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真非草的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吸取、融汇今草结体和书写方法而派生出来的,是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按照唐代张怀灌所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清宋曹解释得更明白:“所谓行书,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稼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循圆,乃楷隶之捷也。”道出了行书的性质、笔法、意态和风姿。行书的起源,古人认为是由东汉的刘德升所创。张怀瓘就这样说:“案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并称赞他“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惜其书迹后世失传。从现有资料看,于刘德升前,崔缓等人已有成熟的行书问世。行书在它的早期尚有“行押书”的称呼。所谓“押”,就是签署的意思。王倍曾说过:“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常(三国时魏的钟繇)善行押书是也。”行书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一,既有楷书的体势、点画,又具草书的简易、使转,书写便捷。其二,形体灵活多变:可近于楷,若楷的意味多,写得规矩些,就叫“行楷”,又不受楷书方正的束缚,若草的意味浓,写得自由些,就叫“行草”,但没有草书那种程度的省变和放纵。所以,行书在书写时可塑性较大。其三,易于辨认。行书从它诞生至今盛行不衰,不仅为一般识字人喜闻乐见,也被历代书家所重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东晋“书圣”王羲之即以其行书名重古今,其《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以行书名世者数李北海和陆柬之。前者有《麓山寺碑》、《云摩将军李思训碑》等,后者的代表作为《文赋》。此外,尚有欧阳询的《卜商读书帖》、《张翰思妒帖》,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颜真卿的《祭侄稿》,柳公权的《蒙诏帖》和杜牧的《张好好诗》等。五代传作虽短,却出了杨凝式和李建中两位行书名家。杨的代表作为《韭花帖》,李有《土母帖》、《同年帖》等。宋代的行书代表作有蔡襄的《自书诗札》,苏轼的《黄州寒食诗》、《枪木诗》,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莆的《蜀素帖》、《若溪诗》等等。元代赵孟頫的行书,不仅笼罩一代,且波及千年,其代表作有《归去来辞》、《送秦少章序》、《烟江叠峰图诗》等。与赵孟頫并称“二雄”的鲜于枢,其代表作为《苏轼海棠诗》等。在群星璀璨的书法银河中,明清而下的行书大家更是群雄角逐。明有文征明的《赤壁赋》、《滕王阁序》,董其昌的《琵琶行》、《李白月下独酌诗》等,清代在行书上最突出者数何绍基,被誉为“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主要作品收在《何绍基墨迹选汇》中,现代书苑中,善行书者也不乏其人,突出者有已故的沈尹默、邓散木、潘伯鹰等人。而一代中青年书家,对历史上优秀的碑帖,采取“拿来主义”,互相融汇,形成了更多的风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鉴赏--行书
什么是行书?
为啥楷书有楷法,草书有草法,而行书却没有“行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从冷门走向热门,王羲之父子的书法王国
【谈艺录】胡问遂:行书起源浅说
我叫行书,你一定会爱上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