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处事须读《菜根谭》

壹:顺境与逆境

  古往今来,世人都极力宣扬逆境成就人,顺境却会毁人的观点,且不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单说《菜根谭》里对逆境与顺境的一段比喻:“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自知。”
  洪英明认为,身处逆境就像全身扎着针,敷着药,不知不觉间就能让人砥砺行为,有了高尚的节操;身处顺境,则像身处刀兵丛中,不知不觉间就被掏空了身体,消磨了意志。不得不说,逆境如药石可以救人,顺境如刀兵可以害人的比喻十分形象,联系生活来看也颇有说服力。然而,奇怪的是世人都愿处于顺境,不愿处于逆境。比如,常听人们祝福语里有“万事顺意”,以此祈愿人们生活如意,一顺百顺,却从未听人祝愿他人“万事逆意”。既然逆境比顺境对人更有利,为什么人们又都希望万事顺意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讨个好口彩吗?
  人生如行船,不可能保持一个状态不变,时而顺风,时而逆风,有时顺流,有时逆流,变化多端才是常态。认识到顺逆会交替变化后,如何对待顺逆之境就成为为人处世的关键。
  身处顺境,诸事都顺遂,往往让人放松警惕,如果安于顺境而不自知,则极易沉溺其中。顺境过了逆境来,如果逆境已到,还未警醒,则很容易遭遇挫折,所以身处顺境最难的是保持一颗清醒的心,知道“福兮祸所伏”,从而小心行事,才会在祸来时从容应对。
  身处逆境,则应不慌张,不气馁,咬紧牙关挺住,坚信终会迎来顺境。身处逆境最难的是保持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懂得“祸兮福之所倚”,福来时,就不会得意忘形,依然能够做事小心谨慎。如此反复再三,即使顺逆境不断交替变换,小心谨慎的人既能笑对大风大浪,又能慎对风平浪静。小心驶得万年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处变而惊、睹物伤情是人之常态,少有人能够在顺逆境中自由调节情绪和意志,所以加强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人能够保持心态的平稳,常常和物欲低有关。不过分地追求功名利禄,淡看荣华富贵,则会保证人的心境永远顺遂,无论外界境遇顺遂与否,只要人的心境顺遂,则一切皆顺遂,自然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心境仿佛不倒翁的底座,只要心境是平稳的,人们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做到永远不倒。


贰:逆耳与悦耳

  《菜根谭》云:“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逆耳之言如砥石,悦耳之言似鸩毒,前者可以磨练人的品格,后者却会把人毒杀,此话譬喻形象,告诫人们要多听逆耳之言,少听悦耳之语。
  什么样的话逆耳呢?首先是忠言。常言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就是劝诫性的直率之言,因为直率往往不会顾及听话人的感受,极容易让被劝诫之人感到难堪,或者伤了自尊,让人难以接受。但这样的话是有益的,可以帮助被劝诫之人认识到错误,进而及时改正错误。其次是信言。“信言不美”,所以信言逆耳。信言就是诚实的话,即真话。既然是真话,就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添枝加叶、添油加醋。真话必然要直面现实,而现实又往往是残酷的,没有理想中的美好。所以,真话听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动听,可能会很刺耳,可是说真话会让人知道真相,让人真正地认识自己或者他人。
  相对的,悦耳之言,指的是谀词和美言。谀词如空头支票,尽管开出大额哄人高兴,反正不会兑现。想听什么就说什么,肯定不会戳着听者的肺管子。美言,就是漂亮话,相当于说话人为听话人量身定作的漂亮衣服,谁会不喜欢漂亮衣服呢?“美言不信”,所以美言虽然悦耳,但是不诚实,常常经过修饰美化,说出来保证让听者舒服,但未必会有益处,极有可能会蒙蔽人。
  《菜根谭》强调进修德行,知晓逆耳之言的好和悦耳之言的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常闻逆耳之言和闻逆则喜。常听逆耳的话,相当于时不时地把菜刀向磨刀石上磨一磨,刀才不会生锈,就会铮明瓦亮,锋利无比。当然,肯主动地听逆耳之言的人,必须要有修养,品德要高,得有胸怀,能宽容。否则,逆耳之言一传到耳朵里,人就“炸毛”了,会吓退敢说忠言的人,说忠言讲真话的人一旦缺位,说谀词讲假话的人就会迅速补位,以后再想听真话就难了。
  知道了悦耳之言的坏处,只要一有悦耳之言传到耳朵里,就要立刻警醒、仔细辨别。悦耳之言,是真是假?有没有夸大其词?并且要对悦耳之言的输出者敬而远之,否则极有可能被人温水煮青蛙,死得很惨却又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那该多悲哀!


叁:退步与进步

  《菜根谭》有云:“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菜根谭》主张处事要学会忍让,符合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价值观念。儒家最重仪礼,以谦让为美德。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礼部尚书张英接到家人的书信,信中请他出面解决与邻里争宅基地的纠纷。张英回信说了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顿悟,赶忙把宅基地让出三尺,邻家感动也让出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张英没有凭借自己高官的身份动用关系为家人谋利,而是劝家人退一步,使邻里之间本来剑拔弩张的关系得到缓解。
  和为贵,忍为高,十分符合儒家谦让的理念。然我们在赞美谦让美德的同时,还应该保持谨慎态度,有时候谦让要看对象,假如张英家人让步后,邻居没有让出三尺,而是前进了三尺,故事又会如何结局呢?当然这种假设的可能微乎其微,毕竟面对善意,一般人都会选择给以积极的响应,但人是有善恶之分的,世间还真有穷凶极恶的人,这种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如果面对这样的人仍然选择忍让,那就谈不上美德,而是懦弱了。
  懂得退步是对的,生活中有时真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如果教人一味地退步忍让,相当于强灌心灵鸡汤,教人做违心的事,心灵鸡汤就变质而为毒鸡汤。善良,如果不带点锋芒,会让人误读,以为人善容易欺,马善容易骑,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人。
  所以《菜根谭》里的这句话应该修订一下,必须增加一个前提条件:遇善则退,遇恶则进。一味的退步忍让,不仅自己活得窝囊憋屈,还助长了坏人的嚣张。
  为人处事当然应该多劝人善,少劝人恶,但不能无原则地劝善,否则非蠢即坏。所以,劝人退步的同时,还要知道劝人进步。比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要“进步”,寻求司法部门的帮助,惩治侵权者,如果这时还退步,则是息事宁人,委曲求全,如果人人都退步忍让,等于纵容、鼓励坏人,社会生态就会变坏,人们就会经常遇到侵权的事,长此以往,生活还有宁日吗?
  我们当然不会否认《菜根谭》的意义和价值,它的很多思想对于为人处事都有帮助,但不能完全奉之为圭臬,要活学活用,否则活人读死书,很容易把人读死了。

载《前线》客户端2023.4.27-28

  

迂夫子 职业教书 业余码字

本公众号文字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谭》之逆境、顺境
顺境时善待别人,逆境时善待自己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十句话看古人关于顺境逆境的智慧
菜根谭:忠实良言
《菜根谭》|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