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84岁所写《陋室铭》,堪称500年来“天花板”,后人学了一辈子,仅得皮毛!

文徵明是书法史上的“奇人”,“奇”在什么地方呢?明代文学家王世懋称:“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且不说古代书法家能不能活到90岁,即使有如此高寿,还能写出蝇头小楷者,只有文徵明而已,所以当时人把他称为“神仙”。

就是这么一位“仙人”,却有一个极为平庸的“开局”。文徵明生于苏州一户世家大族,祖上出过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文家累世为官,到了文林这一代已经积攒了丰厚的家业。明成化六年(1470年),当文徵明降生时,家人极为喜悦。

文徵明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文徵静自幼聪颖,但只比他小一岁的徵明却表现得极为不同,在哥哥的衬托下,他就像是一个“智障儿童”。不仅七八岁时还不能说话,甚至直到10岁还没有入私塾学习。但文父并没有因此担忧,反而认为这是大智若愚。

事实确实如此,号称“神童”的文徵静、唐伯虎,最终不论是寿命,还是艺术成就,都被文徵明压了一头。虽说“幼不慧”,但文徵明颇为勤奋,且有沈周、李应祯等名师指点,文嘉回忆父亲每天都在写字画画,有时候一天就能写十本《千字文》。

文徵明属于“后天发力”的书法家,别人的创作高峰期一般是三十至五十岁,而他传世佳作,却集中在五十岁以后。在他84岁时,完成了一卷《陋室铭》,此作堪称500年来的行书“天花板”,字字超凡入圣。明末以来学文徵明的书法家很多,但大多只能得其皮毛,原因就是文书法中的“书卷气”“君子气”是无法复制的。

文徵明行书取法于赵孟頫、米芾、《淳化阁帖》以及“二王”,由宋元而入晋唐,这卷《陋室铭》共9行、9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此帖兼取“赵体”行书与《圣教序》笔意,起笔尖锋,行笔从容不迫,中侧锋并用,笔势翻飞,绞转自如。调锋、绞转处有赵孟頫之灵巧,而笔势内擫、一搨直下处则取羲之笔法。

倪涛称赞文徵明行书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序》”,文徵明不仅继承了魏晋笔法,又能将温润如玉的君子气和饱读诗书的书卷气移入其中,不仅能以严谨丰富的笔法取胜,又能以平和简静的气韵摄人心魄,这种“文人书法”是后人无法模仿的。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千古名文,配上“江南四大才”“谦谦君子典范”文徵明的书法,可谓书文俱佳、相得益彰,不仅适合作为行书入门法帖,平时放置在室内也会令满堂生香。

而今,我们将这件藏于北京故宫的《陋室铭》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用市面先进的技术,达到了与真迹相差无二,笔画、墨色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4位大书法家《陋室铭》书法作品,你更喜欢谁的?
15位书法家写《陋室铭》,哪幅最美?
文征明86岁的行书,是苏轼之后又一文人书法家,影响400年之久
不只是书法家,他还是元代文化的一面旗帜!
文徵明写这卷行书,用上了70年的功力!笔笔都有王羲之和赵孟頫的影子,放大来看也无败笔!
书法教材|明朝书法家董其昌《行书笔法举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