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漠中挖出的“破纸”,竟揭开“欧楷”真容,书坛“写错”了上百年

米芾曾说石刻不可学”,启功先生也劝诫“半生师笔不师刀”,种种言语都在警示学术者要临摹墨迹本,不能在碑文拓本中徘徊不前,那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说法呢?

有人说拓本点画缺乏精准度,有人说碑刻不具备节奏感,确实这些影响因素说的对,但却没有点破“拓本不可学”的核心。

其实拓本在字形上,跟墨迹本相差不大,它是由古代工匠篆刻到石头上,他们大多具备识字与辨读能力,外形轮廓把握基本没有问题

但精髓的笔法却丢失了,我们都知道笔法是古代名家不能传授的“秘密”,仅在师徒和家族间流传,工匠们自然参悟不透,所在无法将笔锋的翻转势态,和入笔、收笔的角度变化展现出来。

就像王羲之常爱在入纸后迅速调转笔锋,其笔画大多会有一个小圭角,董其昌也是如此,但拓本无法显现,因此临摹者体会不到气韵,和灵动之变。

也正是这项原因,导致当代人临摹的字帖,与先辈写的原貌有所出入,例如唐代最经典的“欧楷”就有此问题,书坛“写错”了上百年。

对于“欧楷”大家在临摹拓本时,受到刀刻的影响,只停留在峻拔肃穆中,却忘记加入温润秀丽的流畅风姿,生出了寒俭死板之病。

因此学“欧楷”一定不要从碑刻下手,那么欧阳询有墨本真迹传世吗?其实还真有一件,它就是在大漠中挖出的《敦煌遗书》

1900年王圆箓发掘了藏经洞,它也随之重见天日,可惜由于埋藏年代久远,出土时成为一张“破纸”,好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目前残余200多字。

卷中字体润丽遒劲,虽然结字跟转折处,依然保持着方严峻整、刚健肃穆的势态,但笔势上多了几分圆融和灵动,笔画时而凝炼如“高山坠石”,时而轻盈流转,散发出温雅清逸的气度。

例如文中的“天”,横画跟撇画上,于利落沉劲的运笔中,多了几分曲折弧度,不是单调的坚守平直匀称,产生些许的动势效果,给人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破除“欧楷”不可学的流言。

让人遗憾的是敦煌藏经洞现世后,被外国人“盯上”,仅用500块大洋,就选走了上万件文物,此作也不慎被伯希和带到法国,目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虽然《敦煌遗书》仅残余200多字,但它们却揭开了“欧楷”真容,还原欧阳询用笔的翻转提按变化,时常临摹,可以强化控笔功力,把险绝跟平和把握好,写出灵活生动的“欧楷”。

而且若将此作学会,掌握好“欧楷”笔法,之后可以对照其他拓本的结字框架,再将用笔填入其中,一样能重现唐人之美,在“欧楷”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欧阳询的《敦煌遗书》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等,都清晰可见,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楷滕王阁赋(拓本)
欧楷拓本 《滕王阁赋》
欧楷 滕王阁赋(拓本)
欧楷《九成宫》翁方纲旧藏宋拓本
据说这篇欧楷拓本有疑问,我也想知道
夏献征书欧楷 重建滕王阁记(拓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