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渡渡·语文时空】教学设计,一切从孩子出发;教学资源,一切从自己出发

杨村煤矿中学蓼河外国语学校教学交流研讨会纪要20211222日)

今天听了两节《月光曲》,属于年轻教师的同课异构,是我们矿中和蓼河外国语学校的一次教学交流活动。以下是我的听课和研讨交流的笔记。

先讲课的是曾庆锐老师。今年刚上班,才几个月的历练,课堂就已经板块清晰、形式多样、重点突出,非常难得。

下面是我的边听边悟:

导入:

(这堂课让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安排课堂环节设置的逻辑

曾老师上来是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项目:给文字选择乐曲配音。

文字内容是一次战前动员讲话:“勇士们,再过一个小时,这里的飞机将飞向战场,你们将与世界各地的战友并肩作战,你们将参与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空战!”

(这个设计很有创意。它能够引领学生打通音乐和语言。但是这个出现的位置或者说在课堂上的时间点值得商榷。因为课堂伊始,学生预习的基础是《月光曲》,这个项目出现对他们来说就非常突然。另外这个设计的内容也与文本关联不大。如果想用它来训练一下的话,我认为可以放在后面学习完课文的时候,作为一个插曲,来体会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当然,这个任务难度不大,因为给出的选项区别太大了,很容易选对。但也正因为难度不大,所以,它的训练意义就减弱了。只能用作初步领略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曾老师出示学习任务板块:

1、文之美2曲之美3情之美

(板块设计由文字之表探及乐曲、情感之里,体现了曾老师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之后再一次设任务驱动学习:请把拼音送回家(希沃软件)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字母拖拽到正确的位置,使之构成正确的读音。利用了高科技,挺好。不过,这个环节放在开始比较好。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刚刚给文字配完音乐,正好可以导入课文学习“音乐可以帮助语言表达感情语言也可以帮助音乐描述情境。让课堂环节衔接紧凑。中间插入拼音训练,就割裂了这种感受,浪费了导入设计的效果。)

接下来是“初听曲中音”

任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遗憾,此处我认为应当用出声朗读的方式来带动学生进入文本。一是因为这篇课文很短。只有几百字,读完也就需要一两分钟。

二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能采用出声读的方式,就不要采用默读的方式。因为默读是等到七年级甚至更高年级才需要训练的项目,六年级还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其理性思维能力还很欠缺,需要感性的活动来带动学习。默读过于抽象化了学习方式,不太适合六年级的小朋友。这降低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还有,朗读可以给课堂带来活泼放松的气氛。孩子们普遍能从朗读中找到学习语文的趣味和自信心。所以,只要有可能,无论教哪个年级的语文,都还是尽量要让学生多出声读才是。这也是一个经由感性接触来习得语言的过程。

另外此处概述课文,学生回答不够简洁,教师应当有所指导,比如按照记叙的六要素等。

继之是“品读曲中情”

任务:细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何弹完一曲又弹一曲?提示: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此处教师在提问的基础上,屏幕展示出三个方面:

兄妹俩的对话——手足情深

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知音难觅

清幽的环境——激发灵感

首先说此处老师仍然是采取让学生默读的方式是一个让课堂继续沉闷的遗憾设计也许教师是为了节省时间但是不管怎样语文课的朗读训练和朗读指导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比如八九年级我们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到分析课文上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对于如此简单易懂的文本如此设计课堂是遗憾的这也是我在年轻时常犯的毛病不管学生如何学只想着怎么让自己的教学流程顺畅过程怎么省事怎么来以至于整堂课都闷着上下来的情况也有的是

还有教师要有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功一个老师应当怎样指导朗读我从王君老师的课得到很多启发总结下来有及时地表扬善意地否决情感地激发朗读要素地指导利用竞争意识话筒给孩子对于读得好的孩子一定要及时地准确地表扬他使他得到激励获得成就感对于读得不好的孩子要会善意地最好是笑着指出来他读得不够好不够卖力不够投入不够逼真都可以说

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让学生朗读两个骗子说的话时学生读得随便不让我满意我是这样说的,用手指着他们:你们呀,全都是一群不称职的小骗子!哈哈!你们现在要用声音告诉我:你们全都是称职的小骗子!特别精明,特别善于欺骗人!接下来,学生就读得惟妙惟肖了。“夸”他们,现在都算得上是称职的小骗子了!不过小心,再精明的骗子也会被识破的呀。所有的孩子都哈哈笑了。课堂极为轻松活泼。

还有,教师要用情感的力量激励学生去朗读,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爱憎分明而又心思细腻,教学语言表达既要有专业性、针对性又要接地气,足够引发学生读的欲望。

还有,充分相信孩子们的竞争参与意识。比如,下一个谁来挑战他?比如,谁再来试一下?

