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慧心学牙笔记——1、无牙颌修复基础理论

经典的无牙颌修复理论基础是Gysi1908年提出的同心圆关系学说,即平衡颌理论。

在Gysi创新平衡𬌗理论时,人们的平均年龄是50~60岁,牙槽嵴又高又圆,现在我们的平均寿命将近80岁,碰到的牙槽嵴条件大多都是Ⅱ类,Ⅲ类,Ⅳ类牙槽嵴,如果按照传统的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和理念所做出来的义齿,固位和稳定就越来越差。

一、概述

无牙颌——整个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又称牙列缺失。

有残根不算无牙颌。

由天然牙根支持的全口义齿,称为覆盖全口义齿。

由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称为种植全口义齿。

没有任何残根,完全由粘膜和粘膜下组织支持的全口义齿,称为传统的全口义齿。

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又称总义齿。

如果仅是上颌或下颌牙列缺失,对颌有牙,所做的义齿叫单颌全口义齿。分别叫上颌半口义齿,或下颌半口义齿。

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天然牙有牙根,每颗牙是独立的,一颗牙受力,不影响其他牙。与天然牙不同,全口义齿的牙和基托是一个整体,一颗人工牙受力,整个全口义齿都会动,因此才会要求全口义齿的平衡。

牙列缺失后,会发生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变化,会影响面容,发音,咀嚼功能,吞咽功能,甚至心理健康。

1、骨组织改变

主要是牙槽嵴的吸收,上下颌骨失去原有的形状,大小。

牙槽嵴吸收速度与缺牙原因,时间和患者骨密度有关。

a.缺牙原因:

牙周病缺牙,初期牙槽嵴吸收明显。因龋病,根尖病等原因拔牙,病程时间,拔牙难度,局部牙槽嵴萎缩程度不同,吸收程度也是不同的。

拔死髓牙是很困难的,如出现了骨黏连,或者损伤比较大,都会损伤牙槽嵴,导致愈合以后牙槽嵴出现明显吸收。

b.缺牙时间:

缺牙后前3个月吸收速率最快,6个月后吸收速率显著下降,2年趋于平缓,每年0.5mm水平持续吸收。

全口义齿修复时间一般为拔牙后3个月。

如果牙槽嵴丰满的,拔牙后2个半月也是可以的。

c.骨质致密程度:

上颌骨(上颌唇侧骨板疏松):

向上、向内吸收——上牙弓逐渐缩小

下颌骨(下颌舌侧骨板疏松):

向下前、向外吸收——下牙弓逐渐变大

上颌牙弓<下颌牙弓(三类关系)

2、软组织改变

唇颊侧前庭沟变浅,唇颊系带附力跟牙槽嵴的距离变短,外形唇颊向内凹陷,面部皱纹增加,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呈现衰老面容,舌体逐渐增大,甚至充满整个口腔。

二、全口义齿固位和稳定原理

固位:指义齿抵抗从口内垂直方向脱位的能力。主要跟牙槽嵴条件,跟印模有关系。

稳定:指义齿抵抗水平和转动,防止侧向和前后向脱位的能力。主要跟颌位关系准确性有关。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是相互影响的,临床上常难以区分,缺一不可。

比如:取模很精准,患者牙槽嵴条件也是好的,做好的全口义齿戴在嘴里,不吃东西不咀嚼的时候是有固位力的,不掉,沿着与粘膜垂直的方向往下拔,也是拔不下来的,说明固位是好的,但在咀嚼的时候,如果有早接触,或者颌位关系有偏差,义齿的稳定性就会变差,吃东西还是会掉,因此固位和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只强调印模的准确性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提高义齿的稳定性。

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①义齿基托与黏膜之间的大气负压。

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软组织之间保持紧密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空气就不能进入到基托和黏膜之间,在基托和黏膜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合,使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

②基托与唾液,黏膜之间的吸附力

吸附力:指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附着力: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内聚力:指相同分子间的粘着力。

附着力和内聚力都属于吸附力的范围。

义齿戴到口腔以后,唾液是义齿基托和口腔黏膜之间的介质,就会存在三层关系,唾液和黏膜之间的接触,唾液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唾液和义齿基托之间的附着力。

