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考资料 《宋史·洪拟传》关于丹阳洪姓避讳改姓的记载。

洪拟像  

洪兴祖像  

《宋史·洪拟传》关于丹阳洪姓避讳改姓的记载。 

文/邱隆洪

“大丈夫顶天立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古装影视剧常有的桥段,剧中人物每每如此慷慨陈词,好像在古人的生活里,改名换姓是件比天还大的事。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古人改个字号,甚至换个姓氏,也是常有的事。改字号的事不多说,有的古代人物字号多达十数个足以说明问题。就拿改姓这事来说,同样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大名鼎鼎的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本来并不姓金,而是姓张,名采,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常大发感慨:“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而改姓“金”,字“圣叹”,后人只知金圣叹,他的本名反而知之不多了。

古人改姓的原因有很多,如逃避仇家、远离灾难、姓氏简写、皇帝赐姓等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避讳。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尊严,不准人们使用与他名字相同的字,凡相同者必须回避更改,这就是所谓的“避圣讳”。不同朝代避讳的范围不同,避讳对象有时不限于在位的皇帝老儿,还包括追赠的帝王、未来的皇上(太子),甚至连圣贤的名字也要避讳,比如笔者的邱姓,本作丘,清代雍正时颁诏避孔子讳改姓邱。不同朝代帝王名字用字不尽相同,避讳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不过也有相同的字,某一姓氏要是遇上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必须一次又一次避讳改姓,丹阳洪姓就是这样“悲催”的一个主儿。据史书、家谱记载,丹阳洪姓自唐代以来,至少三次因为避讳改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且容笔者细述端详。

唐代第一次避讳改姓

丹阳洪姓本为弘姓,据唐代林宝修撰的《元和姓纂》记载,弘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弘演很受国君卫懿公器重,有一次他奉命远使未归时,狄人突然攻卫,杀死了懿公,尽食其肉。弘演前往收尸时,但见一片血肉模糊,尸体零落不全,只有一只肝尚完好。弘演大哭,对肝叩拜,拜毕,拔刀剖开自己的肚子,手取懿公之肝放入其中,侍从只好把他的尸体当作懿公的棺材,草草掩埋。后来,弘演成为封建社会忠君的典范。

西汉时有位叫弘岳的将军,系弘演之后,带兵守江东,居金陵(今南京),为江南有弘(洪)姓之始。弘岳生五子,长子弘儒,以功封云阳侯,居曲阿(今丹阳),被尊为丹阳洪姓始祖。三国时有弘咨,字知之,娶孙坚女,为吴大帝孙权姐夫,以功封大司马,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当时流落江东,就是弘咨向孙权举荐的。诸葛瑾为东吴数立战功,官拜大将军。

至唐高宗时有监察御史弘察,避孝敬帝讳,改姓同音字洪,这也是丹阳洪姓第一次避讳改姓。这位孝敬帝何许人也?他的名字叫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子、武则天所生长子,初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数次受命监国,礼遇大臣,体恤士卒,口碑相当不错,高宗很是喜欢。这么有才干的太子偏偏遇上了一位“虎妈”,居然没有做皇帝的命,史书记载,李弘的行事风格常常不合武则天的意思,自然难讨母后欢心。一次随高宗、武后出行东都洛阳时,李弘诡异地惨死宫中,年仅二十三岁,高宗非常伤心,破例追赠他为皇帝,谥号“孝敬”。这位孝敬帝是怎么死的?当时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武则天为了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派人毒死了自己的儿子。民间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李弘死后,他的两位弟弟又先后被立为太子并当上了皇帝,不过很快就被武则天废了,武则天索性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

唐代丹阳弘姓改为洪姓时,弘姓还有改作其他姓氏的,如茅山道士李含光,据颜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记载,李含光,本姓弘,同样因为避孝敬皇帝讳改姓。

南唐第二次避讳改姓

洪察生子洪子舆,唐睿宗时为侍御史;洪子舆生子洪经纶,唐天宝六年(747年)进士,历官至谏议大夫、宣歙观察使。据《丹阳洪氏宗谱》记载,洪经纶为宣歙观察使时,侨寓于徽州休宁(今属安徽),生三子:洪旦、洪仙、洪全,次子洪仙世居丹阳,长子洪旦居休宁,三子洪全则迁婺源(今属江西),后裔遍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洪经纶也被丹阳洪姓在内的江南众多洪氏家族尊为共祖。

