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国为何不敢提露梁海战?只因没法将这俩中国人“改国籍”

今天小编在吃粽子的同时不禁想到多年前的中韩端午申遗事件,韩国那个被某些学者宣称为与“中国端午节”一点都不一样的端午祭竟然比2000多年前就开始流传的中国端午节抢先拿到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且不说韩国人到底说没说过屈原是韩国人的话,但这个结果本身就很可笑。而抛开这个如今的争议不谈,实际上韩国对于不少历史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韩国历史上的战争为例,16世纪90年代的明朝联军与近20万日军的对决绝对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韩国兵总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这并不影响如今的韩国人将其搬上荧幕。

比如说让不少国人看了吐血的《鸣梁海战》,据韩国修改过的历史称,在那场决定半岛命运的大海战中,李舜臣将军以12艘船大破日本水军主力,击毁敌船100多艘,击毙敌酋来岛通总,日军死伤达9000人之众。

然而真正的鸣梁海战似乎并没有那么壮怀,李舜臣所部只是将日军部分舰船引诱进包围圈之后打死打伤了百十号日军,恰好倒霉的来岛通总(仅指挥600人)在其中。

而日军主力压上后,李舜臣部借熟悉水势赶紧撤离,日本水军还是掌握了制海权,另外多说一句,日本水军总兵力才8000人。

与吹牛皮出来的鸣梁海战不同,那场战争中真正的大场面是露梁海战,因为日军舰船除了水军之外还搭载了大量撤离半岛的日本精锐陆军,总兵力达到了1.7万人。

而露梁海战的主力则是明朝海军,明海军主帅陈璘和老将邓子龙率领的是600艘海船,近2万名士兵,李舜臣带着100条船、7000人打下手。

与当时朝鲜和日本水军不同,明朝舰船高达且武器装备先进、充足,仅仅一个水军营的舰船就装备有4门前装大炮,40门佛郎机炮和碗口铳,68支鸟铳,500个喷筒,2000只火箭和登船近战的标枪,勾廉枪,过船钉枪。

远远看到明军这阵势,日军就没想着怎么打了,集中兵力突围吧!而李舜臣和老将邓子龙作为前锋在阻止日军突围时牺牲的。

但日军还没打开口子,明军巨舰围了上来,各种火炮轮番轰击、火箭随便射,靠的近了派人跳帮过去就是一通乱砍。几番交锋下去,日军舰船损失200多艘,海面上几乎都飘满了日军的尸体,而明军的损失则相当轻微。

左图为陈璘画像,右图为邓子龙雕像。

毫无疑问,这场青史留名的大海战是以明军为主朝鲜军为辅才打赢的,功劳该归明军主帅陈璘、战死的邓子龙、李舜臣与联军将士们共有。

当时的朝鲜国王也是这么认定的,当然在他眼中,胜利恐怕得全是天军的功劳。

不过在今天能将汉城改名首尔的韩国人看来,这是有问题的,这么大海战怎么能是明朝人打赢的,而陈琳和邓子龙又不好意思说成是韩国人,因此只能说此战胜利全是李舜臣的功劳。

但是这种话说出来也很脸红,于是当初拍《鸣梁海战》的导演就想中韩一起拍《露梁海战》,但是真按史实来拍韩国人可是要打酱油的,如今3年过去了,这部剧至今还没有下文。想来也是觉得如实拍会被韩国人骂死,不如实拍自己脸面实在挂不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 | 影视剧中的小历史(五)
鸣梁海战:朝军是如何以12艘板屋船痛击日寇330艘战船
历史杂谈--鸣梁海战,露梁海战,历史需要真相。
被韩国誉为“亚洲第一武将”的李舜臣,真的是无往不胜的战神吗
明朝海军的露梁海战
李舜臣简介 李舜臣在韩国的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