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民用14年,编成的王羲之“字典”,被一“专家”学透,400年无人能敌

李世民对于王羲之的热衷程度,是每个学书者有目共睹的,他曾倡导全民学习“王书”,从民间收集王羲之真迹,保证了“王字”的知名度和流传。

当然这些都不是“核心亮点”,李世民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命人对王羲之法帖,取其精华、舍弃糟粕,编成多达千字的范本,并摹刻上石头,流传至今日。

例如家喻户晓的《圣教序》,以平和儒雅之风,展现“书圣”笔法的多变从容之美,浩瀚的篇幅也让大家一次性学个痛快,发挥出“集字”的优势,成为书法人的必备之作。

除了《圣教序》还有一件“旷世神帖”,是李世民耗费了14年,编成的王羲之草书“字典”,此作就是《十七帖》。

《法书要录》中曾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

此作是从王羲之写给好友周抚的298封信中,选取的草书精华,卷中包含《远宦帖》、《游目帖》、《郗司马帖》以及《儿女帖》等等,全文共计1166字。

不过这件《十七帖》目前仅有拓本传世,拓本的墨色枯润、运笔节奏、笔法转变等技法,不够鲜明清晰,尤其是草书篆刻难度大,点画精准度会有所不足。

因此若想要参透古人精湛纯正的“草法”,还是要从后世名家临摹的墨迹真本下手,历史上学过《十七帖》的书家不计其数,像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都曾学过。

其中真正将其“学透”的就是朱大有,他历史记载极少,明朝时期人物,一生痴迷于书法,精研王羲之法帖,尤其对《十七帖》颇为钟爱。

如同“专家”一般,细细研磨每一个点画,因此他写的《临十七帖》,与原本最为贴近,以纵引之势,彰显草书飞动迅疾的风姿,笔势爽利洒脱。

不会刻意的简练笔画,保持拙朴古雅、率真自然之态,字字遵守“草法”,坚守强健笔力跟协调章法,在流动的节奏中追求静态,风韵萧散平和,给人冲和静谧之感。

这种“形神兼备、风规自远”的功力,从明代至今的400年里,无人能与之匹敌,甚至还能超越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

时常临摹,可以帮助大家建立完善正宗的“草法”体系,在书写时保持劲力凝炼沉着,点画规范精准,不会有飞浮板俗之病,呈现出典雅中庸的魏晋风姿。

同时若能将此作学会,之后无论是临摹“二王”的草书法帖,还是后世以魏晋笔法发迹的张旭、孙过庭、智永等人的草书,都能顺势而为、体察入微。

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朱大有的《临十七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此品还有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的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随身携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便于初学王羲之草书的法帖(草楷对照)
由楷化行的好途径:临摹他的法帖相当于楷书行书都学了,一举两得
略论孙过庭《书谱》墨迹的艺术价值
欣赏书法
陈忠康关于二王书风的讲座(三)
孙过庭书谱释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