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队经商,自古以来是大忌

天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衙门后堂。

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盛宣怀来了,跟他一起来到直隶总督李鸿章面前的,还有一只木盒子。

李鸿章打开盒子,数根根茎茁壮、齐全的上好高丽参!

李鸿章一眼便认了出来,在国内,只有宫中才可能在朝鲜朝贡时得到如此品质的人参。民间,乃至官场上,除了朝廷的恩赐,绝无任何合法渠道可以得到它。

走私--这是李鸿章想到的第一个词,也是唯一的一个可能!而盛宣怀的话让李鸿章更为愤怒:这只是所查获的走私货物中极小的一部分,而涉嫌走私的,正是他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利用军舰载客挣钱,利用军舰的豁免权从朝鲜向国内走私货物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连海军提督、北洋水师实际上的直接领导者丁汝昌,都在刘公岛上盖起商铺,并对外出租,靠从中收取租金谋利。

军队经商,历来是大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这一点都是政府所严禁的。如今北洋水师打着朝廷海军的旗号肆无忌惮,怎不让李鸿章为之愤怒?

更为荒谬的是,军队本应时刻保持着的训练操守,完全是流于形式。海军章程上的规定,全都成了一纸空谈。

《北洋水师章程》上明确规定:海军之中,总兵以下各级官兵,必须常年在舰上居住,不得私自上岸,更不能在陆地上搭建、置办公馆。唯一可以例外的是需要接待朝廷官员视察的海军提督。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一到晚上,军舰之上的北洋官兵人数剩下的还不足一半,其余的都跑到了岸上吃喝嫖赌。李鸿章不得不承认,北洋水师初建时的朝气此时已经荡然无存了。

李鸿章也知道,丁汝昌之所以如此纵容官兵,实际上还是朝廷的原因。

筹备海军之时,朝廷答应每年拨付南北洋水师400 万两的军费,但从1887年至1894 年的整整8年时间里,水师两部总共才从朝廷的口袋里拿到 1400 万两,距离 3200 万两的应得数字少了不止一半。

就是这可怜的 1400 万两是不是全数用到海军建设上了呢 ? 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可不想这么做。

北洋水师主力战舰扬威号

1894 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不能马虎行事。所以朝廷开始在1888年对清漪园展开重修工程,并取“颐养冲和”之意,将之改名为颐和园,由清代 200 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

当雷廷昌伸手要钱的折子递到光绪皇帝手中的时候,皇上就已经宣旨,让户部如数拨款。但户部尚书翁同龢把账本给光绪过目: 782万两,大清国库里的全部家当。这些钱倒是够修园子,但如果全部用来修建园子,满朝文武就没有俸禄可发

慈禧冲着翁同龢发了一通火,也对财政的现状表示无可奈何。

北洋水师致远号

鸦片战争以后,不断地割地赔款,不断地镇压前仆后继的起义,将康乾时期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都赔了出去。但园子不修,慈禧又绝对不甘心。最后还是一直跟李鸿章有罅隙的翁同龢出了个主意:向海军军费伸手。

翁同龢

大清的海军组建自鸦片战争之后便被提上了日程。林则徐提出,要建立起一支由150艘西式舰船组成的具有独立指挥系统的海上新型舰队,方能“往来海上追奔逐北,彼能往者,我亦能往”。魏源在林则徐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认识观点,认为应学习西方“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其中战舰是重中之重。

但这些救国方略上报到朝廷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清政府在享受割地赔款换来的那份安宁。“一切以隐忍待之”的思想在道光帝的头脑中占了上风。林则徐等人的一片苦心,全被朝廷当成耳旁风。

影视剧图片,北洋水师

清政府很快便尝到了没有海上力量的苦头。1856 年 10 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依靠传统旧式水师护国的清政府,接二连三地惨遭败北。当时便有人提出向西方购买战舰,但因为在经费方面的掣肘而未能成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起义仍旧如火如荼。恭亲王奕䜣再次提出购买兵船。面对严峻的局势,清政府方下定决心。

1862 年,清政府向英国政府购买了总排水量为 2635吨、总功率为660 匹马力的6艘军舰,共耗银 65万两。承办此次购船事宜的英国总税务司李泰国认为这是控制中国军队的大好机会。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曾参加过鸦片战争的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被委任为舰队司令,毫不掩饰地把舰队命名为“英中联合舰队”。舰队的所有舰只都由英国官兵掌控,甚至连军舰的命名和海军军旗的样式都由他们说的算,而且规定舰队只接受中国皇帝和李泰国两人的命令,李泰国还有权决定中国皇帝的命令是否有效。这支几乎是李泰国私人部队的舰队,史称“李泰国舰队”

抵达中国的“李泰国舰队”让朝廷大出所料,军政大员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一支不受自己控制的舰队。经过反复的争辩,清政府拿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赔了32.8万两的白银,将这支舰队拆散,分别卖给了印度、日本和埃及。

慈禧太后

舰队卖了,但是国家没有海上防御工具是万万不可的。

1864年,以恭亲王奕䜣、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两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左宗棠等洋务派为代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在朝野兴起。打造一支可以抵抗外侮的近代海军,便成了洋务派的首要之举。

于是北洋水师应运而生,在李鸿章的奏请下,丁汝昌任水师提督,统领北洋舰队。马尾海战之后,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廷方才知道一支近代化海军对于保家卫国是多么重要,便加大了打造海军的力度,正式成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奕励和李鸿章协办。

丁汝昌

1887 年秋,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造舰只,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62艘,计5万余吨。再加上归海军衙门节制的南洋、福建(战后重组)、广东水师,总吨位为8万余吨,炮500余门,鱼雷发射管70余具,实力居世界第九位。而在远东地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占据首位。

北洋水师共耗资 974.85万两白银,这对因战争及赔款而使得财政捉襟见肘的清政府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李鸿章对这支可以称得上是自己嫡系的军队更是爱护不已。

1888年12月17日,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同日由刘步蟾等将领参与制定的《北洋水师章程》也由清廷颁布施行。中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李鸿章把北洋水师视若珍宝,翁同龢却将之视为眼中钉。在这位户部尚书的眼里,李鸿章和他的北洋水师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买军舰要钱,造军舰要钱,军火、军饷、日常维护……处处都要用钱。大清几乎用了荡产之力,来供养李鸿章的这支“私家军”,翁同龢自然不满。

颐和园

既然颐和园要兴建,正是李鸿章该出力的。重修颐和园的7年时间里,慈禧太后一共从海军衙门拿走了750万两的白银,这些已经超出了1400万两的一半。而计划中需要拨给海军的剩余部分则全部被朝廷拿去修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实际能到海军手里的银子连舰队日常的维护都不够,还怎么支付水师官兵的军饷?

颐和园

大清水师官兵也是血肉之躯,不能靠喝风饮露活着。朝廷指望不上,李鸿章捉襟见肘,水师官兵只能去铤而走险,为自己谋生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水师的腐败气味已经透过厚厚的战舰钢甲,弥漫到大清海疆上去。

李鸿章对水师的腐败毫无办法,无赏即无罚,他所能给予这支海军的唯有纵容。

而此时,大清王朝的近邻,日本正在用贪婪的目光打量着大清的海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洋水师生死二十年
光绪甲申年北洋水师到底是什么实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龙旗飘扬的舰队
曾经无比华丽的北洋舰队全家福 (图文)
历史上的今天——1891年7月9日,日本天皇接见北洋水师丁汝昌和北洋各舰管带。
丁汝昌 北洋水师的忠烈统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