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一个学霸不堪回首的高考往事

大唐开元23年,东都洛阳城内的学府大街上,热闹非凡。

人声嘈杂中,只见四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在一旁大声说笑。其中一个贱次次的小伙指着四人中较帅的那个说到:在河南,论文采,杜兄足以睥睨群雄,一举夺魁只看今朝呀!

那个被称作杜兄的帅哥不以为意,只见他甩了甩头发,然后冷不丁的回一句:高考完了我们去泰山打猎烧烤,中不中?

原来那一天正是大唐高考的日子,而那个“杜兄”,正是我们大家都很熟的“诗圣”杜甫先生。

那一年,杜甫24岁,第一次参加高考,没啥经验,他只想说,多多包含。

1

公元712年,杜甫含着铜钥匙出身于河南巩县一户杜姓人家。巩县老杜家出自京兆杜氏,是享誉千年的门阀世家。“城南韦杜,去天五尺”。这是对韦杜两个家族最大尺度的标榜。

从西晋开国名将杜预开始,他老杜家不是出市长,就是当县令,一直是士族里的中坚力量。

远了不说,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

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

初唐杰出青年王勃,也曾写过一首五律,名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记住这个诗名,对,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首。

比照两首诗,你会发现小王那首跟老杜那首有许多相似之处。更有趣的是,王勃诗中送的这位杜少府,正是杜审言先生。

杜甫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学渊源的贵族世家,从天分到教育资源上,都遥遥领先于普通人家的孩子。

七岁,普通人家的孩子刚识字,而杜甫童鞋却开始写诗了: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骆宾王童鞋七岁“咏鹅”,杜童鞋七岁“咏凤凰”,果然是鸟外有鸟,人外有人啊!

自幼儿园开始,杜甫就一直是班里吹捧的“神童”、”学霸',他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老师让杜甫总结写作秘诀时,他总是轻描淡写的说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像杜甫这样聪颖、有天分、有才华,并招人惊羡的优等生,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上清华、考北大,夺状元、当探花,易如反掌,只是早晚的事。

然而,人生总有许多意外,握在手里的棉花糖,也会不经意间飘向空中,成为一朵虚无的云。

2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虽然他年幼好学,却不囿于死读书,从他表露出的顽皮可见一斑: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十五岁,普通人家的孩子都快上高中了,杜甫童鞋却还在过儿童节,他领着小伙伴们不是在打枣,就是去掏鸟窝,玩得不亦乐乎。

年岁渐长,杜甫又迷恋上了旅游。他想用实践证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有当官的爸比在,不用为钱发愁,想去哪,一脚油门,说走就走。

公元736年,杜甫已然是个24岁的大龄青年了。这个年纪,大多数人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准备着手规划未来。

而这个年纪的杜甫,光顾着旅游玩乐,没好好读书,也没找个好工作。

架不住他大姨、三姑的轮番轰炸,杜甫决定回家参加那年的科考了。

24岁,洛阳丽正书院,杜甫第一次参加高考。

没有经验、没有充分准备,更没有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杜甫盲目自信的答完考卷。

众所周知,河南考生竞争激烈,教育资源紧缺,没有985,只有一所211。

高考成绩下来了,485分,看来被人们称作“学霸男神"的杜甫同学,这次是发挥失常掉得大了。

很遗憾,他华丽丽的落榜了。

据一个有着丰富落榜经验的同学总结:高考是89%的努力加上11%的运气。杜甫同学连书本都没有背熟,运气背还不努力,这次落榜算是落得名正言顺。

同时,杜甫的这次落榜经历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根本不适用于考试,复习备考才是硬道理。

虽然进入了复读生的行列,但杜甫依然满不在乎。他安慰自己说:老子的才华,不是你们这些俗人能够理解的。

来不及难过,他再一次背上双肩包,来了一场华北五省深度游。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能够让人在玩耍中学到东西。

在泰山脚下,杜甫诗情澎湃,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一个落榜生能有如此俯瞰众生的壮阔意境,真不敢想象,当年的杜甫是何等的才气冲天、何等的狂傲逼人。

3

科考就像婚姻和工作一样,考上了、成家了、工作了,就再也没有时间到处野了。

所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杜甫都没有报名高考。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二十几岁的年纪太忙了吧!