比如,还有想来表演的吗?这样,一浪更比一浪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才能浓厚起来。

最后,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话筒递给孩子。让孩子的声音响彻课堂,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成功。

接下来“赏读曲中景”

任务:出示“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

根绝课文的描述给图片排排序。(思考:这个地方有创意,但是对于训练语言起到的作用不大。图片不是最重要的。图片只是一个点缀,重要的还是朗读训练。用不同的朗读来表现乐曲的内容。老师要为朗读创设一种氛围的时候可以使用图片做引领。课堂末尾老师是这样做的,朗读效果就特别好。)

合作探究

任务:小组交流:赏析第二三副画面

(提示:抓住关键词,想想画面,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为两幅图命名。)

我的思考:此处环节设计适合八九年级大孩子,不适合刚上初中的六年级小孩子。老师应该示范怎样抓关键词,或者设计支架赏析关键词,比如调换、颠倒语序、句式变换等等。

此处我们看一组师生对话:

生:穿、(老师提醒圈下来)

生:轻纱似的微云

师:这个曲子的特点是

生:柔和

师:读出那轻快的波动。

(此处教师应略作示范)

生读,语速快。

生:刮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动词呢?比如刮、卷、涌,读出来。

此时,学生的语速快表现力不强。

又换一个学生,读得比刚才同学较好,老师没有夸奖就让他坐下了。

又换一个学生,再读,还是语速快。表现力不够强。

老师这时忍不住示范。但是直接由对话进入了示范,显得随意,不够郑重了。

接下里,配乐朗读,读出对《月光曲》内容的描绘,

齐读,特别精彩,是整堂课最精彩的地方,教师应该大力夸奖!可惜没有。很遗憾。

我们眼里应该时刻有学生。不是说说玩的啊。我们经常把学生的需要忘记,真的是我们课堂的常态。我们应该反思。

此时,教师引入课外资料:

悟读作曲人名家评论月光曲)

有的说是表现了贝多芬的失恋

有的说是为安慰女孩丧父

有的说是表现贝多芬的人生感悟

这个资料很好,但是,应该让学生猜一猜、评一评,这些评价对不对?只是引,而不用,资料的价值就没有发挥出来。

最后的一个环节设计可圈可点!

任务:听音乐《苗岭的早晨》

结合所学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分享一下。

评:这个环节特别精彩。重视了学生的发展。课堂延伸到生活,重视了提高素质。

课下把想象完善一下。写出来更好。

教师补充完板书:

月耀大海——高昂

月穿微云——轻快

明月初升——舒缓

总体反思:

我们看一堂课看什么?从学生角度看的话,主要看两个问题1学生参与了什么2学生收获了什么?

看一节课看老师的话,我们看什么1老师准备了什么2老师重视了什么3老师教会了什么?总之,老师要围绕着学生转。

那么我们看,这节课大致还是学生为着老师转,学生的听说读写还都不够充分。不过,这对于一个刚入职几个月的年轻教师老师来说,实在也是要求过高了。

曾老师是很优秀的,前途可期!

第二节是我们矿中马银萍老师执教的。

简单几句话导入课文(节省时间,实用)

了解作者。

评:这个环节还是很传统,没有基于学生的感受设计。好像一下子砸下来。有点不太好接受。最好的办法是放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用课文内容来证明这是一个乐圣。在这之前解释一下乐圣的含义,特别是“圣”的含义。

检测字词预习,

齐读

谱写,钢琴,恬静,断断续续,茅屋,等

(此处有走过场的感觉,也没有新意。不如问一下学生:哪一个词语你觉得最难掌握?

