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山河月明》就想问:朱棣和朱允炆,谁才是“得位不正”?

最近《山河月明》在热播,剧情围绕明成祖朱棣展开的。某瓣上吐槽一片,直指其太过魔改。

历史正剧门槛向来高,毕竟是见诸于史料的,特别是明史,国民关注热度一直很高。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更是圈粉无数。

历史剧虽不要求完全贴合历史,但大体要遵循正史的脉络。观众对于历史正剧的“较真”,从正向的方面来讲,说明了我们对于严谨历史观的重视。

其实我们看历史剧的时候,没必要去争论史实,就当是一个传媒窗口,吸引民众对正史或稗史的“考古”,让复杂的历史文化下沉,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挺有意义。

此番不评剧情,来聊一聊明粉们都比较争议的话题:到底永乐帝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谁才是“得位不正”?

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所谓历史往往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先简单梳理下前因后果:

  • 洪武帝朱元璋开国,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

  • 洪武十五年朱标嫡长子朱雄英死;

  •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死,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朱允炆继位;

  • 次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后,攻下南京登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要弄清楚到底谁得位不正,问题的根源在于:朱标没有登基就死了!哪怕朱标登基一天,朱棣都没有任何借口谋取皇位。

他可以像大唐李二一样兵变,也可以像大宋赵三一样篡位,本质上都没有任何大义支撑,无非是以成败论英雄,皇帝你坐得我也坐得。不过“唐宗宋祖”的上位方式,与朱棣有性质上的区别,夺嫡与谋反,清洗与和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继承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兄终弟及两种,中国古代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兄终弟及多是早期的少数民族,而且无论哥哥有没有子嗣,都是弟弟继承。

朱标没有登基就薨世,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继承原则,洪武二十五年朱标死时,朱棣和朱允炆都不是法理上的第一继承人选。

因为朱元璋还有嫡子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然后才是燕王朱棣,朱棣是不是嫡子有争议,有争议说明很重要,后面说。

朱允炆是朱标侧妃吕氏所生,其实非嫡非长,而是标准的庶出。

朱标原配常氏,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妹妹,育有嫡长子朱雄英,次子朱允熥。

但是朱标原配死后吕氏被立为王妃,而朱雄英早死,所以朱允炆才勉强算是嫡子,其实按照礼法应该是嫡次子朱允熥继承朱标王位。

所以,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身死这个时间节点,最有资格被立为继承人,执掌东宫的是秦王朱樉。

但是朱元璋这个二儿子一直为其不喜,权衡之后,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其实没有遵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

时间来到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元璋死前。

这时候秦王和晋王相继离世,燕王朱棣成为了最年长的嫡子,所以朱棣是不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非常重要了。

根据朝鲜的记载,永乐帝母亲的生辰和马皇后不一致,所以很多人认为,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其嫡子身份是朱棣篡改的,事实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能根据正史,认为他是嫡子。

这时朱元璋理论上还有两个选择:一是朱棣,二是朱允炆。此时朱棣已经在燕京就藩多年,而朱允炆也已经当了六年皇太孙,最终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谈到这一段历史,不得不说到它背后的文官集团

历朝历代皆是以武开国,然后就要转成文治。表面上看,朱棣和朱允炆的是皇位之争,实则是武勋集团和文官集团的较量

朱元璋晚年整治淮西勋贵,杀蓝玉,整个武勋集团颓废不已。

朱标当了二十五年太子,整个文官集团都在等着他接班。他突然离世,如果另择其他藩王继承大统,是文官集团绝对不能接受的。

可以说当时满朝上下都是朱标一党的,所以对文官集团来说,继承人无论如何都要是朱标的儿子。

但是朱标的继承人却出现了问题。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外公是开平王常遇春,舅公是蓝玉,所以他天生就是武勋集团的代言人。

而朱允炆的母族吕家,则是隶属文官集团,其外公吕本,门生遍布朝野,与文官集团而言,朱允炆是最理想的继位人选。

所以朱雄英的早逝,就透露着一丝阴谋的味道。

嫡次子朱允熥也有同样的问题,好在朱标的原配常氏早亡,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被扶正为王妃,这样朱允炆才得以变成朱标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是这多多少少有点不合礼法,原本最应该遵守礼法的文官集团不管这些,选择性失明。

