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程十发:千古之秘之心法集萃

       夫积学至博易,由博返约难。熟习实践经验证知,其间岁月风霜,红颜白发,烛残壅彰,履碎岭云,销熬多少功夫,膳夫知味哉。

                     ---张大昌[愚点评:真是一读令人三叹,苟非医中人,安知此兹味!意有在而言难尽也,唯慧者之心悟之。]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欲泄其邪、先补其虚。

非补元气,不但正不敌邪而邪不去,即使邪去而正不能支也。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求诸肾。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责诸心。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

 

肺金清降化精血。

肝木温升化神气。

 

元阳寄于肾、其用见于心。

肾水温则君火归根。

 

土燥则火降神清。识

合眼即见盗汗,颈背伴下半夜身热,血虚。

颈部盗汗,心肾不交。

 

木陷于水,腰痛。

木郁克土,腹痛。

 

脉粗为外实内虚。

脉细为外虚内实。

软主诸虚。

硬主诸实。

长主躯表。

短主腑里。

 

所谓知病非病,可谓知病矣。

治即非治,可谓达治矣。

 

子和云:万病能将湿热解,

        打开轩辕无缝锁。

 

气滞变为痰。

血滞变为脓。

 

盖内伤所生诸病,皆系内脏气血机能衰疲所致,虚疲郁滞皆寒也

若或觉证有发热者,非气血壅瘀所致,乃饮食中毒而言,岂真热欤?

 

风热相并则为燥。

寒凝相并则为湿。

 

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皆风木之疏泄也,乃木郁生风。

凡痞闷嗳喘,吐衄痰嗽之证,皆缘肺气不降。

 

肺气积聚则痞寒于心胸。

肝气积聚则结于脐腹。

 

君相二火不归坎府,

则神魂不安而惊悸。

 

腰不能直者风寒。

腰不能俯者水湿。

 

湿散而有用谓之阳。

阳陷而内滞谓之湿。

 

实火:阳气为邪所郁不能外达而化热。

虚火:阴阳气血虚弱引起的热。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

阴气有余为多汗身热

 

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

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

 

道书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

 

五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

          精遗不涩泄,明得个中趣,

          方是医中杰。

 

恭录张大昌先生后天重脾说:

    后天之要,莫重于脾,水谷之官,四脏皆得禀之,以土为万物之母故。《易》云:“大哉坤元,滋生万物”

木无土则折,

火无土则灭,

金无土则缺,

水无土则决。

 

 

 

 

意有在而言难尽也,唯慧者之心悟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1000问>(7)
中医金言
中医必读经典一百零九句
辨九道脉症
医学入门诊脉1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