这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或者用所给词语造一个句子,概括课文内容。总之,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嘴巴活动起来,而不是一个等待装知识的容器。)

接下来——

读懂一个故事(这个环节比曾老师的默读要好。)

任务: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但是这个环节设计,不如师生共读,因为课文很短,师生读要不了多长时间。老师可以说:我来检测一下咱们班的朗读水平,看看和别的地方小朋友比谁你们谁读得好。

读中或者读完顺势指导朗读。朗读指导自然融进课堂: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甚至停连。

朗读落脚可以是:告诉孩子们,要想真正读好一篇文章,还需要对课文深入地理解才行。

下面顺理成章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生概括课文内容。不够简洁。

教师指导了如何简洁。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很好!

引入资料明即兴创作

局部探究——读懂贝多芬

任务: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贝多芬?

教师口头提示:可以找动词等。(其实口头提示可以打到屏幕上。另外,此处缺少示范引领。)

这个地方再次重申支架设计示范引领非常重要

学生提出关键词。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选了两组分别表演妹妹和哥哥的对话。第二组明显比第一组要好。这就是竞争意识的作用。

师:还能够看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推进)

引入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

重点研读——读懂月光曲

任务:认真读7——9自然段,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俩各有什么反应?

请用——画出文中实在的事物

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穷兄妹俩的联想。

任务:给第九段划分层次。你如何划分?这个设计是好的。它能启动学生对文本的观察和思考。

任务:给图片命名。

这个设计不好。把思考基点放在了图片上。应该直接根据划分层次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来命名。然后再出示图片,渲染情境,引导朗读。

建议,这个地方除了教学本段内容,可以拓展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句。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把短文教长,渲染情境。感受对于月光不同的描绘。

语文课堂,一切思维应当从言语出发,再回到言语。这里犯了从图片出发,或者图片干扰的毛病。这是我们运用多媒体资源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人质疑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也是因为这一点。

图片只适宜于促进理解和情境渲染,而不适宜用图片代替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

因为,用声音表现出三个层次语言内容的不同,才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师生配合朗读

此处挺好。可惜,如果放在开头,更好。因为课堂到了最后,朗读不再是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应当放到理解并升华主旨了。

任务:配乐《月光曲》选段,听,是哪一幅画面。

评:设计挺好。不过放在前半部分比较好。因为难度很低。如果开头来听,听完师生配合读课文,会非常好。而把介绍作者,乐圣放在课堂中间。“为穷苦人造福”的贝多芬名言联合起来使用,思考穷兄妹这一身份给贝多芬带来的创组影响,从而感受音乐家的伟大情怀。这样价值观的塑造就顺理成章、自然无痕。

本课也可以联系我国一些著名的钢琴家。我国的钢琴事业发展比较晚。

我们的艺术家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啊。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联系当下的一些劣质艺人被处罚的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课文的第九段对于月光曲的描绘有着很强的人生隐喻意味,如果能够联系到冰心的《谈生命》更好了!生命就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乐曲从轻柔舒缓到激越昂扬。多么像一个人从童年长到少年再长到青年,他内心的波浪层次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这样,课堂的思想意境就深邃了。不再只是停留在一片文章上了。

任务:看着图片说出课文内容。

评:这个环节特别好,图片用得恰如其分!比前面环节使用得好!因为这个图片没有附加语言。而让学生使用语言描述。这个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都要这样使用图片和视频。

就是我们的任何多媒体资料都必须以最好的方式在最好的时机来帮助我们训练语言。

任务:听音乐写联想。

这个设计很好。现学现用,训练联想与想象。

教师明确,没有标准答案,任你自由想象联想。

吴庆林教研员评课:

吴主任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审美教育的学习目标说起。说《月光曲》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开这两条线。关键体会到语言之美。表扬了两位老师的重点把握精准、设计新颖的优点。然后提到了最近流行的语文教学热词:基于学情学法意识支架理论

基于学情。我们教师备课要有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学生能力,学生素养,学生需要”来设计课堂。

吴主任打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对于《月光曲》不同的任务要求,一个是六三制的教材,一个是五四制的教材。他说,不同学段,课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五四制教材,把六年级划到了初中。但小学语文是敢想敢说敢写就够了。初中要教给他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

学生的需要,是我们课堂的定位仪。

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关键能力、积累必备知识?

