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长笔记】22 记忆里的豆腐香
成长笔记
作者:归旭辉
记忆里的豆腐香
下班回家,走到社区大门口,一阵久违的豆腐香扑鼻而来。不由得循味望去,大门东侧,一辆三轮车上几块鲜嫩的豆腐正悠悠的蒸腾着乳白色的热气。
我深吸了一口气,任未停下来的电动车轮缓缓的滑进院子,却又猛然停下。——那味道实在太诱人,像极了我小时候家乡的豆腐香!
我无可抗拒的掉转头,回到卖豆腐大姐的三轮车旁,“大姐,给我来两块豆腐吧!”
晚餐,一盘凉拌豆腐,竟然成了孩子们抢食的美味,很快便见了底儿。
孩爸也说:“哪里买的豆腐,这么好吃?现在很少能买到这么好的豆腐了!”
我望着意犹未尽的孩子们,思绪随着即将到来的年,回到了家乡,和记忆中的豆腐香。
我的老家在村里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南角,路口东北角曾经住着我称为“三爷”的一家人。
三爷有一手祖传的绝活——“磨豆腐”。农闲时节,三爷就磨了豆腐,挑着担,走村串乡卖豆腐。每每是满筐去,空担回,只走一趟,豆腐很快就没有了。三爷的豆腐成了那时南村北村百姓家日常的桌上餐,他家也靠此补贴着拮据的家境。
据说磨豆腐的一道关键工序是“点豆腐”,也就是石膏的烘焙加工,不单要掌握焙烧的程度,点入豆浆的石膏的量和时机也很重要。三爷的绝活也就“绝”在这道工序上,那豆腐真的是色润、口滑、香远,简直“入口三日,余香不绝”。
三爷磨豆腐,一般是不让人近前的。而我们这些好奇心重的小娃娃,却总想逮着机会去围观。赶到三爷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会分得小半碗豆腐脑,撒一把白糖进去,爽爽的喝了,让人“三月不知肉味”。
每到年关,挨家挨户排着队去预定三爷的豆腐过年。
我家也不例外,满满一锅大豆腐抬回来,母亲把它放在蒸馍的箅子上,箅子下面放个盆,让豆腐控控水。于是,满屋的豆腐飘香。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那么一大盘豆腐,不是三五天就能吃完的,虽说是冬天,也有可能坏掉。
于是,母亲把豆腐切成块,放在锅里煮一下。据说这样比较耐放,不容易变质。
留足过年用的,蒸、煮、煎、炒、炸,做菜、做汤,怎么都好吃。余下吃不完的,母亲把它腌制成咸豆腐,素淡的日常里,它会成为配菜,甚至主菜。
这道“咸豆腐”也成了我们在学校食堂的下饭菜。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王集乡中”度过的。刚入学时五分钱后来变成一毛钱、两毛钱一份的冬瓜、北瓜菜,在现在看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但很多时候,我们当时连这五分钱、一毛钱也会省掉,而只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包括咸豆腐。
那时很多孩子都会从家里带各式咸菜,豆豉、酸豆角、咸豆腐等,用罐头瓶装了,放在寝室里,或教室外面的窗台上。
教室外窗台上一溜儿排放的罐头瓶和碗筷,是那个年代一道独特的风景,刻在记忆的深墙上。
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们踏着校园广播昂扬亦或悠远的旋律,拎了各自的碗筷,潮水般涌向学校食堂。打完饭菜,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互相交换着碗中的热菜和瓶里的咸菜,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一顿饭的快乐和满足。
我想,那一块块的腌豆腐里面,不单有节俭的心疼,还有想家的味道。
罐头瓶里装咸菜的年代已然远去。而我的孩子们,在这物资丰富的时代,天生具备“何不食肉糜”的优越,不知一块小小的豆腐,深藏着怎样贫乏而丰富的幸福和怀念。
想家,想那记忆里的豆腐香。
2021年2月6日于郑州
作者简介:
归旭辉,企业档案人,出品【我的小小档案经】系列篇。
业余爱好诗歌与随笔,有《狼》、《菊花》、《故乡》等作品发表。系列篇【成长笔记】创作中。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点滴墨痕,留住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村|得撒石磨豆腐村
如今磨豆腐的人家少了,做一顿豆腐宴还是必要滴!
磨豆腐---过年杂忆之一
老井 小说 2100
喜欢“吃豆腐”的朋友,句容得撒石磨豆腐村,是你必去的好地方
【石磨豆腐的做法】石磨豆腐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