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智战争】“古越龙山”的对手不是其它黄酒品牌

作者:张知愚   订阅号:心智战争

如果你给“古越龙山”定位,你的答案是什么?因缘际会,收到这样一个命题作文,正好可以检验一下定位学习所得。

这次我不再从理论到案例,也就是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用案例去证明。而是换一个套路:先提出案例或答案,再用理论去检测。

1、黄酒中的茅台,古越龙山。

这个定位如何?在古越龙山的官方介绍里,曾经提过在黄酒品类里,古越龙山的地位和白酒中的茅台一样。这个是事实,古越龙山是黄酒品类的第一品牌,第一个上市企业。

尤其是在面对同行业会稽山黄酒的冲击之下,似乎有必要重申自己的领先地位。

古越龙山是事实上的黄酒第一品牌,会稽山的做法是,利用“绍兴产黄酒”的已有认知,告诉心智会稽山才是正宗的绍兴黄酒。

如何应对?坐视不管,似乎也不能就这样被会稽山占自己的便宜。针锋相对,不仅可能有失风度,引起消费者反感,甚至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会稽山进而认可和接受他。

在“饮用水行业的心智战争”中,我提到过品牌应对公关危机的正确做法:面向消费者而不是竞争者,针对竞争者的战术,向消费者宣传自己,同时绝口不提竞争者的名字。

具体的做法可以移步“饮用水行业的心智战争”,看看农夫山泉和里斯中国,是如何应对公关危机的。

这样一来,古越龙山要应对会稽山的挑战,办法就很明确了:古越龙山,唯一上市黄酒企业,始于1664年。比对手创始早近一百年,又是上市企业,不论从历史悠久还是科学管理,都远远胜出。

那么“黄酒中的茅台,古越龙山”是不是就是一个好的定位?不是的。因为古越龙山的对手不是其他黄酒,而是白酒、啤酒和葡萄酒。

正如王老吉的对手不是其他凉茶,而是其他饮料如可乐、汽水、纯净水等。摩拜单车的对手,也不是哈罗单车、小黄车等,而是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的真正定位是新的出行方式。

因为黄酒并不是一个主流的酒水品类,在餐饮聚会上首选的是白酒、啤酒、葡萄酒。如有疑问,查阅各大代表品牌的销量和市值就可以了。如果古越龙山打出“黄酒中的茅台,古越龙山”的定位,只能命中对黄酒已经有好感的人群。

而其他人群会继续选择白酒——茅台、五粮液、红花郎,或啤酒——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等,或葡萄酒——该品类还没有形成固定战略格局,心智选择没有标准。

也就是说,古越龙山是黄酒品类的第一品牌,应该容纳竞争,做大黄酒品类。那么他就应该给心智一个选择黄酒而不是其他酒类的理由。所以“黄酒中的茅台,古越龙山”不是一个正确的定位。

2、最适合中国人的酒,古越龙山。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世界三大发酵古酒黄酒、啤酒和葡萄酒中,唯黄酒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以素食为主,基本体质偏寒,黄酒温润平和,柔美甘醇,实为中华民族而设。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酒就是黄酒。

这个事实,似乎可以引出黄酒最适合中国人的概念。华人心智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认知,所以飞鹤奶飞定位“更适合中国宝宝”,方太电器定位“更懂中国厨房”,真功夫定位“营养还是蒸的好”,王老吉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

全世界唯有黄酒起源于中国,那么黄酒最适合中国人饮用,就是一个顺水推舟地事实了。并且有飞鹤奶粉等品牌的成功在前,“更适合中国人饮用”这个定位是不是可以成为古越龙山的定位?

我在“有些定位很好,但不属于你”中提到,有些定位是很好的,但是因为竞争环境的原因,而不属于你。

比如当沃尔沃占据安全的定位之后,事实上更安全的奔驰再宣传自己的安全特点,已经于事无补。比如可口可乐已经占据正宗可乐的定位之后,非常可乐的生存就岌岌可危。

那么为什么“最适合中国人的酒”这个定位不能成功呢?因为啤酒和白酒已经喝了一百多年了,没有人产生白酒啤酒不适合中国人的认知。

而奶粉行业,因为品类的特殊性,能够激发心智的不安全感,所以能够成立。真功夫的对手,是肯德基麦当劳,洋式快餐以油炸食品起家,不可能放弃油炸食品。

古越龙山的对手,是白酒和啤酒等,消费者不可能认为喝茅台喝青啤会不适合中国人体质。

类似的错误,还有“熟水凉白开”这个定位,心智中不存在“熟水”的认知,也没有喝凉白开更解渴的认知。关于这部分的案例,可以参看“定位不是创造新的认知,而是利用已有认知”。

3、国酿古越龙山。

事实上,这正是古越龙山给自己的定位。在官方网站上,古越龙山这样定位自己:

