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乳腺疾病

2022-08-12 07:20·为您解忧中医养生

一、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大多数发生在产后哺乳期,尤其以初产妇为多。特别是在哺乳最初的3-4周内易发病,常常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

1、病因病机

中医将急性乳腺炎称之为“乳痈”,多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血涩不通或乳汁瘀积而成。

急性乳腺炎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经由乳头上行到乳腺小叶,使得细菌在局部繁殖扩散到乳腺实质,引起乳腺脓肿。特别是乳汁排出不畅,乳腺小叶中有乳汁潴留时,细菌更易在局部停留繁殖。而乳头破损、皲裂又使细菌容易上行感染。

2、临床表现

初起乳房出现硬结、胀痛,乳汁流出不畅,全身可有恶寒发热。患侧乳房增大,继则肿块增大,皮肤掀红,局部压痛及搏动性疼痛,患侧的腋下淋巴结常有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如局部硬结变软,脓肿即已形成,需及时排脓,以控制炎症反应进一步扩大。

脓肿的临床表现与其位置的深浅有关,位置浅时,早期有局部红肿、隆起,而深部脓肿早期时局部表现常不明显,只以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为主。

脓肿可以单个或多个形成,可以先后或同时形成,少数患者可两侧乳房均发病。

脓腔有时可自行破溃或脓液经乳头排出。严重时可侵入乳腺后间隙中的疏松组织,形成乳腺后脓肿,这样深部脓肿破溃需一段过程,并且感染不易控制。

3、治疗方法

因针刺放血疗法有清热解毒,通乳散结的作用,并且三棱针在脓肿已形成时又是直接排脓的工具,所以用三棱针治疗乳腺炎简捷易行疗效可靠。

急性乳腺炎的早期,常因乳汁排出不畅,而形成硬结,临床治疗时要按结块的方位分布,细心查看乳头上该方位的乳腺是否通畅,常可见阻塞的乳腺开口处有一白色的堵塞物,要用三棱针轻轻挑开,并用手轻轻揉挤硬结,让乳汁从原先不通的输乳管中流出,这样就能使早期因乳汁流出不畅形成的硬块消散。

并可用中号火罐用闪火法吸拨乳头,在负压作用下,乳汁被吸出以利乳腺的通畅。

急性乳腺炎在脓肿形成时,触摸硬结已变软,脓腔位置较浅时,可用大号或中号三棱针直刺脓肿处,脓腔面积小可只刺一针,脓腔面积大可刺2-3针,让脓液顺针孔流出,用手轻轻挤压,帮助脓液排出。

然后选择适当的火罐,面积大时用大、中号火罐,面积小时,用小号火罐吸拔,能很快吸出脓腔中的脓液,有的可达100-200ml。

如一次脓液吸拔不彻底,可于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分别在原针孔处,用三棱针扩刺一下,再用闪火法拔火罐吸脓,当脓液变稀薄或有血液混在其中时,表示感染已控制,脓液已基本排完。

这样排脓比乳房切开排脓对组织的损害要小的多,而且不要放置引流纱条,以利病情尽快转归,一般3-6天脓腔就能修复,此时乳房红肿热痛消散,产妇又可喂乳。

治疗急性乳腺炎不论从硬块形成,到红肿热痛期和脓肿形成时,都要用三棱针刺血治疗,主要选取患侧曲泽穴处的肘正中静脉出血,出血量在20-40ml,还要点刺肩井穴,进针深度约0.5cm,刺后拔罐10分钟。

另外在红肿热痛时,要在乳房肿痛的包块周围,选取显现的静脉血管点刺出血加拔火罐,以达通瘀散结之目的。

如早期采用此方法治疗,一般一次即愈,而红肿热痛时除刺血外,还要配以中药清热解毒、舒肝理气、活血散瘀之方剂,并在局部用如意金黄散或鲜蒲公英捣烂外敷,刺血一次后可间隔3-5天再刺血一次。

在脓肿已形成时,三棱针排脓中也要配以中药托里透脓之方剂,对体质虚弱耆要注意补益气血。

4、验案举例

例1、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期)

费xx,女,27岁,合肥市三里庵园林局宿舍居住。

病历摘要:2002年12月14日初诊,产后喂乳,乳头破损上行感染,引起右乳房肿胀疼痛伴包块半月余。经药物治疗疼痛红肿未控制,12月10日查血,WBC16.4x109/L,N0.824,L0.176,5天前住院治疗,予青霉素、氨苄青静脉滴注,内服清热解毒、祛瘀散坚中药,并拟予切开排脓,患者经他人介绍始来刺血治疗。

