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节,听见她说……

 
母亲节前夕,我向部分女性读者征集了主题为 当妈以后受过的委屈 的采访,今天把她们的回答推送出来,也好好针对这个问题聊聊,希望引起你的共鸣。 



@鱼只有七秒记忆



只要宝宝有一点点头疼脑热,责任都在妈妈的身上。小宝宝本来免疫力就低下,虽然我已经尽心尽力,但是宝宝也难免会生病。可是宝宝生病的时候,婆婆可不管那么多,所有的责任都是我的,当然遇到这种无法沟通的婆婆,我可以完全把她的话屏蔽掉。只是有一次,我和我老公带着宝宝和朋友一家吃饭,看着别人的孩子壮壮的,老公向我投来问责的目光,说,你看看人家妈妈怎么把孩子带的这么好?!那一刻,好委屈。

@夏日薰衣草



孩子出生以后,我开始做全职妈妈。我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6点钟全家第一个起床,给孩子、老公准备早饭,检查孩子的书包,等他们都出门以后,我才开始吃早饭,收拾洗碗。然后拖地、打扫屋子、洗衣服……买菜、准备晚饭,在孩子放学之前做好晚饭,等他吃完,还得辅导功课……每天就是这样一睁眼就开始不停地忙活,从早忙到晚。有时难免会对着爸爸抱怨一番,但爸爸却会笑着说出一些诸如:“你忙什么了?家里就这点事” 我的火就很大!他只看见自己挣钱的辛苦,却全盘否定我在家务上的付出。

@红果果



孩子有事从来不找爸爸。题目不会,来问我;想出去玩,拉我陪着;想买什么东西,也都跟我要……我说,你怎么不喊你爸爸去?孩子说,喊他没用!

为什么?为什么?孩子又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我也很累啊!还有爸爸呢!

@米小圈他妈



孩子在学校犯错误,老师通常会说“把你妈叫来!”

ONE

全世界的妈妈都委屈 

爸爸和妈妈同为家长,但后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审判。在谈到孩子的成长时,所有人都在强调妈妈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育儿文都是写给妈妈看的,育儿讲座都是给妈妈听的。很自然,孩子如果有任何问题,第一责任人也是妈妈。

  

电视剧《小舍得

不管是县城妈妈、还是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甚至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妈妈,她们在这一点上毫无差别:被审视、被评判、被嘲讽。

 

美剧《大小谎言》

我们可以在国产电视剧、美剧里看到她们除去身份标签之外的相似之处:在育儿时,她们清一色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不满、焦虑疲惫却依然紧紧控制着孩子。

 

美剧《绝望的主妇》

我觉得荒唐。

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当然无比重要,但为什么不可理喻、歇斯底里的都是妈妈?又是什么造就了焦虑而暴躁的妈妈?

美剧《大小谎言》

在这个女性貌似越来越独立、越活越潇洒的年代,妈妈们却更加孤单、自责、不被理解,为什么?

难道今天妈妈们的焦虑、控制、鸡血、情绪化,都是她自己选择的吗?

 

电视剧《小舍得》

如果这些问题在全世界妈妈群体中是共有的,那是不是有一些更大的、结构性因素在起作用?

TWO

为什么女性越来越独立,妈妈却越来越委屈?

现在的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是全方位的,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小三斗得了流氓”。现在流行的是可以不费力气地把养孩子和事业平衡得很好的“超级妈妈”。

 

但这可能么?

我觉得不可能。顶多是看起来毫不费力,其实拼了老命,就像斯坦福的鸭子。

那为什么有些妈妈确实活成了“超级妈妈”?那些令人羡慕的“什么都有”的完美偶像妈妈,她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孩子优秀……她们的社交媒体上充满欢乐度假、孩子练琴、自己下厨的美好画面。

育儿大V们把自己活成了标杆,因为社会流行这样的“完美女性”。

这有什么不好?这太不好了!因为这和现实是撕裂的。这样的虚假偶像会让普通妈妈们愧疚,自责,她们边打着鸡血边告诉自己:我没做到,只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且不说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总会选择性的秀生活,那是她想让我们看到的部分。但她们没有告诉你,她的背后有多少支持?她是否生活在一个更宽容的家庭,有更支持和尊重自己的丈夫,关键是她足够富裕的生活条件等等。

少一点比较,看到每个家庭的独特性,可能妈妈的压力会更少一些。每个妈妈的育儿行为都是在一个社会文化的大框架和家庭环境的小框架里进行的。

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早在1926年在乌干达对26个婴儿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观察,并发现了一岁时不同婴儿的表现和妈妈对待他们的不同方式有关。而这些妈妈们的表现和她们的健康状况,需要承担的劳动强度、家庭关系、丈夫如何对待他们等诸多因素都相关。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妈妈如何对待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在妈妈身上的后果,而不是她一个人能决定的。

比方说,如果你有双方老人帮忙带娃,或家里经济条件足够好可以请育儿嫂甚至菲佣,或者你有尊重支持你,愿意一起带娃的老公,对你更宽容的职场环境,所有这些,对于你来说就意味着更多选择,更少压力。

反之,如果你是丧偶式育儿,家庭经济还拮据,那你怎么可能在巨大压力之下做一个完美母亲?!