国酿,不错。凡事带着国字就不容易,东阿阿胶正是定位“滋补国宝,东阿阿胶”突出重围。

但是始终要记住,定位产生在心智中。要盯着消费者,也要盯着竞争对手。我在“做广告最大的坑,就是自说自话”里提到了一个视角转变的模型:

在很多设计一个标志,策划一个产品,选择一个广告语的时候,他们的心智中对品牌的概念可能是这样的:

而实际上,如果可以多一点换位思考,他的脑海中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再深入一点,他会发现消费者不可能只看到自己,还会把自己参照别的品牌一起来看,这个时候,他脑海中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再深入一点,他会发现,消费者在选择品牌的时候,还会参考周围人的意见,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个时候,他脑海中应该是这样的:

东阿阿胶在定位“滋补国宝”的时候,在滋补品类没有国宝,只有东阿阿胶有这样的历史事实。

但是,在酒水品类。尤其是白酒品类,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都可以自称国酿。

在选择酒水的时候,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黄酒而不是白酒?古越龙山没有给心智一个选择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理由。

一方面,古越龙山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白酒和啤酒。另一方面,没有从心智中寻找定位。

能够看出来,古越龙山是接受过一些定位咨询的。但是至少在女儿红这个品牌上,犯了几个明显的错误:

占位“黄酒中的礼宾酒”。且不说这一句里标点符号用错了,连单引号和双引号都不会用,能见到这样的咨询公司也是活久见奇葩。

为什么我说这是咨询公司给的PPT,因为这种表达完全是企业内部思维,如果你真的要占据“黄酒中的礼宾酒”,应该表达为:女儿红,黄酒中的礼宾酒。难道网站是企业内参吗?

其次,"礼宾酒"是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吗?只需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了,想象一下饭桌上有人说“我们喝一个礼宾酒吧”。没有人会这么说,礼宾酒和“厨电”“白电”一样,都是企业内部术语,不是口语。

不是口语的,就不存在于认知中。

第三,如果“礼宾酒”是一个已经存在的认知,为什么不直接占据礼宾酒,而非要收缩战场占据“黄酒中的”礼宾酒?

综合下来,古越龙山总共犯了以下错误:

没考虑竞争对手的“国酿”认知,自说自话国酿无效;

没有明确自己的竞争对手,把自己局限在黄酒品类内;

没有从心智中寻找定位,认为“礼宾酒”是女儿红的定位;

没有分清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占据黄酒中的礼宾酒品类”是企业战略,但是品牌表达不应该这样说;

标点符号用错了,影响品牌形象。

4、活血祛寒,喝古越龙山。

这是我要给出的答案。最重要的,这个定位给了心智一个选择古越龙山而不是白酒和啤酒的理由。

啤酒并不具备这个功能,白酒也不具备。

活血祛寒和上火一样,都是华人的文化认知,是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一说就懂,不用解释。

在“营销就是合理地操纵心智”中已经提出,心智分类储存,储存的标准是功能。

功能性的表达,是很多广告语成功的模式:

怕上火,喝王老吉;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困了,累了,喝红牛;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老板,大吸力油烟机;

活血祛寒,喝古越龙山。这个定位兼具了差异性和功能性。沿着这一个定位,古越龙山有很多文化可以挖掘:

中国人以饮食养生来保健,发展出独特的植物学、医学、营养学体系,创造出赋予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药食同源”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生活,这些意义非凡的食物形成了中国人的餐桌上最为独特的体系。

以酒治病可追溯到夏代,夏禹时期已经能酿酒,同时发现了曲,开始了有多种药物浸泡而成的药酒。在现知最古的汉族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内外用黄酒配方30余例。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酒有开佛郁消沉积,通膈噎而散寒饮,治泄疟而止冷痛。酉是酒的初文,医学繁体字“醫”,充分体现了古代的医疗活动离不开“酒”字。

《诗经》里: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此为春酒,以介眉寿。到了隋唐药酒使用最为广泛,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药酒方80余个,涉及补血、强身、驱邪的内外科、妇科等。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药材的“酒煮”、“酒浸”的记载。近现代酒制药材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除有规定者外,一般都用黄酒。

这方面的文化打造,可以参见东阿阿胶。文化可以打造,但是应该在定位之下,而不是乱来,什么都往里填。

东阿阿胶的每一步文化打造,都是在“滋补国宝”的定位下进行的,没有一步走错。


“我像追索仇人一样寻找我的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酒的困境几乎无解
从清香到浓香再到酱香,风水轮流转,为何总是转不到黄酒?
“酒”行业牛股频出,为什么黄酒是例外?
小芝4MINI: 白酒行业的洗牌者 ——伟大的战略基因“绵柔” 最近有一则酒界重磅新闻,郎酒准备连续...
特劳特咨询师李湘群:互联网 时代的企业战略定位
黄酒也可以这样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