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新出超逸,锐意化敏行”— —浅谈导师杨健君教授书法艺术

原创李汶霖无心舘2023-08-16 19:11

收录于合集

#书法作品1个

#书法艺术1个

#书法1个

#天津书协1个

#名作赏析1个

本文作者:李汶霖

杨健君教授书法作品

“清新出超逸,锐意化敏行”是笔者对导师杨健君教授书法的认知,“清”者气息清正典雅,“新”者风格面貌新颖清奇,“锐”者视角敏锐直接,“意”者意蕴深厚而隽永。气息清正典雅而面貌出众,视角敏锐而能付诸实践者是也。

先生早岁书法博涉多家,取精用宏,以行草为主线,旁及篆籀而又精于小楷。中岁以山谷为宗,以大草示人,于驰骋奔逸中见清刚顿挫。近年书风为之一变,用力于行书甚深,化奔放为简静,高妙入神,于精微之处见博大,以境界气韵为归处,抒学识才养于字里行间,寓巧于拙,浑然天成。

现将先生法书分为三阶段进行论述,以求还原先生书法之全貌。

一、

博涉多家,二王为宗

杨健君教授早岁行书作品

在笔者所见到的先生早岁法书之中,种类繁多,风格多样,从中亦可窥见先生早年用功之勤,积学之深。先生早年远宗二王,诸体兼备,主要有篆书,楷书,行书三者。其中篆书以金文,大篆为主,而楷书则分大楷与小楷,大楷以颜柳为宗,小楷有六朝遗风。而行书则分为两大类,一种为二王类的小行书,另一种则是以明人为主的行草条幅。

杨健君教授早岁临《西周牆盘铭文》局部

在先生早年的篆书中,以其临《西周牆盘铭文》为例,该作品用笔迟涩,气息古朴,于线条使转中见万千变化,行笔间润燥相生,在半生熟的纸上效果尤为明显突出。用笔细而不疆极富于节奏变化,通篇煌煌巨作而神采奕奕,毫无松懈倦怠之意。

杨健君教授大楷《韩愈石鼓歌》

而楷书的大小楷则各有千秋,其中大楷以颜柳为宗。正如先生自述“自幼钟情汉翰墨,潜心临池。初从唐楷入门,渐铸颜筋柳骨。”从先生的大楷《石鼓歌》中可见一斑,该作品以柳为主,用笔圆浑,行笔以中锋为主,稳健质朴。时有奇崛之笔,骨力较强,有入木三分之感。世之习颜柳者众矣,而习颜者易流俗,而失其伟岸宽广。习柳者则多易沾染刻板,寒酸之气,而失其刚正清婉。观先生此作则无上述诸弊,盖有意融生拙于结字,用笔以篆籀直出,干脆直接,无故作姿态之习气也。

杨健君教授早岁小楷两种

先生的小楷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起笔收笔古意颇浓并有隶书笔意的小楷,另一种为行笔尖劲有唐人写经遗韵的小楷,前者则远师钟繇,并受隶书影响,从其《金刚经》中可见一斑,其结字较为古茂朴拙,意味绵长,点画含蓄,有别今时流行的普通小楷。通篇整体注重提案按的轻重变化,于工整平和中富有节奏感,而不显呆滞。另一种小楷则与前者大相径庭,其用笔较为细劲有力,爽朗简洁,轻快明亮,起笔较轻,收笔回锋动作明显。其书贵在神采,从中恍见元代倪云林所作真书遗韵,更显精神焕发,才情外露,有爽朗悦人之感。

杨健君教授早岁临《十七帖》长卷局部

在先生早年留存的书稿中,行草书是比重较大的一部分,怹的行草书大题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挺健俊秀的小行书,多作手卷和琴挑,另一种是以明人风格为主的大条幅行草。这些琳琅的书迹中,我们依旧可以清楚的看到先生早年师法二王,欧阳,虞世南等人的痕迹。先生早年曾用心临习王羲之的所有墨迹手札,从先生临习的《十七帖长卷》中便可以想见先生的临帖功力。用笔自然流畅而毫无滞涩之感,结字舒朗空灵,而独得山阴之灵秀之气,文人所独具的书卷气与新奇的视觉效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杨健君教授早岁书各家风格的行草条幅

先生的大行草,则主要以明人风格为主,面貌种类多样,取法亦极为丰富。从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先生对各家风格熟练且成熟的驾驭能力。如其所作草书《五言绝句二首》远师张瑞图,而《李商隐诗》则远师徐渭大草,《白居易诗》是明显的黄庭坚风格,用墨浓淡相间,天趣横生,草书《祖咏诗》则是王铎笔意。这些书作无一不点画精妙,风格明显,使人望之即能指出其师法渊源,通篇行文流畅而结构完整。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亦可以看到先生对书法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

二、

独尊山谷,健笔凌云

杨健君教授草书作品

先生在美院任教后将黄庭坚草书定位主要研究方向,所作大草深闳卓约,奔逸绝尘。先后在广州美术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山谷碑学》,系统阐释了黄庭坚书法与清代碑学书法的共同点,以新颖的角度,独到的论点,合理的论据,使人们对黄庭坚的书法有了新的认识。