不过,无论是弘儒、弘咨,还是洪察、洪子舆、洪经纶,其实都只能算丹阳洪姓的远祖,年代久远,世系难考,他们与丹阳洪姓的渊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传说成分,并不完全可信,洪氏家谱的修纂者似乎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一般把他们编在家谱的“外纪”篇里。

丹阳洪姓相对确切的世系是从唐末的洪诠开始记起的。洪诠,唐代光化四年(901年)丹阳法果寺所铸钟题识作“弘诠“,“光化”为唐昭宗年号,这说明没有等到李唐王朝谢幕,丹阳洪姓又恢复了本来的弘姓。洪诠生六子,长子、次子世系失考,三子无后,其余三个儿子至宋代支派鼎盛,世称“三洪”。

唐王朝灭亡后,进入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包括丹阳在内的今镇江地区先后隶属于几个割据政权。南唐时,丹阳弘姓又与南唐中主李璟太子的名字“撞车”了,这位太子名叫李弘冀,于是他们又遭遇了第二次避讳改姓洪。

说到这个李弘冀,同样是一位悲剧人物。李璟即皇帝位后,立弟弟李景遂为太弟,本来约好兄弟相袭的,可是他很快改变了主意,立自己的儿子李弘冀为太子。再到后来李璟再度改变自己的主意,还是想让弟弟继位,李弘冀一看皇帝宝座可能没自己的份便急了,派人毒杀了叔叔李景遂。不过,李弘冀最终也没能做成皇帝,在自己的皇帝老爸驾崩之前便病死了,接替李璟做皇帝的是李弘冀的弟弟李煜,也就是那位以一首《虞美人》名闻后世的亡国之君李后主。

北宋第三次避讳改姓

南唐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前后不过存在30多年,很快就被北宋所灭,丹阳洪姓又恢复了原来的弘姓,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迫第三次避讳改姓。

北宋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黄袍加身建立的,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其父赵弘殷被追赠为宣祖武昭皇帝,带“弘”字的姓名自然依例得避讳。当时,丹阳还在南唐治下,丹阳弘姓并不在避讳之列,可是南唐为北宋吞并后,丹阳弘姓就需要避讳了,于是他们再一次避讳改姓洪。

经过几番折腾,丹阳洪姓的老祖宗们终于受不了了,再加上等南宋灭亡不再需要避讳时,丹阳弘姓改姓洪已经两百多年了,于是他们索性就姓洪了,没有再改回弘姓了。《宋史》对此有明确记载,《宋史·洪拟传》:洪拟,镇江丹阳人,本姓弘,避南唐讳改其姓,后复避宣祖讳,遂因之。他们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的,数百年后,他们的子孙又遇到了一个名字带“弘”字的皇帝老儿——清朝乾隆皇帝,名弘历。这回丹阳洪姓终于不用避讳改姓了,不过,他们的老祖宗还得避讳,于是我们注意到,清代乾隆以后出版的史书,弘咨被改成了“宏咨”,弘察被写成了“宏察”。

顺便提一下,丹阳洪姓在宋代是个颇为有名的科举家族,仅地方志书有记载的进士就有洪洞、洪民师、洪拟、洪造、洪遘、洪逵、洪譓、洪兴祖、洪元直、洪竩、洪秉哲、洪野等10余人,其中洪譓、洪竩父子,洪造、洪遘、洪逵兄弟同登进士第,一时传为佳话。洪拟,字成季,一字逸叟,官至吏部尚书、徽猷阁学士,宋室南渡时,携母避难,两度落入叛贼手中,差点掉了脑袋,每次洪拟都是请求叛贼放了自己的老母,要杀就杀他一人,叛贼被他的孝顺感动,将他们母子俩都放了,洪拟卒谥文宪,即洪氏家谱中的“文宪公”,《宋史》卷三百八十一有传。洪兴祖,字庆善,号练塘,洪拟之侄,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宋高宗驻跸扬州时,被召试秘书省正字,掌管图书及校勘典籍,历官至太常博士,与奸臣秦桧不睦遭贬,郁闷地死在远离家乡的昭州(今广西平乐),洪兴祖著有《丹阳洪氏源流考》,追溯了丹阳洪姓自弘演至洪经纶的源流及迁徙经过,《宋史》卷四百三十三有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夏仁宗李仁孝(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1139-1193年在位54年,享年70岁)
武则天子女一览
此太子死后被封为皇帝,却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所杀
唐朝历史上第一位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死因成谜
如何评价孝敬皇帝李弘?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人母武则天 娄炳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