T37.4℃,HR88次/分。心、肺(-),双侧乳头破溃结痂,右乳房体积增大,内上象限皮肤掀红,触痛(+),可触及20cmx10cm之肿块,肿块上方已变软。左乳房下限内侧可触及3cmx3cm硬块,压痛(+),局部肤色正常。

双乳揉挤时乳汁排出,但两侧肿块方位的乳腺均不通畅,无乳汁排出,大便燥结,饮食、睡眠较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紧。

血常规:WBC10.6x109/L,N0.736,L0.264。

治疗经过:12月14日第一次治疗,三棱针刺血,取穴右曲泽,血止拔小号火罐,总计出暗红色血30ml。

因右乳上限内侧脓腔已形成,用三棱针快速直刺脓肿最软处1.5cm深,针退脓出,用手轻轻挤压,排出黏稠脓液,然后再用火罐吸拔排脓,共排出脓液约20ml,患者自觉痛胀减轻。

用棉球轻擦右乳头,使乳头上堵塞乳腺的小痂脱去,让乳汁排出,并配以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中药汤剂3剂,水煎服,一日2次,局部用金黄散外敷。

2天后复诊,右乳房肿胀明显好转,内上象限肿块变小,皮肤焮红减退,又刺原针孔火罐拔脓,排出脓液10ml,并在红肿坚硬处点刺出血,再用火罐拔出血l5ml,因左乳房内下象限有硬块,在左步廊穴处静脉点刺出血,拔火罐再吸出血约10ml。再点刺双侧肩井后拔中号火罐。

于12月18日三诊时,右乳上限内侧红肿已退,包块减小,压痛不明显,用火罐再吸拔脓肿处,只出一点血水,脓液已排尽,患者回去后已能喂乳。

12月21日复查,右乳房肿胀疼痛均愈,局部硬块逐渐减小,左乳包块已消失。

产妇很高兴免去开刀的痛苦,6天之内使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康复,而且又能用乳汁喂养婴儿。

例2、急性乳腺炎(红肿疼痛期)

蒯xx,女,32岁,皖长丰双墩乡戴岗村村民。

病历摘要:2001年4月26日初诊,第二胎产后50天,母乳喂养,数天前右乳房因挤压后出现肿块,近3天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畏寒,食欲减退。

T38.2℃,HR96次/分,WBC14.2x109/L,W-SCR0.244,W-LCR0.756,右乳房肿胀,乳头无破损,外上象限皮肤潮红,局部温度升高,可触及3cmx2em硬块,触痛(++)。

治疗经过:三棱针刺血,取穴右曲泽处肘正中静脉刺出血,点刺右乳硬块处浅静脉血管,总出血量约50ml。轻揉右乳房硬块以促使乳汁排出,并用大号火罐吸拔乳头,吸出奶水约30ml。

口服螺旋霉素每次0.2g,3次/日,穿心莲片每次4片,3次/日。治疗后第二天热退肿消,病情痊愈,又能正常哺乳。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小叶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名小叶增生,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而无炎症性改变,是妇女中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1、病因病机

在月经周期内乳腺同样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的变化,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可使体内激素比例失去平衡,雌激素水平升高与黄体素比例失调,使乳腺组织结构发生增生改变。

中医称之为“乳疠”、“乳核”、“乳中结核”,多因忧思过度、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劳倦太过引发。或因冲任失调,肾气不充所致。治宜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滋养肝肾,调理冲任,并要调整和保持心态的平和。

2、临床表现

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伴有针刺样跳痛。严重时疼痛可累及到患侧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有时乳房胀痛得不能触摸,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乳房内可触及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结节质韧,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有时表现为界限不清的增厚区。有的长期无症状,而有的有明显触痛。

增生组织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较多,也可影响到整个乳房。少数患者可有乳头溢液,为棕色、浆液性或血性液体。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小叶增生症状一般在停经后常自动消失或减轻。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性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

3、治疗方法

应用三棱针刺血方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疗效显著,多于2-4次刺血治疗后痊愈,且方法简单易行。

三棱针针刺出血穴位:患侧曲泽附近的肘正中静脉,乳房病灶处显露的胸壁浅静脉,有的病人还要刺患侧足三里处的胫前静脉出血。出血量控制在100ml左右,间隔半个月治疗1次,并配以逍遥丸、乳核散结片等中成药内服,直至硬形结节消散,乳房胀痛消失。

