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日记】寒假实践作业之孩子们的数学日记
2018.03.10
这是刘老师的数学日记推送的第176篇文章
    “数学日记”就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日记去观察生活。
数学日记可以记录自己对数学的发现、思考、感受以及采用的数学方法等,其内容不局限于某个方面,它的材料和内容是无拘无束的,可以是课上的、课下的、生活中的、听来的、看到的、实践的……
这里,我们就来分享寒假中孩子们的数学日记,不少三年级的同学都是第一次写数学日记,已经写的听好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数学思考。
数学
日记
不要粗心大意
文/柏云川
星期二,爸爸妈妈带我坐巴士去苏州玩。
到了大巴站,我看到上面的显示屏上写着:小孩1.5米以下免费,否则要付17元,成人36元,60岁以上老人免费。刚看完,我就去算了一下,我免费,爸爸36元,妈妈36元,爷爷超过60岁了免费,奶奶36元,哥哥17元。36+36+36+17=125(元),于是,爸爸拿出200元给工作人员,问我要找几元?200-125=85(元),我就大声地说了一个85元,爸爸和工作人员哈哈大笑,爸爸说:“按你这样算,那人家要亏了。”我赶紧再算了算,原来是75元,顿时我的脸涨得通红。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做事一定要仔仔细细,不要粗心大意。
时间问题
文/徐吴萱
寒假里的一天,妈妈爸爸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北京旅游。我们乘坐高铁去北京,刚坐上高铁不久,我问爸爸:"高铁到北京要开多久?"爸爸说:"5小时吧"。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说我们什么时候上高铁的啊?"“九点!"我们说。
妈妈又问:“那我们几点能到北京呢?"
我说:"应该是下午两点。”“对了对了”。妈妈又问:"那妈妈再考考你,北京到上海的高铁路程长约1300公里,高铁开5小时能到,那你知道高铁每小时的速度约多少呢?"我拿出纸笔算了起来,速度是每小时的公里数,用除法算,1300除以5等于260公里/时。
妈妈说我答对了。我想:高铁可开得真快啊!
买票记
文/齐朗
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旅游,这天,我们要去颐和园了。
我在网上一查,130cm以下的小孩免票,学生和老人半价,现在是淡季,所以公园门票才20元/人,学生/老人票10元/人,联票50元/人,园中园票:德和园5元/人,佛像阁10元/人,文昌院20元/人,苏州街10元/人。我想:20+5+10+20+10=65(元),
10+5+10+10=55(元),如果买联票,每张成人票省15元,每张学生票省5元,好,买联票!
到了售票厅,我跟售票员姐姐说:“您好,我要三张联票。”售票员姐姐说:“小朋友,你不用买票。”说完指了指旁边的标尺。130cm的我往标尺一比,惊讶的差点儿跳起来,竟然才125cm!原来北京是把小朋友的鞋底高度也算进去了,不过那得穿多高的鞋呀!于是,原来准备150元门票钱只花了100元。没买到自己的票很遗憾,但是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小零食,边吃边逛,可开心了。
我想,看来要买到自己的票,还是得回去多吃多锻炼才行啊!
要看清楚题目条件
文/钱宸
有一天,我正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有一道题目我没看清楚,而导致我计算错误。
题目是“公园里有松树和柏树共105棵,其中松树比柏树的4倍少10棵,柏树有几棵?”。于是我是这样算的“1+4=5(份),105÷5=21(棵),得出答案柏树是21棵。”妈妈批改完说:“看看你这粗心的样子,再读一遍题目!”于是我又仔细的读了一遍,果然发现漏掉了“少10棵”这个条件,我重新做了一遍“105+10=115(棵),1+4=5(份),115÷5=23(棵)”。总算做对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题目一定要看清楚题目条件,否则就会做错。
我是小财迷
文/叶子涵
从小到大,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会给我发红包,红包的数目就是我的年龄。比如说:我七岁时,红包各700元;八岁时,红包各800元-------
今天我在纸上计算:900+900=18000(元)。天啊! 今年的红包就有一万八千元!我高兴地想跳起来,迫不及待地去告诉妈妈。
我兴奋地叫道:“妈妈!妈妈!今年我的红包居然是壹万八千元!” 妈妈惊讶地说:“ 一万八?怎么会有这么多?” 我说:“900+900=18000啊”“你再仔细看看!”我一看竟然多加了一个零。
我这是一个粗心的小财迷啊!
AA制买糖
文/翟林伟
昨天,我和闫展宁在学书法的路上去超市各买了一包一模一样的糖,收银员说:“一共7元钱”。闫展宁掏出10元钱,收银员又说:“你们再给我两元,我找你们整5元”,于是我拿出了2元钱给她,找回的5元钱给了闫展宁。
我便心算了一下,7÷2=3(元)……1(元),1(元)=10(角),
10÷2=5(角),因此我们俩每个人应该付3元5角.我已经给了闫展宁2元,所以我又给了他1元5角.
妈妈们知道后说我们这是AA制买东西,各付各的很好.还夸我们算的很准确,我俩可开心呢!