杜甫很忙,他这一忙,就是十年。

公元746年,34岁的杜大叔经不住生存的压力,他终于下定决心,到帝都长安去考取功名。

长安作为全国最大的一线城市,有扎堆的教育资源和潜规则,据说400多分就可以上榜。

初到长安,杜甫半工半读,为第二年的会试积极备考。

作为一名大龄复读生,杜甫对高考还是比较有经验的。从第一次落榜到现在,这十多年来,杜甫做过无数的模拟试卷和错题集。

十年寒窗寂寞,一朝笑傲江湖。终于等到这天了。

本以为发挥超常、万无一失,结果天大一个草泥马,又落榜了。

对于这次落榜,杜甫确实想骂人。

那届科考创造了一项无人能破的记录—“零录取”。与杜大叔同批落榜的,还有高适和元结两大风云人物,这俩倒霉孩子,是杜甫唯一的安慰。

这一切,都拜那个名字同样带“甫”的小贱人李林甫所赐。

原来,李林甫为了拍大老板李隆基的马屁,不惜用广大读书人的前程导演了一出“野无遗贤”的好戏。

野无遗贤,意思是人尽其才,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了。这个玩笑开得太鸡子大了,也不知这状态将是何等的圣明之世。

而此时年近花甲的李隆基,正搂着范爷壮硕的腰杆,呃,不对,是杨贵妃,在长生殿里跳探戈。

收到李林甫发来的贺表后,李隆基大笑一声道:寡人的大唐集团,在朕三十多年的精心管制下,终于如日中天,人尽其才,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哈哈哈!

此情此景,自然少不了以李林甫为首的“马屁团”的极力附和:吾皇英明神武,远超秦皇汉武,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人物们瞒天昧地花天锦地,小人物们哭天喊地昏天暗地。

这次落榜,彻底击碎了一个中年老男孩所有天真的梦想。

24岁第一次参加高考,虽然失利,但那时毕竟年轻,还有大把的机会可以霍霍。而如今36岁了,这个年纪的每一次失败,都像是灭顶之灾。

他曾自认才华俯瞰众生,也曾无数次幻想过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然而,当年华老去,他依旧无缘功名,空有一身疲惫。想及此,杜甫不禁泪涌心田。

但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时也运也命也,尽人事,听天命,日子总得继续。

成年人的悲伤要适可而止,即使天塌下来,也得扛着。

杜甫心想,堂堂男子汉,才华丐世,有个碗就能混口饭吃。

对,你没想错,接下来,杜甫先生即将开启他的讨饭之旅。

也许,这就是上天对一个落榜生的惩罚吧!

4

六月如火,青春叫嚣,又是一年高考季。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张入场券,它不看你的背景、你的资历、你的颜值…它相较公平,以分入场。

人生赛场,错综复杂,越往后,你会发现入场券越来越贵,也许,就像杜大叔一样,你再也买不起了。

在这初夏难得的清凉里,愿所有青春逼人的青年才俊们,都能放飞自我,超常发挥,考出真我。

最后,附诗一首,送给曾寒窗苦读的每一位学子:

数载光阴向梦桥,书山有路为今朝。
虽然学海曾辛苦,尽管青山也寂寥。
千古揽,万题敲,弹风落笔志气豪。
争锋斗艳同台展,越过龙门化天骄。

但话又说回来,只要尽心尽力了,即使落榜,也同样精彩。相信我,诗圣之路,道阻且长,Fighting!

世间所有不尽人意之事,

全靠硬扛。

接受成长,

也接受所有的,不欢而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高考落榜的诗人,后来怎么样了?
杜甫: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若非“野无遗贤”,从《望岳》看,杜甫会像他爷爷一样,被人唾弃
唐玄宗为何相信荒唐的野无遗贤?
没有录取一人的高考
杜甫五律《杜位宅守岁》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