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很好奇:古代窗户是纸糊的,手指沾口水就能捅破,那刮风下雨咋办?
小时候,电视台特别流行播放武侠剧和古装剧。
发现这窗户纸最坏事儿,比如反派用口水沾湿手指,轻松松在窗纸上戳个窟窿眼偷窥,还有小竹管子悄没声儿地扎进来,往屋里边吹迷烟……
回到现实,古人这窗户纸一捅就破,还有什么隐私和安全性可言?
古人为何要选择纸糊窗户?刮风下雨不会破吗?大冬天能顶住刺骨的寒气?
在蔡伦没发明出造纸术之前,又是用什么替代纸张糊窗户的呢?

纸糊窗户是真的吗?

不往远了说,往前推个五六十年,很多地区的老百姓还是用纸糊窗子的。
黄河流域、长江地区绝大多数的民俗习惯,都是将窗户纸糊在窗棂里面。
过去东北有一“怪”叫“窗户纸糊在外”,窗户纸糊在窗棂外,打外边看白板一块也不美观啊!
这其实是东北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生活经验!
因为天寒风雪大,只有这样贴,风的作用力反而会将纸张和窗棂黏得更紧,雪花打在窗户纸上就落下,融化的霜、雪水也不至于积进窗格子而浸透窗户纸,延长了使用寿命。
梁漱溟先生在他1968年9月22日的日记里便写了给房子糊窗的事儿。
老舍先生在《我这一辈子》里也曾记述,北平的冬日需要以纸糊窗。
那时候糊窗子有专门从事这个工作的“裱糊匠”来做,行话叫“白活”,就是用白纸将顶棚、墙壁和窗户糊得四白落地。
这是1904年美国著名旅行家W.E.盖洛在扬子江下游拍摄的照片,毛驴上的外国传教士身后,就是一扇宽敞的大窗户,窗棂内侧糊着洁白的窗户纸。
康熙时著名词人钱芳标在《莼渔词话》里对窗户纸亦有记载:
“京师冬月,即以纸糊窗,格间用琉璃片,画作花草人物,嵌之。由室中视外,无微不瞩,从外而观,则无所见。”
再往前翻,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今冬》里便有一句“白纸糊窗堪听雪”,意思是雪花打在白色的窗纸上,沙沙的很好听。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和微之自劝》里也写到“风霰萧萧打窗纸”……
用纸糊窗户,在很长一段历史里,都是普罗大众防风保暖的方式。

窗户纸结实吗?真一捅就破?

其实电视剧里也没夸张,普通的窗户纸就是一捅便破!
萧红的回忆录里,便说她年幼时为了对抗重男轻女的奶奶,会故意用手指将奶奶窗棂上糊的窗户纸戳出一个个小洞。
因为窗户纸风吹雨打的会破,所以每到年底家家户户都要换上新的窗户纸。
穷人家的窗户纸主打一个糊弄,能将就多久用多久,纸也是越便宜越好。
近代些年份,用麻头纸或是白粉连纸,麻头纸透光性差,但韧性好,经久耐用。白粉连纸面光细致,透光性好,但特别脆、寿命短。
古人使用“麻纸”,也叫“麻布纸”糊窗。
《扈从东巡附录》记载了这种糊窗麻纸的制作方法:
“乌喇无纸,八月即雪。先秋,捣敝衣中败荣,入水成毳,沥以芦帘为纸,坚如革,纫之以蔽户牖。”
“牖”就是窗户的意思,即是把破布麻头浸泡后做成纸来糊窗御寒。
麻纸
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会把纸加工成防水防潮的油纸。
方法是把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蝇糊住,再糊到窗棂上,然后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桐油,纸干后,又润泽又结实。
为了延长窗户纸的使用寿命,人们会在窗户外挂着一卷草帘或苇席,平时卷起来,一旦下雨潲窗户,赶紧放下来遮挡。
有条件的外层则是一块实木。
在讲究的大户人家,窗户有三层之多——
最外层是可拆卸的实木护窗,冬春时放下挡寒风灰沙;第二层是带窗棂需糊纸的窗户,天热可以支或吊起;第三层是固定的大方格窗,一是防盗,二是夏天糊冷布及纱透气的,俗曰“纱屉子”。
不差钱或是皇家用窗户纸当然讲究得多,都是用上乘的宣纸糊。
明代宣德年间,宣纸制造达到很高水平,开发出丈六大纸。这种大纸被称作“露皇宣”,又白又韧,最初就是用来给皇家糊窗、糊壁的。