我帮奶奶算房租
文/彭昕怡
今天我来帮奶奶算一算这个月小张阿姨的房租,小张阿姨的房租费是950,网费是40元,电费是1元一度,水费是7元一立方米。本月小张阿姨共用了75度电,5立方米水。
房租
网费
电费
水费
合计
备注
950元
40元
75元
35元
1000元
应1100元
我把每一项费用加了起来。过了一会,奶奶过来检查我算的房租了。刚看完奶奶说:“如果是这样算,我们就要吃亏了。你再仔细算算。”我又去重新算了一遍,发现原来十位的“5+5=10”要进一位给百位,当时我没有进位,就算错了。
我重新计算后告诉奶奶应该是“1100元”,奶奶说:“这样就对了,以后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啊!”“嗯。”我微微点点头。
买兔记
文/俞点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兔子,我们先准备座9号线地铁,来到进站口,刷了交通,我看到里面还有20元。坐到徐家汇,然后,我们去换1号线,坐到共康路下来,我到出站口,刷了卡,我发现卡里还有14元。
我继续向前走,大约经过800多米。终于,来到了兔子宠物店。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兔子,长耳兔320元、猫猫兔350元、狮子兔380元,也有雪貂、仓鼠等小动物。我挑了一只白色和灰色的猫猫兔,还买了笼子200元、苜蓿草20元、兔粮85元、梳子20元、木屑10元,一共花了685元。因为宠物不能上地铁,我们只能打车回家,一共花了800元。
原来生活中的数学这么多。
导航里的小知识
文/王品棠
一天,我们开车去火车站接奶奶。
路上,我看到导航上有2.8km,我问:“2.8km是2800m吗?”“是的。”妈妈回答我,“后面的8是8000米吗?”“不对。”妈妈说“刚才是2800米,现在怎么是8000米呢?”我想了想说:“是0.8km,就是800米,我知道了。”我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知识是学无止境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得到更多的知识。
身份证的秘密
文/闫盈竹
每个人都有身份证,而身份证下面的一大串数字(身份证号)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吗?今天,我就给大家揭秘。
假如,一个人的公民身份证号为310117201506160026,那么,我可以知道该人的5个信息,分别为省份、城市、区县、出生年月日和性别。
首先,我们先关注这个身份证号的前两位是31,通过查询,我们知道31代表上海市;前6位是310117,我们也可知道,310117代表上海市的松江区;第7-14位是20150616,这是该人的出生日期(2015年6月16日);第17位是2,国家规定,偶数是女奇数是男,所以该人为女性;最后一位(即第18位)是6,它是校对码,也有人的校对码为x。这些就是我知道的信息。
数学日记
文/金宴甄
今天我带着表妹一起去交电费。
妹好奇的问:“姐姐,这份电费单的数据都代表着什么呀?”我手上拿着电费单自豪的说:“我已经对电费单上的每一个信息都了解透彻了,现在我来一一告诉你吧。首先,这份电费单上有两行,上面一行是峰时,是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那么谷时也就是人们用的相对少的时间,是从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第四列是用电量,用电量指一个月用了多少千瓦时的电,这个结果是用本月抄见数减去上月抄见数得来的。也是分峰时和谷时两个时期,很明显谷时就相对很少了。
还有,单价指一千瓦时用电多少钱,峰时和谷时的单价也是不一样的。
谷时用电量较少的原因是工作人员为了让鼓励大家在晚上用电,错开用电高峰,所以把单价设置的低了。”
我看见表妹似懂非懂的样子,内心很开心,因为我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告诉了表妹,希望她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了解透彻。
数学日记
文/唐嘉一
这个学期我在练习册上看到了一道很容易错的题目,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这道题。
题目是:有一堆钢管,把它堆成一个等腰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15根。从下面开始,每一层都比上面一层多一根,最下面一层有20根,这批钢管一共有多少根?我看到题目的第一眼就是脑袋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但是思考了片刻后,我想起来,钢管堆在一起,只需要求出它的面积,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根钢管了。题目中给出了上底15,下底20,还不知道高。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一共有六排,它的高应该是6。(15+20)×6÷2算出来的不就是一共有多少根嘛!