影响吸附力的因素包括基托跟黏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密合程度,以及唾液的质和量。

③唾液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指两个平行的坚固物体之间的液体薄膜产生的,取决于这一层液体润湿

表面的能力。

与固位稳定的相关因素:

a.义齿基托的覆盖面积。

基托面积越大固位越好。在不妨碍周围软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伸展基托的范围。

b.基托与黏膜的密合度,伸展范围,厚度及形状。

要求取模要准。

c.唾液的粘稠度。

唾液粘稠度高,义齿固位好,粘稠度低,固位差。

唾液分泌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义齿的固位。

d.正确的咬合关系。

上下颌牙列的咬合关系要符合天然牙列存在时的位置关系,且有均匀广泛接触时,固位稳定才会实现。

e.合理的排牙。

对固位稳定非常重要。合理的排牙包括人工牙的数目,位置是往颊侧排一点好还是往舌侧排一点好。

f.基托要形成有利于固位的形态。

颊肌作用力是向内的,舌肌作用力是向外的,义齿位于颊肌和舌肌相反的作用力中,磨光面如果是凹型的,颊肌和舌肌作用在义齿基托上时,就能对义齿形成夹持力,使义齿更稳定。

g.患者对口颌肌的控制能力。

有的患者虽然牙槽嵴条件不好,只要颌位关系是准确的,患者往往能很好的使用假牙,这就是患者能用口颌肌的力量控制假牙。

三、无牙颌解剖标志识别

无牙颌口腔结构

牙槽嵴

上颌牙槽嵴和下颌牙槽嵴将口腔分为两部分:

口腔前庭和口腔本部

口腔前庭:

指位于牙槽嵴跟唇黏膜和颊黏膜之间的潜在的间隙。

上颌:

唇系带:

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中切牙近中临接点的延长线上。是一条扇形或线形的黏膜皱襞。

全口义齿唇侧基托在唇系带处,应做成相应的切迹,以免妨碍唇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的固位。

颊系带:

位于前磨牙的牙根部,附着在牙槽嵴的颊侧,呈扇形的黏膜皱襞。

以颊系带为界,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

颊间隙:

特指上颌的后弓区。上颌结节和颊黏膜之间的口腔前庭区叫颊间隙。

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该充满在颊间隙里。

下颌:

①唇系带

②颊系带

③颊侧翼缘区,颊棚区

④远中颊角区

颊侧翼缘区:

位于下颌的颊系带,到咬肌前段之间的区域,对全口义齿的修复非常重要。当下颌后部的牙槽嵴吸收非常平的时候,颊侧翼缘区也叫颊棚区,它们是同一个部位。

颊侧翼缘区的外侧,就是下颌骨的下缘,内侧是牙槽嵴颊侧斜坡的位置,前部是颊系带,后部是磨牙后垫的前缘。

颊侧翼缘区面积比较大,下方骨质非常致密,如果牙槽嵴吸收非常严重,颊棚区变得比较平坦,骨小梁的方向就和咬合力的方向是垂直的,义齿基托在颊棚区就可以充分伸展,能承受比较大的咬合力,因此颊棚区在下颌是主承托区。

远中颊角区:

指颊棚区的远中,位于咬肌前缘的后方,磨牙后垫的颊侧。

由于受咬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在远中颊角区不能过分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或咬肌活动时致基托抬起,影响固位。

口腔本部:

位于上下牙槽嵴的舌侧,上界是腭顶,下界是口底。

上颌:

①切牙乳突:

位于上腭腭中缝的前端,上中切牙的腭侧。是一个卵圆形的软组织凸起。下方是切牙孔,有鼻腭神经通过。

义齿基托在此部位要适当缓冲,以免压迫产生疼痛。

切牙乳突是排列人工牙的重要标志。模型分析时应在模型上标出。

天然牙列时,上颌中切牙的唇面,位于切牙乳突中点的唇侧8~10mm,两侧尖牙连线通过切牙乳突。

②腭皱:

位于上颌腭侧前部,腭中缝两侧不规则的波浪状的软组织横迹,有辅助发音的作用。

牙列缺失以后,腭皱的位置对排前牙有指示作用。

③上颌硬区:

指上腭中间,呈白色的骨组织隆起的部分,位于上腭中缝的前份位置。表面覆盖黏膜很薄,受压后易产生疼痛。

如果骨突非常明显,义齿会以骨隆突为支点,咀嚼时产生翘动,引起上颌义齿的不稳定,因此上颌硬区组织面要适当缓冲。

④腭小凹:

在上腭中线两侧,软腭和硬腭交界处稍后方的一处粘液腺导管的开口,左右各一。

⑤颤动线:

⑥后堤区:

⑦腭穹隆:

⑧翼上颌切迹:

指在上颌结节的后方,蝶骨翼突和上颌结节后缘之间的骨间隙。

翼上颌切迹是上颌义齿两侧后缘的边界。

下颌:

①舌系带:

位于口底中线的部位,连接口底跟舌腹的动度较大的一条黏膜皱襞。

全口义齿基托在舌系带部位,要形成切迹,把舌系带让出来,否则舌系带活动,会带动下颌基托不稳定,影响固位。

②舌下襞区:

位于舌系带两侧,有两条左右对称的黏膜隆起。隆起的下方是舌下腺。可以随着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或下降。

③下颌隆突:

位于下颌两侧前磨牙牙根部位舌侧的隆起。表面覆盖黏膜比较薄,此处对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

④下颌舌骨嵴:

位于下颌后弓舌侧面,下颌第三磨牙斜向前磨牙,由宽变窄的一个骨嵴,在粘膜下方。表面黏膜薄,下方有不同程度的倒凹,如果倒凹很大,基托组织面要适当缓冲。下颌舌骨嵴的位置常常出现压痛。

⑤舌侧翼缘区:

跟下颌义齿舌侧基托接触的软组织的部位。从前向后,标志点包括舌系带,舌下襞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向后。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域要有恰当的伸展。

⑥磨牙后垫:

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的远中黏膜的软垫,覆盖在磨牙后三角上面,由疏松的结蹄组织构成。

磨牙后垫在牙齿缺失以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圆形,卵圆形,梨形,也有患者在牙齿缺失后,磨牙后垫呈条索样可以移动的软组织。

多数情况下,下颌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磨牙后垫比较稳定,一般可作为指导人工牙排列的标志。

无牙颌分区:

主承托区:

指能承受垂直向咬合力的区域。

上颌:牙槽嵴顶区

下颌:牙槽嵴顶区和颊棚区

副承托区:

指跟咬合力和受力方向呈角度的区域。

副承托区不能承受较大压力,只能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

上颌:牙槽嵴顶唇颊侧和舌腭侧(不包括硬区)

下颌:牙槽嵴顶唇颊侧和舌腭侧。

缓冲区:

指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区域。

上颌:上颌硬区,切牙乳突。

下颌: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

牙槽嵴上尖锐的骨嵴骨棱部位,黏膜较薄,不能承受压力,需缓冲处理。

边缘封闭区:

指义齿边缘接触软组织的部分,包括黏膜皱襞,系带附力区域,下颌磨牙后垫区域。

边缘封闭区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但可以跟义齿边缘紧密贴合,产生良好的封闭作用。

后堤区:

指上颌。也是边缘封闭区,后堤区对固位非常重要。

以上无牙颌的分区是在100多年前,牙槽嵴条件很好的情况下确立的。现在临床上见到的大多是严重骨吸收的牙槽嵴,非常低平,角化龈也很少,这时就很难区分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

当分区不明显,制作全口义齿时,边缘封闭对义齿的固位作用就会降低,增加义齿的稳定性变得更为重要。

义齿间隙和义齿表面

义齿间隙:

也叫中性区,指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间隙,也是义齿跟周围软组织处于平衡的区域。

无论基托还是人工牙,都应该位于肌肉相互平衡的区域,即中性区。既不会因为义齿的存在,影响咀嚼肌的运动,又可以利用咀嚼肌加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义齿表面:

组织面:

指义齿基托跟支持组织黏膜接触的面。

咬合面:

指上下人工牙咬合接触的面。

磨光面:

指义齿跟唇颊肌或舌肌接触的面。

磨光面的形态包括边缘的厚度,对义齿的固位和稳定都有影响。

四、与全口义齿修复相关解剖结构

颌骨

舌及口底黏膜

肌肉

颞下颌关节

主要或容易被忽视的解剖结构

①牙槽嵴形态及上下颌牙槽嵴关系

②上颌:腭穹隆及后堤区

③下颌:舌下襞区,下颌舌骨后窝及磨牙后垫

④舌大小和位置

牙槽嵴高度及粘膜厚度

全景片预估(如下图),评价牙槽嵴条件的时候,以颏孔为准,颏孔上方牙槽嵴的高度用h1表示,颏孔下方距离下颌骨下缘的高度用h2表示。

天然牙存在的时候,h1跟h2的比例大概是2:1,牙列缺失以后,h1会很快减少。

对于无牙颌患者:

如果h1≈h2,则牙槽嵴条件好;

如果h1<h2,则牙槽嵴条件中等;

如果h1=0,则牙槽嵴条件差。

当剩余牙槽嵴很差的时候,意味着附着于骨质表面的牙槽黏膜也很少。

粘膜下骨质高度降低,患者的咀嚼力也会很低。

统计结果显示,无牙颌患者的平均咬合力大约只有有天然牙患者的1/4~1/6。

随着牙槽嵴吸收程度的进一步下降,牙槽嵴条件好的,能保持义齿的部位稳定,确保有力的咀嚼,而牙槽嵴条件差,重度吸收的患者,义齿很容易移位,咀嚼力也会相应下降,并引起整个口腔功能的进一步退化。

我们在检查的时候,除了评估牙槽嵴的条件,还要看一下牙槽嵴的形态,牙槽嵴形态对固位和稳定都有影响。

牙槽嵴的形态分为方圆形,尖圆形,卵圆形。

从固位力和稳定性的角度来说,方圆形的要好于卵圆形的,最差的是尖圆形。

如果患者牙槽嵴很低,并且呈韧状的时候,又是尖圆形的,修复效果肯定也是最差的。

上下颌弓关系分类:

①正常

②下颌后缩

③下颌前伸

下颌后缩型的,在全口义齿修复中是最困难的。

下颌后缩以后,下颌在功能运动的时候,运动的幅度很大,容易出现关节问题。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后牙颌型牙尖斜度,并且增加息止颌间隙的距离,垂直距离要恢复的低一些。

下颌前伸型的,在全口义齿修复中较容易。

因为下颌已经处于前伸位了,在功能活动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下颌只是做铰链运动,可以采用常规的解剖式,可减少息止颌间隙,垂直距离可以恢复的高一些。

有的患者上颌戴上去以后,容易左右翘动,固位不好,这时可检查一下腭隆突的形态。

腭穹隆形态:

V形,U形,平坦型

多数人是U型的。

U型的腭隆突修复效果一般比较好,抵御垂直向和侧向的能力都很强。

V型的腭隆突非常高,有助于抵抗义齿侧向移位,义齿完成以后,树脂基托的收缩也比较大,V形较少见。

腭隆突非常平坦的,有助于垂直力量的支撑,抵抗义齿的侧向移位的能力就比较弱。

大部分患者都是U型的上颌隆突。

后堤区形态

后堤区对义齿的固位非常重要。

如果上颌义齿固位不良,要仔细检查后堤区的位置和形态,看后堤区的黏膜是不是平坦,是不是有沟有切迹不平整。

不平整的解剖结构会增加丧失后堤区封闭的风险,另外检查一下后堤区的形态,有些是不能做常规后堤区的,做了会影响义齿的固位,上颌义齿容易掉下来。

上颌后堤区指腭部的前颤动线跟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

前颤动线指硬腭跟软腭交界的地方,硬腭的后缘。

后颤动线指颚腱膜跟软腭肌相交的区叫后颤动线。

前颤动线跟后颤动线相接触的这部分,是颚腱膜的区域,也是后堤区。

如果义齿的后缘超过了后堤区,颤动线就到软腭上了。软腭肌的动度非常大,就会影响义齿的固位。义齿刺激软腭,患者会出现恶心。

后堤区的宽度,一般4~12mm宽,有一定的弹性,对上颌义齿的固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堤区形态分类:

