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以修身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指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滚滚红尘中欲望太多,诱惑太多,我们需在匆忙奔波中不时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前进的方向,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静可以修心。人们在修心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性、道德、智慧,会不断的有心灵的感应,而走向生命的祥和、宁静、智慧、空灵的状态。包括冥想、坐禅、瑜伽在内的修行,目的都是磨练心志,去除心障。

佛说: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尘世间,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于自己的内心,心静,一切豁然开朗。心

有一位新华社的高级记者曾经对我说,他多年以来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静坐十分钟,想一想今天一天的工作和言行,哪些做对了,哪些做得不好,反省自己,总结自己,然后全身放松,再去休息。这一习惯,让他不断成长进步,受益匪浅。

静可以增慧。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人的才能、才华唯有在耐心从容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佛家修行有个特点叫作“戒、定、慧”。戒就是戒去常人中的一切欲望和执著,定是指人入定修行,慧是指人开悟开慧。大藏经多少万卷,都不离这三个字。那些大德高僧在入定修行中顿悟人生意义,增长人生智慧。

《周易》云:“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心因至为沉静而相通天道,进而通于天地变化。包括冥想、坐禅、瑜伽在内的修行,目的都是磨练心志、修心养性、开悟智慧。

静可以养生。《黄帝内经》中提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精神和情致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精气神无杂念,则心神具安,有助于身心健康。

星云大师说:“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

静可以为学。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

在学习中,能静下心来思考,对增长学问非常有益。做学问,搞研究,包括写作,都要能静下心,消除浮躁,耐得住寂寞,才能取得成就。每天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不可能在为学方面取得成就。

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为一个作画的巨匠?齐白石说:“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菜根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圣贤之人,越遇大事,反能心静如水。涵养静气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一种自我跨越的过程。静气不仅有平常的心性功夫,也有临机的运用、发挥。

所以,我们需不时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总结自己,才能不断成长进步,取得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句经典老人言,口口相传的人生经验,千古流传的处世智慧 !
人生三大智慧: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
“静”的价值
心平气静是一种东方智慧
能成大事者有静气
易經給我們的64個人生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