语文课堂应当用语文的方式去思考,去表达。

吴主任说:单元提示中的要求是这样说的,要通过语言体会音乐艺术之美,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例如七年级还有《天上的街市》。

要在语文课上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品味,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

关于月光曲如何诞生的故事。训练任务可以设置为:通过文字转述、口语表述的方式进行。

想象和联想,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一个点。要知道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语文课要打通语文和生活。

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具体操作可以靠教材,还有教师教学用书。

再看学生的收获

咱们的课,学生在课堂上做的是什么?吴老师说他个人理解,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获得多;不是指课堂容量。基于学生的收获来设计。有的老师提问题后,不过5秒钟,就让学生回答,那么短的时间内,学生能干什么呢?

学生语言组织很困难。老师先让他在小组交流一下,展示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小伙伴之间的促动和诱惑,比老师的启发要好得多。

支架理论

避免知识孤岛。前后要勾连起来。

每一环节都应当是课堂骨架的一部分。课堂要有一个“骨”。

前面后面能不能关联起来。还有就是,老师关联了,学生那里有没有架构起来。建立完整的知识链条。形成知识互联。

比如字词的掌握,融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要关注学生的反馈。而不是走过场。

看一堂课,看参与到老师的活动里面的,回答老师问题的,和老师互动的有多少人?看互动。就能看出这堂课的实效。

基础年级语文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吴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优盘内容“中考命题研究之现代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中考命题和我们平常语文教学训练的密切关系,单元目标,课后练习,都是我们要重视要利用好的。不能只是公开课重视设计,平常的课也要设计好,研究中考模式,优化课堂设计。

夏校长评课

收获很大。

两个青年教师素质都很好。讨论很热烈。

到现在咱们的目的都达到了。

我都同意并且十分赞成。

语文虐我千百遍,我爱语文如初恋。

语文平时该干什么?

吴主任听课还拿着教材,从前到后顺了一遍,看课标,看课前课后要求,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语文学科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意识,要有独特性。

语文担负着很重很重的教学任务。

想象、联想能力,情商教育,语文没有的话,其他的学科做不到。

在课堂上抓紧读啊,抓紧写啊,抓紧想啊,像潮水一样抓朗读,客气什么,一波又一波往前读啊。

像今天的课,“为什么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最后好像也没明确。这就来源于读得不够。

读得不够,就产生不了感情,产生不了感情,就不会有思考,就无法投入,无法解决问题。

兄妹俩眼前像做梦一样,大音乐家竟然来到了眼前,来到了他们家中,实现了,何等的激动,何等的感慨,何等的幸运!

语文课不能急功近利,要扎扎实实,一点一滴,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些培养。

夏校长说,:三十四年了。自己当年第一次讲公开课就讲了《月光曲》。价值观的培养,联想想象的培养,没有比它更好的课文了。

语文课堂上,要有激情,要争论。

夏校长还发出了灵魂之问,第二堂课你们干什么,难道说这一堂学不会,回去再找补?

时间不等人,孩子不等人啊。

语文教学,要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教,不顾一切地引领着孩子读,不顾一切带动孩子思考。

营造情境: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遇到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体会到艺术的高超,思想的博大,情怀的博大,然后,才体会到音乐艺术的伟大。

把语言变成画面,把语言变成想象

让学生争辩,争论,说,朗读,初读、研读、美读、海浪一样哗哗向前冲着读,读出语文的情怀,语文的美感,语文老师要特别讲究课堂美感。

你想培养高尚的灵魂,你自己就是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你想传授优美的意境,你自己先要优美起来。

我的感悟

教学设计,一切从孩子们出发;教学资源,一切从自己出发。

 这是一次人数少规格高的教学研讨会。我很荣幸地被推举为发言人。至此,我已经三次在区内

教学研讨会上发言了。我将继续努力研究语文教学,对得起“语文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注:

另外,借本次研讨会之机,我还过了一把追星瘾,和蓼河外国语学校的游小云校长以及我们的孙校长合影留念。希望我能踏踏实实向两位优秀校长学习。游校长是首师大博士生哦。我们孙校长培养的女儿是省级优秀级别的哦。在这两方面,我都还需要特别努力。我希望自己不以头白为借口停下前进的脚步,像我的专业领路人王君师傅一样,永远青春洋溢、永远朝气蓬勃地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以报答这个令人感慨万千的伟大的时代!

仅以此,作为对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纪念。

希望因为我,语文的花园更精彩!李亚平2021.12.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组评课稿集 (
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提问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语文教学必知“十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