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下)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罗列了孩子不听话的表象背后,隐藏的三大原因:

1. 父母原生家庭烙印未解除

2. 父母养育的目标欠合理

3. 父母过度牺牲, 换取孩子的愧疚感

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今天,我们就来展开对策和改变的方向吧。

1:父母先疗愈自己

我们一直以为教育小孩,重点是教孩子怎么做,怎么学,一旦孩子不配合,或者学得不够好,我们就会失望,迁怒于孩子。

其实,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我们这个老师资质如何?

就像学校老师一样,他们每年都要经历测评,上岗前要考证,但父母在孩子到来之前,却都是教育上的一张白纸。

因此,我们都是按照过往经历在本能的养育,加上对孩子的不了解,对教育的一些困惑夹杂其中,导致了我们在养育过程里,屡屡受挫,既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过去我也一样,当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去求助和抱怨,求助他人给我妙方,让我能迅速搞定孩子,向他人抱怨,我有一个多么难搞的孩子,以求得同情。

而在那个过程里,我的确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读了不下一百本关于养育的书,但很遗憾,我从困惑走到了沮丧,因为我发现别人的方法,在我这里根本没有用。

我才走到第三步,去做个人成长和学习。

有人说,做父母,才是成年人第二次成长,因为要对另一个生命负责,你必须先检视自己生命的质量。

武志红老师说,由于他母亲有抑郁症,所以即使从他出生后每天陪伴他,但他整个童年都不知道快乐是什么,而且成人后也得了抑郁症。

这就是父母的身心状况所直接导致孩子的影响。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身上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比如焦虑,忧郁,恐惧等等情绪。

要知道这些情绪不处理好,就会像无形的缰绳,捆绑着孩子,制约着孩子的发展。

就好比我因为童年的经历所造成很多的焦虑,因为这个焦虑我就会对孩子不信任,不信任后面就是控制,控制之后就是关系紧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当我进行自我疗愈以后,我的焦虑不见了,我如同卸掉一块大石头,整个人轻松很多,不仅对自己多了很多接纳, 对孩子也多了很多包容和允许。

我们的关系变好了,孩子的状况也越来越好。

2. 调整养育目标

一个高中生对我抱怨:我父母口是心非。昨天还说只要我健康快乐,今天又小鞭子抽着我:赶快去学习,赶快去看书!

如果你马路上随便问一个父母:你对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们一准说:我只要他们健康,快乐。

怎么个健康快乐法呢?他们说: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快乐真的这么简单吗?当然,如果孩子天性热爱学习,抑或是从小就被父母激发了学习动力,那他的确可以比较轻松的取得学习的成就。

但如果这是父母一厢情愿的结果呢?

以破坏亲子关系为代价,以威胁孩子如果不学习未来就会去捡垃圾,去讨饭……

今日孩子由于天性软弱,服从了父母的安排,他日的确学有所成,但内在的不满和愤怒有朝一日要么呈病症爆发出来,要么会和父母强烈的对抗。

我这几年听过,也见过很多青春期强烈逆反的孩子,他们成绩优秀但厌学在家,他们过去乖巧,现在离家出走,甚至过去言听计从的孩子学会了偷窃,喝酒等等。

不是体内有魔鬼在作恶,而是他们受够了被操纵,被要求的童年,当他们认同自己有力量主宰人生了,他们就开始反抗,希望父母能反省,并改变对自己的态度。

这应该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和孩子关系不够好,不妨检视自己的养育目标:

你和孩子的沟通是平等的吗?

你对他的自由多还是限制多?

你关心他情绪更多,还是学习成绩更多?

在找到答案之后,你的目标就可以做调整了。如果你希望他快乐,你能做什么?你希望他健康,你又能做些什么?

就像我,曾经对孩子百般挑剔和不满,当他发起对我的挑战后,我经过漫长的自我疗愈和反思,最终真的把“健康和快乐”当成养育的愿景。

放下了对成绩的执着,对他字体的纠正,甚至放下对他未来的担心。

除此之外,每天和他谈天说地,周末和他看电影,打球……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背后,却是我对孩子足够的接纳和精神支持。

而后,他就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笑容更多了,和同学相处更融洽了,另外,对生活的管理也更有序了,而且字也比以前写得更工整了。

心理学家说,教孩子懂事,不如激发他的自律,而这个激发,不是通过惩罚和表扬,或不断唠叨和提醒,而是在他感受到足够的自由和信任之后,自主发展起来的。

很多父母都会望子成龙,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走到金字塔顶尖,大部分都不是天生的学霸,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不妨给到孩子一些自由,让他去探索人生,去找寻自己其他领域的天赋,即使他真的很平凡,但你童年里给到他的找寻快乐的能力,就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3 . 做你能力范围内的付出

我时常说,把自己照顾好,是每个父母最大的责任。

如果你状态不好,又掏空自己去对孩子付出,就会打破你和孩子之间“施予受”的平衡,孩子就很容易成为你的情绪奴隶。

比如父母为了陪读,夫妻分居,为买学区房欠下很多贷款,为了供孩子出国读书,不停加班导致身心疲倦……

这一切付出背后,都会带着对孩子更大的期待,当孩子不能达到期待,我们的愤怒就会喷涌而出: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还是不听话,你想气死我吗?

其实,这是孩子要求你做的吗?明明是父母自己主动要做的,却反过头来指责孩子不懂得珍惜和回报。

这一声声不带脏字的指责会给孩子带来愧疚和自责的能量。

而在能量的金字塔里面,愧疚是底层的能量,会吞噬孩子的创造力和价值感,会导致孩子无力和无助。

我们都说啃老族很多,根源是什么?是父母对孩子不信任之后过度包办,又在包办之后宣泄对孩子的不满:我就差把骨头都给你了,你还是这么不争气,这么不孝顺……

佛家说人本自具足,每个人天生具备让自己活好的能力,但如果父母不能信任孩子,去过度付出的话,就会毁坏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只能继续带着愧疚,依靠父母生活。

所以,与其过度付出,不如顺势而为。在能力范围内去付出,接纳自己做不到的,然后去祝福孩子有好的前程和未来。

就如奥巴马的妈妈在单身照顾他之际,还不忘自己去上学晋升,当奥巴马抱怨妈妈不能更多陪她的时候,她回复:我尽力了,我也要为我的人生负责。

这句话不仅不会让奥巴马迁怒于母亲,更加让他为自己的人生去负责。

综上:孩子的问题表面是在挑战大人,实际上是在引起我们的反思,真的是孩子病了,还是大人自己的问题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抑或是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无力招架,所以只能奋起反抗?

另外,当我们过度包办,又指责他们不作为,他们又有如何有力量去发展自己最好的一面?

因此,先疗愈自己,再调整养育目标,再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价值捆绑在孩子身上,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当我们健康快乐了,不用刻意教,孩子就能翻倍的呈现出健康和快乐来。

 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帮助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你之所以会害羞,是因为这4个顾虑,只要能克服,就能走出来。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问题?
你真的不必把孩子的人生之路铺的过于平坦
2021年,我在绿洲:十二是涂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