这也说明了读书人的虚伪,对我方有利的时候就讲道理,如果道理讲不通,就不讲道理。

朱元璋本质上是不想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作为底层劳苦大众出生的他,痛恨贪官污吏,对文人也没有多少好感,但是治理天下又离不开这帮读书人,作为开创之主,他想从制度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取代“丞相”制,从这个角度看,胡惟庸,李善长必须要死。

设立内阁,从独相变成群相,让内阁成员权高位卑避免宰相一家独大,尾大不掉。清朝的军机处制度也是一样,但是更加集权,军机大臣也只能“跪授机宜”。

要知道,早期秦汉的丞相是可以开府建衙独立办公的,皇帝见到也要给把椅子,见面要互相行礼。

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的没落,到清朝所谓的“宰相”就只能跪着了。

丞相相当于公司的CEO,皇帝相当于董事长,如果不要CEO,那么皇帝作为董事长就必须要兼任CEO,这样就会特别累,没有能力也很难做好。

明朝的皇帝没有能把这个制度坚持下去,到了中后期,奸臣当道,宦官横行,究其根本是皇帝不愿意亲自管理,后期也已无力管理,玩起了多方制衡,自己当甩手掌柜。

废除宰相制度,就是在打压天下的读书人,好比一个公司,再也没有CEO这个职位了,天下的读书人也就没有了入相的可能。

面对朱元璋的打压,文官集团敢怒不敢言,只能寄希望于朱允炆。

朱棣在这些读书人眼中看来,就是另一个朱元璋,为天下士子所不喜,即使朱棣后来登基,方孝孺誓死也不愿意给他写登基诏书。

其实一死以谢故主,已经足够,没必要激怒朱棣,被诛了十族,连学生也无辜受难,多少有些书生意气,也足见朱棣有多么厌恶这些读书人。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读书人,但是还是安排朱标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政治理念是不同的,太子难当,既要表现出能力,可以托付江山,又要在皇帝和群臣之间左右逢源,精神压力巨大导致英年早逝。

选择继承人不仅仅是选择一位皇子,更是选择他背后代表的势力,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允炆,等于还是选择了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且朱允炆表现得十分孝顺,显得孝悌忠信,然而生在皇家,不可能如他表现得一般。

所谓“父在观其志,父亡观其行”,历史上很多皇子都是演员。

杨广当皇子时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历行节俭,还不纳妾,当了皇帝后就变成了隋炀帝。

朱允炆登基后立刻削藩,而且手段狠辣,一改之前温良恭俭让的模样,这也是很多人不喜的原因。

祖父生前身后判若两人,反观朱棣,自幼杀伐果断,登基后不断北伐,开拓疆土,虽然杀孽太重,劳民伤财,但不口否认,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严格的说,中国自秦朝之后就不再是封建制,而是郡县制,封邦建国之才叫封建,虽然历代都有封王,但都是封爵不治民,一旦威胁到皇权,就会被削藩。

这也是朱棣和朱允炆矛盾的根源所在。

建文一朝所在的南京政府,不能允许一个强大的燕王政权在北方,必然要削藩。

朱棣也不愿意坐以待毙,甚至觉得朱允炆皇位来路不正,起兵的口号是靖难,事实上是朱家内部的一次权力斗争。

根据朱元璋的《祖训录》里“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的说法,朱棣表面上是有一套说辞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从朱元璋的开局一个碗,春雷炸响,到崇祯的梅山一根绳,让人唏嘘……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的皇后为什么多数都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是不能生育吗?
从明神宗企图实行三王并立待嫡入手,浅谈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七、大明秦藩诸王系(三)
嘉靖皇帝的继位之谜:是按长幼伦序继位,还是以孝宗嗣子的身份?
古代君主选拔继承人的2种方式:嫡长子继承制、立贤不立长,哪种更加合理?
比朱允炆更适合继位的皇孙,因一个女人去世,让朱元璋放弃了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