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如何避免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很强大)

艾御享堂

【概述】  

针刺不当所致的气胸,是最常见的针刺意外之一,在物理性损伤中,其发生率占首位。在我国古医藉中,对此也多有记载。如《素问.刺禁论》指出:“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咳逆。……剌膺中陷中肺,为咳逆仰息。……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普济方》也提到:“胸前诸穴不可伤,伤即令人闷到”。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处置不当,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故《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刺五脏……中肺三日死”之说。我国从1954年首次报道气胸事故发来,迄今已报告一百余例,实际发生数当远不止于此。国外如日本等,也不断出现此类事故。尽管以轻度气胸较为多见,但亦有相当部分为中重度气胸,其中也包括血气胸和液气胸。另据统计,海内外因气胸而死亡的病例数约占总病例数的5.4%。表明,即使在现代救治条件之下,其死亡率也依然较高。

【损伤原因】

针刺意外引起的气胸属医源性外伤气胸。它的病理过程是毫针针刺过深刺伤或割破肺组织,刺伤肺脏致较大撕裂伤,使肺脏层胸膜和肺泡损伤,气体自破口进入胸膜腔,造成腔内积气,胸膜腔负压消失,致胸内压迅速增高,从而使肺依其回缩力萎陷,形成气胸。

针刺意外引起的气胸,因其损伤程度的轻重,及原有病变等,一般分为闭合性及高压性两类。如裂口不大,肺组织健康者,多为闭合性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原有肺气肿等病症,即可出现高压性气胸;如刺破血管还可以合并血气胸;少数甚至可形成严重的开放式气胸。

针刺不当为什么会引发气胸?已经发现,临床上常对某些病人行胸腔穿刺,于下胸部无肺组织处进针时不会引发气胸,但在有肺脏处穿刺时可并发此症,由此看来,气胸是由肺损伤而引起的。在针灸所致重气胸病人的剖胸手术中发现,肺脏的损伤并非只是刺伤,而往往是较长的裂口,裂口的形成,可能与针灸针穿入后,在操作中改变针了方向,更大可能则是刺入胸腔的针尖与肺表面的关系随呼吸而发生了位移并将其划破,因而形成伤口较大,大量气体由此进入胸腔而引发严重气胸。另外,在肺脏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将其损伤时,则更易发生严重气胸,诸如肺气肿患者。造成气胸的医生,多为缺乏针灸学和解剖学知识的初学者。

体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穴位原因:根据解剖学,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侧胸第九肋以上,前胸第七肋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均可因针刺不当而导致气胸。所以,古人有“胸背薄如饼”的说法,告诫不可深刺。

公开报道已发生过气胸的穴位有:天突、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膈关、膏肓、肩贞、幽门、神藏、神封、云门、中府、大包、缺盆、期门、颈臂、肩井、曲垣、魂门、辄筋等。所以在针刺这些学位时,一定要搞清楚解剖结构定位,慎之又慎!

二、病理原因:肺脏处于病变状态,主要是在发生肺气肿时,肺脏体积增大,肺泡张力增高,不仅易于造成气胸,后果也往往严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涉及穴位增多。

(二)、刺道变短。

(三)、裂口不易愈合。

(四)、代偿功能差。肺部有病变者,因代偿功能差,可加重气胸的证候。据观察,由于原发病已形成肺心功能障碍者,往往在肺被压缩10~20%时,即可发生生命危险。

三、操作原因

(一)、针刺过深:凡在背部第十胸椎、侧胸在第九肋骨、前胸部在第七肋骨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包括肩井),如果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就有刺伤肺脏的可能。尤其对一些年老瘦弱,有肺气肿等慢性胸肺疾患的病人,在针刺胸背部应特别小心。

1、首先由于不了解胸部的解剖深度。

2、其次未能掌握好进针方向。胸背部的穴位一般以斜刺或平刺为宜。为了获得满意的针感和疗效,直剌多难以控制适当的深度。

3、最后进针时使用押手,肌肉层因受压变薄,刺道相应变短。另外,胸背部施用温针,也可能因针上加艾炷,熟练程度不够,只注意指端用力,而忽视这一动作也可带动针体刺向深部,造成气胸。

(二)、针具过粗、手法过重:用粗针针刺胸部腧穴不当,可加重气胸症状,导致广泛性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本来针剌深度恰当但因行针中大幅度提插捻转超过深度,同样能增加肺部损伤的机会,发生气胸。

(三)、体位不当:在立位或其它不能持久的体位进针,易发生气胸。

(四)、针后加罐:如针刺已经伤肺,此时拔罐,常可迅速加重病情。

四、不能因人而异:患者有胖瘦老幼之别,针刺时如不加区别,用同一深度,也是发生气胸的重要原因。如老年人,胸部肌肉萎缩,特别是消瘦的老人,其斜方肌、提肩肌及菱形肌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在此类情况下,即使常规深度也容易伤及肺脏。

【临床表现】

气胸,大多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后即可出现证候。亦有在针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发作,根据证状,气胸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一、气胸的症状

(一)、轻度气胸: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有胸闷气憋、刺激性咳嗽、活动时胸部有牵拉样痛。

(二)、中度气胸:胸肋刺痛,胸部胀闷不舒,呼吸困难,持续5267烈的咳嗽,心悸不宁,不能平卧。尚有相应的肩背部、上肢沉痛及活动受限等。

(三)、重度气胸:被针侧胸背部强烈刺痛,疼痛可向同侧的肩及手臂放射或向上腹部放射,并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四肢厥冷,烦燥出汗,神志昏迷等。如为血气胸,更有呼吸表浅,面容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

必须引起强调的是应尽可能避免误诊。其中气胸最易与晕针的症状发生混淆。如耽搁治疗,往往出现严重后果。

【预防方法】

一、掌握背胸部穴位针刺技巧:临床上,背部腧穴应用频率较高。既要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又要获得效果。直刺时不易掌握有效深度,可采用以下方法:在背腧穴外侧约1cm处进针,以与水平成65°角进针,向脊椎方向深刺。

二、选穴组方宜慎重考虑:初学者尽量少选肩、背、胸部穴位,可以夹脊穴代之,或远道取穴。如患者有肺气肿等病,即使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也应慎重取胸,背部腧穴。

三、如果没有把握,不要在腹募穴和背腧穴等部位针后加罐,如为肺气肿患者,更要禁止。

四、留针期间注意观察。肩、胸、背部腧穴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下不可超过30min。留针期间应加强观察,嘱病人不可随意改变体位。

五、重视针后观察:凡针胸背部腧穴的病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其在其它诊室休息15~30分钟后再走,如病人于针后数小时乃至十数小时,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及气急等症状,而又无其它明显诱因时,应考虑气胸的可能性。

关于发生气胸意外时的应急处理,因为涉及内容比较专业,这里暂不做介绍。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后气胸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针刺气胸应急预案
创伤性气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按摩肺俞穴 止痰,治疗咳嗽气喘
11.8晚气胸,神经损伤怎么处理?
“祖传中医”扎针刺破肺,所有村医都应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