先生对黄庭坚的研究深入且系统,对黄庭坚书法的普及与传播亦倾注大量心血,怹曾在中国书画报讲学“黄庭坚书法艺术”十余讲,对黄庭坚的生平,交友,历史事件转折,书风演变与分期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讲学过程中进行示范,使人们对黄庭坚书法的技法有了清晰的认识。

杨健君教授草书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先生对黄山谷书法中之“颤荡”笔法颇有研究,认为黄山谷书法颤荡并用,顿挫演漾,“荡”多于“颤”。“荡”多绞曲,回旋起伏,洒脱从容,且比“颤”更自然。先生对黄山谷用笔之特点归纳为“遒,健,炼,瘦,硬。”

书写大草时先生认为应“提笔回腕”,高执笔而中锋行,松活而圆健,所谓“悠闲而气壮笔遒”。书作用墨大胆,时有大起大落,点画蕴藉之作,用笔刚健,杀纸尤深,有“屈铁”之势。

先生习黄书大草深得“庄禅”之旨,清雄而超脱,洒落而无霸悍之气,可谓“清刚顿挫,不践时风”矣。

杨健君教授草书《李白谢公亭》

黄庭坚书法之特点为“诗书一体”,除书法外,黄氏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开山鼻祖,在文学上的影响亦不可忽视。而文学亦是促成黄庭坚形成个人书法风格必不可少之原因。先生除用功于黄书大草之外亦深研文史,曾作《墨苑吟屐·中国书法史话》一书,将书法史中历代名家风格作品进行赏评,每位书家作一或多首古体诗文进行总结,全书合计自作诗二百余首,蔚为大观。深厚学养方是书家创作突破之源泉。

杨健君教授草书作品

三、

书归静气,专气致柔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这是南朝王僧虔《笔意赞》中的名言,任何艺术门类升华至高级阶段均以境界神韵为导归,精神思想为为内核,书法亦然,形质技法虽有繁复冗杂之貌,然终有有尽之时,唯有不断淬炼灵魂,开拓视野心胸,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极广大而能尽精微方为正途。

先生近年学养阅历深邃丰富,以“静”为气质神韵,转大草为行书,正是对生命之体悟升华,行书虽气质虚宛平和,实则能纳万千变化于一毫端,静中有动,平中寓奇。

杨健君教授行书《自作诗题鲜于璜碑展览》

先生行书早岁脱胎于欧(欧阳询),虞(虞世南),深得欧之清新,虞之清和,后又参以近代弘一法师笔意,醇厚而不乏灵动。

杨健君教授楷书《心经》

先生行书书风的形成与其书学思想密不可分,先前怹曾撰文《山谷碑学》谈及黄庭坚书法与清代碑学书法之相通性,山谷碑学私意理解为用帖学自然之书写状态书写而能表现出碑学之醇厚雄强效果,兼之碑帖两者优势特点为一炉。因此先生亦对北朝碑版有所关注,对“圆笔”类魏碑尤为青睐。

《瘗鹤铭》局部

黄庭坚曾用力于《瘗鹤铭》之临习,《瘗鹤铭》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行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且圆笔方笔并用,线条沉厚浑穆。先生亦对《瘗鹤铭》倾注甚多,同时留心圆笔类碑版的研究,如《好大王碑》笔圆而势方,结字朴拙,介于楷隶之间。

先生行书除对圆笔碑版线条上的取法外,在结字上亦打破常规模式,将单字中的下半部分和包含全包围结构部分有意夸大(如口、日,田等部分),帖学行书一般至单字结尾和全包围部分有意缩小,而夸大则在隶篆中常见。行书中用此类结字则是打破原有惯性帖学行书思维,从根源上改变书写认知,使其书既富有帖学之超脱自然而不乏碑版之金石气,圆笔而能表现方笔气象,凝静体势而不乏流动气韵。

上为《集王羲之圣教序》选字,下为《好大王碑》选字

上为杨健君教授行书单字,下为好大王碑单字

圆活的用笔,古拙的结字,迟涩而流畅,其中必不可少的则是艺术蓬勃的生命力。研习碑版者莫不知《张猛龙碑》之大名,然大众皆将关注点放置于碑阳正文部分,而先生不然,其更喜碑阳结尾部分,喜其点画蕴藉,精神恣肆张扬,一改循规蹈矩之规整,打破字与字之间禁锢,一片汪洋,神韵独出,艺术张力感人也。会此理者自知先生行书之神采与内蕴。

《张猛龙碑》结尾部分

纵观先生法书演变,各个时期,莫不相同。然终不离“彬彬之文气”,或怡然神往,亦或清新脱俗,不染尘劳,艺文兼修。余常谓“最喜先生勇于突破,创新探索。动静相间,畅游两极,惟吾师矣!”

先生之书非一言一文能尽言矣。本文仅作引玉之砖,言表己意。最后录先生办展时余所作小诗一首作为结语:

精笺妙笔出幽情,意兴冲和化敏行。

抱朴守真称逸趣,放怀抒咏号澄明。

流金布地香尤在,华盖凌空自远迎。

气定神来臻绝境,清芬常在远馨名。

——————李汶霖 作

(本文作者系天津美术学院书法系研究生,师从杨健君教授)

杨健君教授简介

杨健君,本名杨建军,河北玉田人,南开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毕业。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之先生谈草书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百咏
他的书法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人”,启功:哆里哆嗦全是画圈
李松讲《魏碑楷书》-李璧墓志
篆隶楷行草是相通
启功书法研究(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