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俊国:与一条故渎相遇

与一条故渎相遇

杨俊国

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后泛指河流。“故渎”,也作“旧渎”,就是荒废了的河道。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故渎”高频率出现。这个词与生俱来带有一种伤逝意味,原先的那条河,或迁徙,或干涸,仅有“故渎存焉”。

我在宿迁,曾去看“黄河故道”,即郦道元所谓“大河故渎”。这条河道曾是黄河干流的入海通道。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那是黄河的最后一道湾,黄河由此改道北往,去了渤海。这条河道废了,留下寂寞的河床。

黄河是名河,即便是废弃的故道,也有学者或考古学家考察与研究。如果是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废了也就废了,如同祥林嫂死了,没有多少人在意。这条河已辞世,空落落的河床,一河砾石,荒草丛生。如果你在河床底行走,会发现一些螺蛳、河蚌的外壳,那是一条河流史前的记忆。

河流见证甚至参与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在古代,河谷往往就是天然的陆上通道,尤其是在山区。没有人会绕开河流去重新开凿一条道路。沿着河流走,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最有效的路径。一个族群、一个村庄乃至一座县城,如果追溯它的历史,最终会追溯至一条河流。

大约距今40亿年前,地球有了最早的降雨,于是有了小溪、湖泊、大河、大海,于是有了植物、昆虫、鱼类和所有的生命。如果能将数亿年的生命史压缩到几小时之内,我们会惊愕,河流才是上苍最具神性的创造。与一条故渎相遇,感悟生命之源和自然之道,是另一种旅行体验。

在甘肃,我走在满是鹅卵石的低洼地。这是一条河床,这条河也许在此流淌了千百年上万年。河西走廊不乏干涸的河床,在许多地方,我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很少见到飞鸟和走兽。在陇西,绿皮火车在河谷中穿行,从车窗看见山间的干枯河床,那是渭河。据说,在这个河段,一年中有8个月无水。

在宁夏,我曾从一个很深的黄土河谷穿过,有穿越时间的感觉,厚重,沧桑。没有任何水的气息,只有干燥的风在河床上流淌。我知道宁夏的西海固,因张承志的《心灵史》。银川的导游说,那地方人出门,门可以不锁,但是水窖盖子一定要锁。我问,他们最盼望什么?她说,下雨,大雨呼啦啦而来,村前的河流里有水。人盼,牛盼,羊盼,草木也盼。

陕南有岚河,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时至今日,岚河下游细瘦的水流,已配不上“河”的称谓。在古代,河流自然改道而留下故渎,如今越来越多的故渎则来自人类的截取。岚河和它的支流上建有几十座水电站,这是近乎疯狂的开发。这绝非孤例,每一条有人类居住的河流都有类似的遭际。

“故渎”,是一条河的前世今生。“故渎”,有如“故人”、“故土”、“故园”等,都会让人想起“从前”。我年轻时在陕南插队,曾随生产队去修五茨路。从谭坝到五里铺,有一条河道,河床是在整体的山石上冲刷而成,从上往下,几十个光滑的圆坑,如大大小小的石臼。它们是石雕,是水流的自然主义作品,为此,水流耐心地打磨了几百年。几十年后,河道几近干涸。有一个远道而来的故人在它身边坐着,彼此缄默无语,却又做着推心置腹的交流。也许你只是一次出游,你太疲惫了,化作云去了天上。你会回来的,你的作品只有在哗哗的流水声中才更有神韵。

突然想起苏轼的“泫然寻故渎”。苏轼被贬黄州,生活窘迫,故人马正卿向黄州州府要来几十亩废营地给他种。他种庄稼了,像一个真正的老农,由此,苏轼变为苏东坡。时大旱,河水枯竭。大雨滂沱而至,干涸的故渎有了流水。河水泫然流泪,东坡亦泫然而泣。此情此景,几人懂得?

杨俊国,微信名“树下蝈蝈”。1982年1月毕业于汉中师范学院(今陕西理工大学)。曾在陕南生活和工作28年。任教于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现已退休。东亚汉学学会会员,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闲来弄文,在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散文随笔数百篇,著有散文集《客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俊国:凭吊河床
黄河下游河段形成了“地上河”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钱塘江的泥沙非常多,为什么不让开采?
悬河
湖泊的分类及成因
黄河河道变迁及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