Ⅰ类:后堤区宽,在硬腭后缘5~12mm

Ⅱ类:后堤区中等,在硬腭后缘3~5mm

Ⅲ类:后堤区非常窄,在硬腭后缘1mm以内,几乎没有可移动的组织,直接过渡到软腭肌。

上图中三角形尖端指硬腭和软腭交界的地方。

Ⅲ类后堤区,不能像Ⅰ、Ⅱ类一样做常规的后堤区。

上腭后堤区位置判断方法:

①发“啊”音。

让患者发“啊”音,这时软腭的组织是上抬的。

②“瓦尔萨尔瓦”动作。

让患者捏着鼻孔,用鼻子鼓气。这时医生用口镜把患者舌头轻轻下压,就可以很容易看到颤动线的位置。颤动线软腭会出现明显下降。

③用肉眼观察。

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有明显的颜色变化。硬腭黏膜发白,软腭黏膜发红。交界处就是前颤动线位置。

④寻找腭小凹。

腭小凹位于软硬腭交界中线的两侧。基托一般盖过腭小凹后2mm。

下颌:

舌下襞区域内侧黏膜的弹性,对义齿的固位非常重要。

舌下襞区跟牙槽嵴黏膜之间的区域,如果有足够的弹性,类似海绵样组织的弹性时,可拉伸,可拉宽,则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当下颌处于休息位时,义齿基托表面会跟口底黏膜接触,张嘴时或咀嚼时舌体会后缩,舌运动时,如果义齿表面仍然跟黏膜保持稳定的接触,就会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空气不会进入。

如果舌下襞区跟黏膜之间能有大量的松软的海绵样组织,就能获得最有效的封闭。

如果黏膜组织非常松软,要尽量扩展黏膜跟基托的接触面积,形成足够深,足够厚的基托边缘,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封闭效果。

这个地方如果用金属基托,就不如用树脂基托效果好。金属基托不利于边缘封闭,易出现压痛,也不易调改。

牙槽嵴重度吸收后,舌体后移,舌下襞区域海绵样组织缺乏,黏膜没有弹性,呈幕布样形态,所制作完成的义齿基托边缘又浅又薄,张嘴时就容易破坏边缘封闭,假牙易掉下来。

舌下襞萎缩,舌下部位平坦,黏膜弹性差的原因有可能是甲状软骨增龄性下垂,或导致舌骨移位。

此类患者预估效果不会很好,可用治疗性义齿两周,对舌下襞软组织进行重塑。

舌下襞区域是否有弹性判断:

①用手指或口镜把口角拉开,嘱患者放松,缓慢闭口,就可以看到前牙牙槽嵴后方有舌下襞的隆起,用手试一下弹性,利用封闭增加固位。

②用手指压迫这个区域,感觉黏膜组织的松软度。

下颌舌骨后窝

分为三类:

Ⅰ类:舌轻微前伸时看不见口镜。

Ⅱ类:舌轻微前伸时看到口镜一半。

Ⅲ类:舌轻微前伸时看到整个口镜。

把口镜放在下颌舌侧远中区域,观察下颌进行适度功能活动时,下颌舌骨后窝的深度和宽度。

Ⅰ类最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Ⅲ类最不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磨牙后垫形态

梨形:可增加义齿的边缘封闭。义齿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甚至全部。

条索状:只是一块可移动的条索样组织,在张嘴和闭嘴的时候,条索样组织会左右移动,形态也会发生改变,这种磨牙后垫很难形成边缘封闭。义齿后缘不能盖过磨牙后垫,否则磨牙后垫的运动,会干扰义齿的固位。

舌体大小和位置

正常情况下,当小张口舌体放松时,舌体可以完全充填在下颌舌弓的舌侧,舌尖轻轻接触下颌牙的舌侧,利于义齿的边缘封闭和固位。

有的患者拔牙后长期不镶牙,舌头会慢慢变大。

舌体过大,影响下颌义齿固位。

舌后缩位,不利于边缘封闭,预后较差。

舌体过大患者,要对其人工牙的后牙位置进行一定的调整。

  (本文来自李笑梅老师视频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无牙颌的解剖标志——2020口腔助理医师考前速记
全口义齿-----临床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
duang 活动义齿常见问题
解决全口义齿疼痛的方法
口内
【口腔修复进修医师常见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