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京电影节手记Day9-10·中国电影时隔20年再度登顶
userphoto

2023.11.04 泰国

关注

东京电影节手记Day9-10·中国电影时隔20年再度登顶

(华语电影在东京电影节的获奖历史回顾)

胤祥

东京节颁奖的时候我正在回国的飞机上,下飞机一看前方发来的结果我就乐了,从片子和评审出发的确实分析得还是蛮准的。我押中的包括5部片拿6个奖,前三名里的两部片《正欲》《柔道场》,《罗珊娜》男主“有机会“,以及准确押中《老枪》的艺术贡献奖。

没算准的是《雪豹》的致敬票,我觉得至多是个导演奖,没想到评委们还都很给力。另外也没料到拿两个奖的是《柔道场上》,确实这个片子主要应该表彰的是阿布拉希米,给表演奖其实也好过给导演奖。另外,在国际电影节圈子里,伊朗是俄乌战争之后的大热门,表彰这么一个讲国家机器如何压迫女性的电影也是合情合理(即便政治喊话有点直白但是片子质量是很过硬的)。总之这几个获奖片其实我也都预料到了,就是为《波斯语版》《草木人间》感到有点可惜。

还需要说的是观众选择奖,据朋友讲,最近几年的观众奖基本都是日本电影,所以三部日本片片里面成色最好的《正欲》拿到这个奖也是毫无悬念,况且主演还是稻垣吾郎和新垣结衣这种国民级的演员。

图:东京电影节颁奖结果

东京电影节的大奖:

中国影片上一次获得东京电影节的大奖还得追溯到2003年霍建起导演的《暖》(男主角香川照之也拿到了影帝),当届评审团主席是巩俐。再往前数则有1999年张作骥的《黑暗之光》,1994年严浩的《天国逆子》,1993年田壮壮的《蓝风筝》以及1987年吴天明的《老井》。此外,《牯岭街》《过年在1991年并列评审团特别奖,《可可西里》在2004年,《十三棵泡桐》在2006年、《西干道》(导演:李继贤)在2007年都获得了这一奖项。最佳导演则有严浩(1994《天国逆子》),吴天明(1996《变脸》)。

艺术贡献奖:

艺术贡献奖则分别有《南京的基督》(1995,导演区丁平,并获最佳女演员奖)、《天上的恋人》(2002,导演蒋钦民)、《泥鳅也是鱼》(2005,导演杨亚洲)、《父子》(2006,导演谭家明)、《转山》(2011年并列)、《观音山》(2010)、《不成问题的问题》(2016)、《暴雪将至》(2017)和《白云之下》(2019)拿到过。

获奖影人:

中国影人在东京拿到的表演奖项比较多,包括张艺谋(《老井》1987年第二届最佳男演员)、赵丽蓉(《过年》1991年第4届最佳女演员),吕丽萍(《蓝风筝》1993年第6届并列最佳女演员)、牛振华(《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第7届最佳男演员)、朱旭(《变脸》1996年第9届最佳男演员)、刘若英+曾静(《美丽在唱歌》1997年第10届并列最佳女演员)、金雅琴(《我们俩》2005年第18届并列最佳女演员)、王千源(《钢的琴》2010年第23届最佳男演员)、范冰冰(《观音山》2010年第23届最佳女演员)、王景春(《警察日记》2013年第26届最佳男演员)和段奕宏(《暴雪将至》2017年第30届最佳男演员)。

亚洲未来最佳影片:

拿到过亚洲未来最佳影片的则有《今天明天》(2013)、《第一次的离别》(2018)和《夏夜骑士》(2019),《告别》(2015)、《武林孤儿》(2018)则获得了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今年未颁发这个奖项),《老兽》(2017)获得了该单元的特别表扬。

其他一些有历史变动的奖项,比如曾经的“亚洲之风”单元,也有不少中国影片获奖,在此就不再统计了。

重要奖项:

东京电影节历史上颁出的比较重要的奖项包括《科里亚》(捷克,后于1997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爱情是狗娘》(伊纳里图后来有多红大家都知道,但起点在这里)、《OSS117:开罗谍影》(阿扎纳维希于斯后来就是戛纳奥斯卡常客了),《天知道》(萨福迪兄弟现在也是当红导演)等。导演奖方面也比较早地表彰了盖·里奇(《两杆大烟枪》1998年)和鲁本·奥斯特伦德(《儿戏》,2011年)等。

Day9&Day10

Day9的日报封面终于等来了顾晓刚,A版是《草木人间》剧组顾晓刚、蒋勤勤和吴磊的采访,这次是问答形式。3部艺术总监当日推荐是主竞赛的《朦胧的乐园》,以及两部巴斯克电影《苏丹娜的梦》《两万种蜜蜂》,前者在圣塞拿了“最佳巴斯克电影”,后者则是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主角奖,这也跟之前我们对日报的分析一致,

