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华夏艺术的巡礼 || 青子

这是青核桃吧第108篇原创作品

一场华夏艺术的巡礼

——《美的历程》

青子/文

初读《美的历程》是在今年一月份,作为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实在是说不过去。但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章节时,由于大量对我来说晦涩难懂的引经据典,使我出于偷懒的想法放弃了继续阅读。直到3月开始的阅读活动,才让我重新拾起。

不得不说,读书和看书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起初是为了完成每天十分钟的阅读任务,但到后来,我却在读书中感受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美。

(摄影:青子)

李泽厚将这本书命名为《美的历程》,那么何为美呢?

美不局限于美术,在这本书中,还囊括了文字、器物、宗教、哲学……作者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去审视和梳理历史长河中这种种不同的美,并将它们串联起来,分析相互之间的演化关系。原始社会的彩陶盆,奴隶社会狰狞威严的青铜器,秦汉精美的漆器,魏晋南北的文人风骨,隋唐的盛世华章,宋元的词曲和山水画,明清的民间文学……如同一幅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影响和造就了不同形式的美,而同样地,对美的欣赏也总是适应着特定时代的实际需求。

在从奴隶社会到早期封建王朝的建立过程中,青铜器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李泽厚在书中写道:“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它的终结之处。”“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如荼”的社会时代精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青铜器的衰落进而迎来了理性主义“礼乐”的盛行,孔子把文化都融入在以亲子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现实和伦常之中,艺术从服务于神转而变为服务于人,这是不同时代的变化和对比。而与儒家同时期出现的道家思想,又是现实理性和自然浪漫的对比,这两种对立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基调,在后世的文艺创作中产生了源源不断的碰撞和结合。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时代,莫过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及宋了,李泽厚在这几章中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尤其是我以朗读的方式来阅读文章,更能从“吟诵”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魏晋的诗词中处处反映了人的觉醒,在那个经术法统、道德节操被完全怀疑和否定的年代,世人们或哀叹,或避世,感叹人生易老,世事无常。而唐代则展现出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从内到外都是一幅盛世华章,是对生活的憧憬、乐观和向往,就连边塞诗都展现出雄图壮志,而不同于宋代的家国愁、征军恨。通过这几章的朗读,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唐诗宋词之美,是从字里行间中迸发出来的感情、思想、意境之美,无需用白话文解释,也能与作者们感同身受。

(摄影:青子)

纵观全书,除了惊叹于中华文化中庞大的美学体系外,还对李泽厚深厚的遣词造句功底感到叹服。我想,这不仅是每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需要读的一本书,还是每一个对文学、美学感兴趣的人应该读的书。一遍匆匆的阅览实在是无法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全部含义,它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阅读、不断理解,不断通过自己新的阅历来找出书中“新”的内容。

正如作者所言,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的历程》读后感——关于本书的四点思考
好书分享:《美的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男神走了——以这篇读书笔记悼念李泽厚先生
对联两则《诗书传家》《命运如此》
阅读完这三本书,我知道什么是美学了
易中天:盘点李泽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