陷,充满了安山岩建造,这是在志留纪-早泥盆世堆积了碳酸盐岩建造的构造上产生的,如拉翁库尔拗陷和捷克利托尔拗陷。晚古生代又进一步形成了复理石和磨拉石建造的叠加拗陷,如卡拉恰特尔和科克沙尔。南吉萨尔刚性地块边缘上产生的南吉萨尔华力西期火山拗陷具有特殊位置。南天山的东、西两部分各有不同的地质发展史,现以其西段的克齐尔库姆-阿赖带简述其地质、构造特征。
北部是卡拉恰特尔带,如上述它是叠加于锡尔河中间地块上的晚古生代拗陷。在费尔干纳南缘见有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碳酸盐岩沉积,中石炭世-早二叠世陆源海相沉积,其上覆盖红色泻湖相和海相磨拉石沉积。往南是南费尔干纳优地槽带。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覆盖着蛇绿岩层。该蛇绿岩层由超基性岩和辉长岩、玄武岩和细碧岩到硅质陆源岩和喷发岩组成。该蛇绿岩层呈南西西向沿南天山褶皱带的北缘延伸达2000余km,成为中亚最大的蛇绿岩带。产于蛇绿岩上部的是志留纪板状笔石岩和火山-硅质岩、泥盆比-中石炭世碳酸盐岩、硅质粘土岩、陆源岩和泥砾岩层。在晚石炭世至下二叠纪期间有较广泛的基性和酸性岩侵入。南天山与北天山、中天山相比,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是按断陷运动方式发展的。新第三纪卷入到造山过程中,形成巨大的山区。
二、区域成矿特征
南天山是天山地槽褶皱区一个最重要的成矿带。它从西北的苏尔塔努伊兹达格近东西向大弧形山脉延伸到东边的巴希和科克沙尔山脉然后进入中国境内。它占据着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南部、塔吉克共和国北部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的中部与东部。
南天山的成矿作用最有意义的首先是华力西-构造岩浆旋回,特别是其造山阶段。该成矿地区主要与火山有关矿产都与这一阶段有关。前寒武纪和加里东旋回也有铜、金、黄铁矿-多金属、锰的矿化以及含矿火山-沉积层的形成。该成矿带可划分为以下成矿亚带(图4-1)。
北布坎套南成矿亚带 位于剧烈变动的暗色岩地层中。贝加尔旋回的岩浆作用形成拉班玄武岩。后转为海绿石页岩,无有关矿化。在加里东、华力西旋回的造山期形成了与碱性橄榄石玄武岩浆有紧密联系的锌、铜黄铁矿含金型矿床,可能在同一时代早石炭世-中石炭世晚期火山沉积岩层中有重晶石的交代矿层。固结后的构造-岩浆-矿化作用表现为形成碱性玄武岩类岩墙,伴随有少量汞矿化。
南布坎套成矿亚带 发生于晚元古代洋壳型地层中,为一比较浅的自生槽谷。贝加尔构造-岩浆旋回有拉班玄武岩类火山作用。加里东、华力西构造-岩浆旋回的造山幕时期,形成晚古生代的金、银矿床以及锑、多金属和部分铜的矿化。金和稀有金属是该带的特征矿化,对于成矿时代有不同认识。一种看法认为属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金矿层属卡拉善组(岩系的绿片岩部分)和科克帕塔斯组。这种观点的正确性为在切穿中泥盆统灰岩的辉石云斜煌斑岩墙中,发现角砾状含可见金的石英岩捕虏体和含金多金属矿化物石英碎块所证实。另一种看法认为该矿带有两个含金时代,一为加里东期(金黄铁矿型),另一为华力西期(交代岩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型)。
吐克尔斯坦-阿赖成矿亚带 该成矿亚带产于洋壳型地层中。在里菲期变基性海绿石片岩地层中有含铁石英岩。中古生代时期有黄铁矿型铜矿和锌一铜一黄铁矿,已知产在北塔姆德套和部分在北努拉套的志留系火山岩地层中,后者的性质是成矿带的岛弧发育阶段。在成矿带范围内,工业规模的矿化在乌兹别克斯坦暂时还未查明。铜、铁及其伴生的钻、金和铜的远景有待进一步查明。
泽拉夫尚-吐克尔斯坦成矿亚带 该成矿亚带位于半洋壳型地层中。早期堆积了大量的陆源页、片岩层,原始火山作用有限,主要是玄武岩和安山岩。无与之有关的矿化。加里东-华力西构造岩浆旋回有与辉长岩、辉绿岩的次火山岩体有关的磁铁矿、钛铁矿和铁-铜硫化物。
卡塔尔马依成矿亚带 该带在加里东、华力西构造-岩浆旋回的早期阶段有大量玄武岩喷发,与之有关的有铜和锰的矿化。
泽拉夫善-阿赖成矿亚带 该带在加里东时期有穿透性安山岩类岩浆作用,无与之有关的矿化。华力西期造山幕时期有与碱性玄武岩岩墙有关的超低温汞矿床形成。
南吉萨尔成矿亚带该带位于厚层大陆壳之上。玄武岩浆作用相对较弱。这里岩浆作用和金属成矿区的含矿性是相应的,其成分特征为具多金属、稀有金属和萤石矿床,同时还广泛地分布有亲铁、亲铜矿化。该带广泛发育石炭纪和二叠纪岩浆作用,为一岩浆成因带。成矿方面总的有萤石、稀有金属、部分铅-锌和铜矿床。可划分两个与火山有关的矿带:
杜查霍矿带为南吉萨尔带的火山-深成岩分支带。这里大量分布有造山幕前的火山岩(辉绿岩、安山岩、纳长斑岩)和造山幕后的火山岩(流纹岩、粗面安山岩)及其次火山岩以及基性、中性和酸性侵入岩体。与早石炭世火山岩层有联系的是铜-锌-黄铁矿型小矿点,与早二叠世火山岩及次火山岩有关的有石英脉型多金属矿、铋矿、铜矿、稀有金属以及黄铁矿。
佐满布成矿带实质上是南吉萨尔深大断裂的缝合地带。在中、下石炭统火山岩(辉绿岩、玄武玢岩、纳长斑岩)及下伏地层中发现有铜-黄铁矿型矿化。
霍列兹-拜松成矿亚带 该成矿带大致与吉萨尔-霍列兹火山岩-深成岩带相当。该带在前寒武纪基底上丰要发育泥盆-石炭纪碳酸盐岩建造和较少的二叠纪火山岩建造。因此决定了该带的成矿特征以黄铁矿-多金属占优势,其次是金、萤石和稀有金属。该带可划分为两个矿带:
拜松矿带广泛发育包括变火山岩的太古-元古代变质岩。其上为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组合、下石炭统灰岩-砂岩-石英斑岩组合和早二叠世的砾岩-砂岩-石英斑岩组合。在前寒武纪杂岩中,可能有古地槽时期的铅-锌层控矿床(布罗肯-希尔型)以及在显生宙热液交代作用下形成的铜、铅、锌和稀有金属矿点。华力西早期阶段的早石炭世,出现了叠加的火山岩带,形成了包括流纹岩建造的海底火山-沉积杂岩。这些杂岩在空间分布和形成上与黄铁矿-多金属和银-多金属建造的矿床有密切联系。沿着近东西向断裂或者与近南北向断裂的交会点附近,叠加的火山-断褶构造范围内特别强烈地显示了黄铁矿-多金属矿化。这种减压地段是丰要的岩浆-矿浆通道。在汉迪扎-卡拉桑断裂带里聚集着最大的矿床和集中了铅、锌的主要储量。火山-断陷构造的含矿情况,大体上都具有黄铁矿-多金属矿化的专属性。矿石主要组分(铅、锌、铜、黄铁矿、银)有变化,矿体形态亦受构造形态影响而有差别。例如卡拉库姆里和什利哈卓尔独特的黄铁矿多金属矿点大部分矿石集中在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中的灰岩捕虏体内。汉迪扎矿结的最富矿体产在火山-断陷构造边缘地层剖面缩小的部位,这里产出热液-沉积的黄铁矿多金属矿石。稚克卡巴格矿带的特点是碳酸盐岩石与火山颈相的火成碎屑岩并存。华力西晚期阶段(二叠纪)形成磨拉石堆积,产生东北向断裂与其有关的花岗岩类的斑岩岩墙及小侵入体。石英多金属建造和石英-黄铜矿建造(类似含铜斑岩)与花岗斑岩岩株状侵入体共生,石英-重晶石-方铅矿矿点和石英-重晶石-萤石-多金属矿点都与岩墙杂岩有关。
喀尔什和凯迈连库姆矿带与拜松矿带对比,可望发现与志留纪两极分异的玄武岩-流纹岩有关的黄铁矿-多金属矿化,与泥盆纪碳酸盐沉积有关的层控铅-锌矿床,与早石炭世喷发岩有关的黄铁矿多金属矿和与二叠纪酸性火山岩有关的萤石-多金属矿化。
阿姆(河)-库吉坦格成矿亚区 位于华力西构造和阿尔卑斯构造的毗邻地段。这里的基底岩石被中、新生界地层覆盖,只在库吉坦格地区有出露古生界岩石的“窗口”。本成矿亚带可划分4个矿带,其中3个矿带的地质构造极其相似。在太古代、元古代杂岩之上产有石炭纪碳酸盐岩沉积和早二叠世辉绿岩-砂、砾岩与火山-沉积组合。
库吉坦格矿带 石英-锡石-硫化物建造有重要意义。矿石是在前寒武纪片岩、花岗斑岩和矽卡岩上叠加产生的。
迈纳扎特矿带 有多金属、金和汞等小矿点,足华力西中、晚期产物。
苏尔坦-乌瓦伊矿带 有与华力西中、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石英-黄铁矿-金建造和滑石-菱镁石-多种硫化物-金建造以及主要分布在喷发相辉绿岩-细碧岩中的火山凝灰-沉积成因的锰矿。
舍赫哲里矿带 广泛发育辉绿岩-安山岩建造和辉长-辉绿岩与闪长岩的次火山岩,
其中产有含铜黄铁矿(含金)和金矿点。在火山岩分布范围内的古代大坑道内见有铜、锌和金矿化。本矿带目前远景不佳,可望发现乌拉尔型含铜黄铁矿矿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叶天竺:深度剖析矿床类型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世界典型矿床发现史及启示
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
矿产|蒙古国地质矿产资源情况和成矿带分布
好消息,新疆新发现一金矿!预测资源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