除了纸,还用什么糊窗?

上文提到的“冷布”,便是糊窗的材料之一。
《清稗类钞》中有载,“光绪辛丑四月,命将行在寝宫窗格改糊冷布”。
“冷布”是一种纱布,孔间距为2-3毫米,颜色是碧绿色的,通风透气,还可以防止蝇蚊等虫子飞入,相当于现代的“纱窗”。
冷布窗从外边能看见房内,没隐私性,古人会在窗户里面还设置一个卷窗(一幅纸或布),白天卷起通风,晚上放下遮挡。清人在《旧京琐记》有解释:
“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
宫廷贵族会用昂贵的绫、罗来糊窗。
《红楼梦》里,贾母见林黛玉窗上的绿纱罗颜色旧了,潇湘馆里全是绿竹,贾母觉着窗色换成银红好看,便说“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日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这纱的名字叫软烟罗,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
据红学家们考究,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穿的透明、露出手臂的料子,就接近这种“软烟罗”。
宋朝时,出现了一种比较通透的“玻璃替代品”,叫明瓦
明瓦窗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很有特色的一种窗户样式,也叫“蠡壳窗”。
“蠡壳”指的是贝类的壳,把贝壳打磨成豆腐干大小、光滑透亮的薄片,就是明瓦。
《清稗类钞·工艺类》记录了这种明瓦窗的制作方法:
“以蛎壳磨薄,成半透明之片,夹以竹片,嵌于窗,未有玻璃以前多用之,南方制此至多。”
明瓦窗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园林的窗时就指出要“俱钉明瓦,或以纸糊”,可见明瓦的格调之高雅,现在拙政园的见山楼还保留着明瓦窗。
没有出现纸之前,富贵人家用丝绸和绢布糊窗,没条件的用竹帘或草帘遮挡。
‍‌‍‍‌‍‌‍‍‍‌‍‍‌‍‍‍‌‍‍‌‍‍‍‌‍‍‍‍‌‍‌‍‌‍‌‍‍‌‍‍‍‍‍‍‍‍‍‌‍‍《世说新语》里说晋武帝的房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琉璃昂贵稀有,估计也就只有帝王能弄来做窗户了!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研究古建筑,他们认为窗户采光的方法一向都是在棂上糊纸或纱,琉璃窗、云母窗等只能算例外。
中华民族勤俭为本,遵循一切朴素的实用主义。
在玻璃窗没有普及前,用纸糊窗无疑是最经济实用的。
最常见的一种民间窗户款式叫支摘窗,上段可以支起,下段可以摘下,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窗支起来后,内窗可糊纸或纱,既保证采光又能保暖。
《水浒传》里潘金莲家就是这种支摘窗,她失手掉下去砸到西门庆脑袋的那根木棍,就是用来支窗的。
再有古建筑出檐很深,无论是草苫的房檐或是檩瓦的房檐,都能有效的遮挡雨雪,加上日常防护,纸窗的工艺才能一代代传承下来使用那么久。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

更多相关内容解读,关注

沁说

头条号|沁说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就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
中国古代窗户叫什么
古代没有玻璃,窗户都是纸糊的,一戳就破,那下雨刮风怎么办?
古代纸糊的窗户,真的一戳就破吗?刮风下雨可咋办?
古代用纸糊窗户,不怕雨淋吗?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为什么古代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刮风下雨咋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