日报B版则刊登了日本导演山田协士(《春原的竖笛》《彼方之歌》)的短文,讲自己的创作与东京电影节及文德斯的渊源。另外有关于动画论坛的报道、三位海外电影节选片人对东京电影节的印象。

图:Day9场刊封面

Day10的日报A版是凯丽·莱卡特的特别采访,当然主要还是夸小津;三部艺术总监推荐分别是拉夫·迪亚兹的《湖泊的本质真相》、李鸿其的《爱是一把枪》及卢安娜·巴杰拉米的《我们的世界》。这三部片的共同点是都有媒体场哈哈哈。B面除了对黑泽明奖获奖者的报道,还刊登了场刊最终汇总版。

图:Day10场刊封面

图:东京电影节日媒场刊总表

15部主竞赛里,《波斯语版》以3.8分位列榜首,这部片确实讨喜而且没得奖是真有点可惜的。3分以上的影片还有《柔道场上》(3.3),《雪豹》《殖民者》(3.1)及《老枪》(3)。《草木人间》2.9。《正欲》只有2.8也有点没想到。垫底的三部其实也是我观感一般的《朦胧的乐园》《对鸟的布道》《野兽的福音》,也只有《朦胧的乐园》在2分以下。其实日媒这个场刊有些评分是很谜的,比如朝日新闻的影评人给《我们是谁》打出了满分4星(另外3位都是两星),因为人数太少,这个分数就一下子拉上去了。场刊可能还是10个人左右比较科学。

Day9其实只有一个媒体场,《爱是一把枪》,不过我实在有点看不动了就没去,在酒店看了两部亚洲未来的线上,伊朗的《玛利亚》和土耳其的《小摩托》。这样也算是把亚洲未来单元看到了9部。在我看来其中最好的还是《小摩托》了,片子里对疫情期间夫妻面对失业、迁居和儿子治疗等多重压力的相互扶持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对零工经济的不稳定性也有一定的观察和讨论。

《玛利亚》则是一部社会情节剧(Social Drama)式的元电影,当然主要情节又建构在伊朗社会情节剧必备的阶级差距上,精巧固然精巧,但审美疲劳也是十足的审美疲劳,何况到最后复一下盘的话,这个故事本身就不太能成立。加上我实在是有点不想看元电影了……

但是《玛利亚》居然还拿了奖……除了导演“年仅28岁”,我盲猜一个原因大概是导演被“空椅子”了吧,据说导演是因为不愿意服兵役导致无法出境。虽说这类“不许出国”的故事在伊朗可能都不是个什么稀罕事儿,但毕竟还是又以某种方式与伊朗这个热门话题关联了起来。这下东京节两个单元都以奖项表彰伊朗(对抗性的)电影了。

以下是两部亚洲未来影片的短评:

小摩托(豆瓣译名《小驽马》)

Balık Kırgını(2023)


导演: Baran Gunduzalp(土耳其男导演首作)

主演: 尼利·尔东梅斯 / Fatih Sonmez / Can Demir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土耳其
语言: 土耳其语
上映日期: 2023-10-27(东京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3分钟

【评分4/5】对疫情期间工薪阶层家庭受到的各种挤压(失业、被迫迁居、打零工、儿子治疗等)有出色的再现,对“零工经济”也有颇为精准的观察,跟陈哲艺的疫情短片《隔爱》有相同的桥段(女方在家通过网络电话工作)但是因为篇幅更长,写得更为细腻。有苦情戏的套路(家庭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困难)但并不刻意卖惨或煽情,正是这样一家人的相互扶持才具有动人的力量。另外剧情里面丢摩托这个情节装置基本是集中在第三幕,也弱化了戏剧性,并进一步凸显了影片关于疫情的议题。(“亚洲未来"看了9部觉得最好的还是这部)

玛利亚

Maria (2023)

导演: Mahdi Asghari Azghadi(伊朗男导演首作)

主演: Kamyab Geranmayeh / 潘特阿·帕纳希哈 / 沙伯·阿巴尔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评分:3/5】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世界首映。伊朗社会情节剧+元电影,这个家庭作坊剧组是在cue马克马巴夫电影之家么哈哈哈。必备的阶级差作为情节装置,用了一些悬疑片手法(尤其对《迷魂记》的绿色色光有借鉴),但实话说看完之后翻过去想一下这个故事就很容易看出其情节上不太成立的地方(尤其这片的底实在有点坑)。另外元电影部分也有点无聊……

— F I N —

文字:胤祥

排版:杨越婷

编辑:留白

责任编辑:Xavier

图片来自前方记者现场拍摄或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力荐!2020金熊奖最佳影片《无邪》波斯语 中英文字幕
黑泽清
伊朗电影简史
看了这15部中东国家的电影,发现中国电影的路还很长
“相信电影之力”,日本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疫情下开幕
伊朗喜剧波斯语电影《越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