尝试理解海淀妈妈、顺义妈妈、高管妈妈、陪读妈妈、县城妈妈或留守儿童妈妈各自的“不可理喻和歇斯底里”。

世上哪有什么莫名其妙的火气,那只不过是积攒已久的委屈而已。

THREE
妈妈的委屈杀伤力有多大?

一个母亲长期委屈和压抑,其实不止伤害她自己。

因为当她不能得到理解、支持和关爱,积压在内心的诸多情绪,就会统统去找一个出口——自己的孩子

于是,孩子就会莫名承担很多母亲的情绪。所以孩子在这点上,确实是纽带。但却并非良性纽带,而是“让一个充满问题的家不会散掉”的平衡点。

这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么?

首先,是孩子被负能量消耗。

因为孩子会在被“诉苦”时,被负能量慢慢占据身心,沉重疲累。孩子也会感到委屈,除了对“母亲委屈”的“感同身受”,更是孩子对于自己平白承担这些的愤怒。无论能否释放出去,都是对孩子极大的消耗,更容易在成长中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

其次,是家庭关系的走偏。

当母亲在其他地方得不到应有的情感回应,就只能放在孩子身上,如此又会成为一种“重压”,孩子既无奈、无力的承担着,同时也在惧怕和退缩,但是“道德和情感负重”却会让其难以脱身。

于是看起来是母亲和孩子关系紧密,但实际上是母亲牢牢抓住孩子,孩子一点都不舒服,这是一种既痛苦又折磨的亲密。而孩子与父亲之间,则容易变得冷漠或者敌对。

三个人的关系就像一个死循环,结只会越来越深,且难解。

而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孩子内心中的安全感,与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很影响孩子以后的婚恋关系。

FOUR
妈妈的委屈需要被看见、倾听、诉说

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一个家庭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呢?

首先,这个问题是个结构性问题,不是妈妈自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改变。社会大环境暂时很难改变,那就从家庭改变起,从爸爸改变起。

爸爸,要看见妈妈的付出,理解妈妈的辛苦。要知道,很多爸爸在家务中的缺席,也是因为他们“没看见”。妈妈要掰着手指算给爸爸听,一个三口之家需要多少体力和情绪劳动的投入才能顺利运转:在他伸手就有卷纸、拿起水杯就有开水、洗过澡永远有干净衣服的这些方背后,是另一个家庭成员持续付出的体力、脑力劳动。

其次,让妈妈把委屈说出来。

我们的失望、委屈、艰辛,需要被表达,愤怒需要被释放,尽管这是最被污名化的一种情绪。女性从小就规训要温柔,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但只有让更多声音被听见,关于养育的真相才被更多人了解,妈妈们真正需要的才有可能被满足。

最后,让我们彼此倾听,互相支持。

为什么妈妈说出心里的感受这么难?也许并不是因为不会说,只是不知对谁说,说了也没有人听吧。因为大家都觉得这太正常了。可是,当我们连自己都不允许自己体会、倾听这些不公,谁还有这个耐心、慈悲去好好听另一个人说呢?!

妈妈最懂妈妈,如果你身边有焦虑的妈妈,和她们聊聊天,吐吐槽,相互陪伴,支持吧。

当个母亲,并不容易。一个被理解、被支持,被关爱的妈妈,内心才没有恐惧、焦虑,让爱在自己心里,爱才能流动传递下去。一个这样的妈妈,才可能营造一个温暖与爱足够充盈的家,而这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给予。

母亲节到了,祝天下母亲们都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比孩子更需要富养,这才是家庭幸福的秘诀
高考学子跪拜母亲:“妈,这些年您辛苦了!”
谁能“救”妈妈?拯救失控的妈,还需主动育儿的爸
《小欢喜》英子被逼跳海,陶虹一句话揭露真相: 拯救失控的妈,还需主动育儿的爸
父母须把握好各自角色定位
自从和老公制定了这9条规范,我家的焦虑和内耗都没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