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江阴人的“重阳节”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小时候对于生活在城镇小巷的我来说,什么农历、阴历,什么二十四节气的,是根本没有一丝概念的,自然对于传统的许多节日也就只记住好吃好玩的那几个,春节呀、清明呀、端阳呀,中秋呀,其他的好像都没有多少印象的。而重阳节则是因为重阳糕才记住这个节日的。

   那时,只要街头的小饭店门口,一张方桌上摆好了叠得高高的四四方方的糕,就知道重阳节来了。那江阴的重阳糕就是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的,扁扁方方,每块上面划了几条大概两公分宽的刀痕,那是方便顾客论块买或者论条买的。江阴的重阳糕上面布满了红丝绿丝和瓜子仁、葡萄干、桂花屑,那糕的腔调和坊桥头的方糕有点差不多的,看上去松松软软,闻上去香香甜甜,三层的糕,上下是用糯米和粳米配置的米粉做成,中间是用豆沙或者枣泥组成,看上去粗屑哈啦,其实它的牵韧是出了名的。 

每回买回家的用油光纸垫着的重阳糕,弟兄几个分糕,每人捏住一条这么拉,你会让人笑得前仰后翻,因为你就别想让它们分开,两个人一拉,三层的重阳糕很快就交错在一起,本来十公分左右的糕硬是拉成了一根长绳而依然不断,可见它的韧劲了,而且每回吃重阳糕,左手拿黏左手,右手拿黏右手,每次吃完那一条重阳糕,手上就黏得难受,放到井水里洗也洗不干净,那原本不会沾的油光纸和重阳糕黏在一起,大有生死不分离的感觉,搞得我们恨不得只能连纸也要吞进去的腔调,吃完了糕,还要“呸呸呸呸”的吐纸屑,可见它的黏糯了。

江阴的重阳节大概就是因为江阴独特的重阳糕吸引我的,这重阳糕和任何的其他节日糕团都不一样,和外地的重阳糕也不一样,只有在这个时节才会有,而且黄白两种,黄的是用红糖拌粉后做成,白的则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而成。我也感觉奇怪,在编辑此文搜寻重阳糕的图片竟然也是一照难求,足见江阴的重阳糕之独特了。至于重阳节有什么其他风俗,它是怎么来的,一直到大才慢慢知道。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纪念祖先的佳节;也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重阳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古人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都是客居他乡思念故土,借重阳节登高远眺,为的是站在高处能瞻望到家乡,表达思乡的情感。

 南北朝时期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重阳节的由来:据说汝南郡有一个人,名叫桓景。此人志趣高洁,不慕荣华,一心只想修仙学道。他拜当时著名的道士费长房为师,苦心修学道法。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一场灾祸。你现在赶紧回家,通知你的家人,各自佩戴一个香囊,胳膊上还要捆扎一个吴茱萸枝条,然后登上高山之巅,在山上喝点菊花酒,才能够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自然非常信服,他立即起身赶回家中,按照费长房的教诲,让家人们做好各种准备,九月初九这一天,带领家人们一起登上高山之巅。一直到天色已晚,桓景才带领家人回到家中。到家里一看,只见家中的鸡犬牛羊等畜禽已经全都死去。 于是桓景的经历传开以后,人们都纷纷效仿他,在每年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佩戴吴茱萸等活动。重阳节的风俗是否就是因此而起已经不得而知了。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何为重阳?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还是祭祖的重要节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节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祭祖是作为这些节日主要的做节活动的。重阳节之际正是农作物秋收之时,此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所以重阳节还叫祭祖节。

 江阴最早出现的重阳节记载,要数唐朝著名诗圣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了,据说杜审言在永昌元年(689年)前后,在江阴县任县丞、县尉一类的官职。他在神龙二年(706)秋九月初九日,咏《重九日宴江阴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诗中可以看到,江阴在唐代就已经有重阳节佩茱萸、饮酒这样的习俗了。

明代《嘉靖江阴县志》中专门记载了江阴过重阳的习俗:“重九登高;以九种作羹,脔鱼肉众腥,其味有九;炊面为糕,和以肉枣,曰重阳糕,市卖者染以五色,杂剪采为旗。”由此可见,明朝江阴人过重阳节就已有了登高和吃重阳糕的习俗,这也是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从县志中看,当时江阴的重阳糕还非常考究,糕中“和以肉枣”。而市面上卖重阳糕的也很讲究,要在糕上插上斜三角的五色纸旗。明代江阴诗人徐曾作《重阳》一诗:“朝来无雨可登高,底事随人跋涉劳。满瓮绿斟篱下酒,小旗红曳市中糕。”诗里描写的,正是重阳节登高、饮酒、集市上插小彩旗卖重阳糕的景象。

   到了清代,江阴人过重阳延续了明代的习俗,每逢九月初九,家家户户磨粉蒸糕,或者购买茶食店、饭店里现成的重阳糕。据清《光绪江阴县志》记载,重阳节这一天,要剪五色纸旗插在重阳糕上,人们以此供祀祖先和灶神。县城里的文人还要带上酒具,登上君山饮酒对诗。清代举人曹复曾作《九日与诗客七人登君山》:“共有登临兴,山中载酒过,诗同篱菊瘦,人比竹林多。高阁凭阑处,斜阳几点螺。时清莫怀古,一任起樵歌。”

  民国时期,重阳节成为人们登高的重要节日,还正式把这一天命名为“登高节” ,江阴号称有“三十三座半山”,大小山峦遍布城乡各地,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就近登高远眺,饮酒赏菊,各地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登高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的传统依然保持,我还记得中学里重阳节登高比赛的情景,那时,江阴中学生登高比赛,一般都选择君山进行,江阴君山山不算高,海拔也就五十多米,从西南登顶还是比较轻松的,江阴人重阳节登高,一般都选择这条线路,而我们登山比赛则就选择难度更高的北坡登山,那时君山北坡都是灌木丛和长不大的松树,山陡无路,隔几米就是像梯田一样的石头护栏,大概也是为了保护山上的水土流失,在这样的地方登山真是一件艰苦的事情,我那时是班级主要干部,班主任把报名任务交给我,自己虽然也是体育积极分子,体育成绩非常好,可最差劲的就是长跑,但无奈只能带头参与,那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就要断气的窘境,那个满喉咙血腥气,浑身无力的赛后感觉至今难忘。

   近些年,九月初九又被赋予了敬老的新含义。在民俗观念中,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老年节),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尊老敬老活动。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以法律的名义,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于是这一天又成为老年人最开心的日子。                                 

本文图片由网络图片提供,特表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由来
9月9日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习俗和来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话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家人安好
【学者专栏】把酒登高就菊花,带你过一个地道的重阳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