4、验案举例

例1、乳腺小叶增生

吴xx,女,39岁,皖肥西县山南乡四树村人。

2002年8月5日初诊,主诉:双侧乳房胀痛2年。

现病史:月经史15,6/28-30,22岁结婚,生育2胎,母乳喂养,但乳汁缺乏。于2年前出现乳头瘙痒,经前双乳房胀痛不适,并伴有刺痛,渐不分经期前后均疼痛,痛剧时乳房不能触碰。心情烦躁,不易入睡,经量减少,色暗紫。长期服用增乳药,并用性激素治疗效果不显。

检体:营养良好,面颊色素沉着,乳房外观正常,双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压痛明显。左侧最大结节约2cmx3cm,双侧腋下、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

治疗:三棱针刺血,取穴双曲泽、双足三里、乳房疼痛处显现浅静脉。总计出黑紫色血约100ml,肢体处穴位拔火罐,乳房上的穴位刺后也要拔火罐。内服逍遥丸(浓缩型)每次6粒,3次/日。

8月22日二诊,双侧乳腺增生结节明显缩小,左乳最大结节减至1cmx1cm,压痛亦减,继续刺血治疗。

10月6日三诊,平时乳房胀痛已不明显,上月行经前右乳房无胀痛,但左乳房仍有刺痛,经行后即消失。刺血治疗取穴曲泽(左)、足三里(左)、左乳房疼痛处,出血量约40ml。

11月26日四诊,现月经量正常,心情无急躁,睡眠安稳,惟经前左乳房仍有刺痛感,双侧乳腺增生结节消退,无压痛。

治疗:三棱针刺血双曲泽穴、膻中穴,左乳外上方显现静脉。出血量约60ml,血色已转暗红色。

经过5次刺血治疗后,2年的乳房胀痛消失,面颊部色素沉着退尽,患者精神负担解除。

三、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中常见的肿瘤,发病年龄以20-30岁最多,是一种良性乳腺肿瘤。

临床上大多是单发,但也有部分病例可以多发。纤维腺瘤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肿瘤很少发生于月经来潮前及绝经后。

纤维腺瘤的大小不一,大都是卵圆形,有的为分叶状,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容易推动,不与皮肤及胸肌粘连,腋下淋巴无肿大。纤维腺瘤生长缓慢,但也可以在妊娠、哺乳期或绝经前期迅速增长,部分可恶变为分叶状囊肉瘤。

1、治疗方法

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刺血治疗法则基本上同于乳腺囊性增生,选取剌血的部位大体相同。

2、验案举例

例1、乳腺纤维腺瘤

高xx,女,28岁,皖颖上县鱼塘乡新庄村人。

1989年8月9日初诊,主诉:结婚4年未孕,发现左侧乳房包块3年。

现病史:月经14岁初潮,经期多推迟,于24岁结婚后月经一直紊乱,经量少,色黑紫,经前乳房胀痛,有时痛及肩、肘部。常有头痛,平时脾气暴躁易怒,经前更甚,时有失眠,因不孕行妇科检查发现左乳纤维腺瘤。

检体:形体消瘦,面部褐色素沉着,左侧乳房外侧可触及一4cmx5cm卵圆形包块,表面光滑,能移动,无明显压痛,左腋下淋巴无肿大。腹部平软,未及包块,耻骨上方压痛(+),舌质红,舌边有紫斑,苔薄微黄,脉细弦紧。

治疗:三棱针刺血双足三里、双曲泽、双太阳,出血约100ml。内服养血安神片每次4片,3次/日,复方丹参片每次2片,3次/日。

9月2日二诊,刺血治疗后头痛未发作,左乳纤维腺瘤明显减小,约为2cmx2cm包块,急躁易怒亦好转。继按上法刺血治疗。

10月4日三诊,面部褐色素减退,体重增加,经期前急躁和失眠减轻,此次月经量、色均正常,左乳房圆形包块基本消失。又按上法刺血治疗。

在第二次刺血后当月停经受孕,左乳腺纤维腺瘤完全消失。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分享
上海热线健康频道—— 预防乳腺炎的七种自我防治手段
丝瓜瓤让乳汁更畅通
刺血治百病丨乳腺增生病
乳汁堵塞娃娃闹,丝瓜一根见成效
如何呵护乳腺健康呢?葛洪易老师: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