后来我去问了问好朋友,他是这样算的:将每一层都算出来,第一层是15,第二层是15+1,第三层是15+1+1,依次类推,一直到20。然后再将这些数加起来。式子便是15+16+17+18+19+20,算出来也是等于105根钢管。但他的这种办法只适合这种简单的情况,层数一多后就会增加计算难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善用公式,简化计算,活学活用。
数学日记
文/仰宁
寒假里,爸爸带我出去旅行。旅行我当然高兴啦,可一刻不停地坐在车上可不是什么好玩事,我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坐着,一会儿又无聊地打哈欠。爸爸见我这么无聊,便給我出了道题目:从我们家到目的地大约100公里,而这辆车每小时行80公里。那么我们要行大约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听爸爸出完题目,我心想:哈!不就是路程÷速度=时间嘛!紧接着便快速地在脑中列起竖式,不一会儿便报出了结果:“1.25小时!”爸爸点点头表扬了我。虽然题目简单,但是爸爸的表扬还是令我感到高兴的。于是我便在喜悦的心情中到达了目的地。
数学日记
文/仰宁
爸爸听说老师让我们收集水电费单做实践作业,笑着对我说:“刚才我看到通知,这两月水费单来了,你去报箱将单取来,不过有个任务,你要搞懂水费阶梯收费情况。”我接到任务,心想,不就个水费价格问题吗?有啥呢?可当我从报箱取回水费单,打开一看,水费单大致用水量如下:
本次抄表日期:2018.01.26  下次抄表日期:2018.03.27
账单明细
上次抄表读数
604
本次抄表读数
633
供水量
本年度阶梯用水量(立方米)
本次用水量(立方米)
单价(元)
金额(元)
费用2018年累计水量已达29m3第一阶梯用水量220,还剩水量191
第一阶梯:29
1.92
55.68
代征污水处理费
用水量(立方米)
征收标准(元/立方米)
计算方式
金额
29
1.70
29*1.70*0.90
44.37
上期零头结转
0.04
本期零头结转
0.09
本月应交金额合计:
¥100.00
本月应交金额合计大写:
壹佰元整
这单上单价、用水量什么我都知道,可这第一阶梯是啥意思呢?我带着疑问去问妈妈,妈妈说,“由于水资源珍贵,为了节约用水,在进行了大量调查后、听证会后,上海市规定居民用水采用阶梯方式来收费,三个阶梯段用水量不同、单价逐级增加,用水超过规定,价格大幅上涨,目的是让人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我上网查询了一下,阶梯供水是每户(4人以下,5人及以上另有规定)用水从每年1月1日——12月31的用水量,具体如下:
居民阶梯水价
分档
户年用水量(立方米)
自来水价格(元/立方米)
排水价格(元/立方米)
综合水价
(元/立方米)
第一阶梯
0-220(含)
1.92
1.7
3.45
第二阶梯
220-330(含)
3.3
1.7
4.83
第三阶梯
300以上
4.3
1.7
5.83
注: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居民综合水价中排水价格实际为1.53元/㎡。
看来,我家要节约用水,必须控制平时的用水量,要想将全年用水控制在第一阶梯内,我家每月必须将用水量控制在≤17立方米(191÷11=17.36)以明确的数据以督促我们全家节约用水。
数学日记
文/郑皓元
一天我为了完成数学作业,特意和妈妈一起到小区里来做用脚量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的距离,我们带了这几个工具:一卷5米的卷尺,一支笔,一个本子和一个计算机。
我们首先测我的平均步伐,我走了三次,都是10步,分别是5.1,4.9,5.0,我用(5.1+4.9+5)÷3÷10=0.5算出了我的平均步伐。
然后,我用和我测平均步伐的距离差不多的步伐来走从消防门到我家门口的步数,我走了5次,分别是:234,245,230,232,239。我又算出了我的平均步数:
(234+245+230+232+239)÷5
=1180÷5
=236(步)
236÷0.5=472(米)
最后我终于计算出了从消防门到我家门口的距离了,是472米。
数学日记
文/晋钰宸
我和妈妈坐高铁回老家——芜湖。看着窗外那忽隐忽现的树木和房子,高铁原来比普通火车快得多啊!那上海虹桥——芜湖到底有多远?什么时候我才能到家?
妈妈笑着说:“考考你,我们的列车从虹桥火车站15:52开车,总时间2小时52分,那什么时候到家?”那不就是用15:52+2:52=18:44(15+2=17小时,52+52=104分钟=1小时44分钟)吗?我快速地回答妈妈。
嗯,不错,那我告诉你,上海虹桥——芜湖运行速度根据区间不同有变化的,其中上海虹桥——南京南区段采用高铁运行速度,最高可达350千米/小时,该区间路程约320千米,运行+停靠时间总共约2小时10分钟;南京南——芜湖区段采用动车运行速度,最高可达250千米/小时,该区间路程约99千米,运行+停靠时间总共约37分钟。这样,你先记录好列车到每个停靠站的到站、开车时间,然后根据你的记录数据及所给条件计算出上海虹桥——南京南、南京南——芜湖区段平均速度,测测你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妈妈说。
我按照妈妈的要求,认真记录列车每个停靠站到站时间、停车时间,并在妈妈的启发下,计算列车停车时间、区间运行时间,具体记录数据如下:
站名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停车时间(分钟)
区间运行时间(分钟)
上海虹桥
15:52
苏州
16:17
16:19
2
25
无锡
16:34
16:36
2
15
惠山
16:45
16:53
8
9
常州
17:03
17:05
2
10
丹阳
17:21
17:23
2
16
镇江
17:35
17:37
2
12
南京南
18:03
18:07
4
26
马鞍山东
18:24
18:26
2
17
芜湖
18:44
18
回到家,我急不可待地开始计算起来:
1、上海虹桥——南京南区间
运行时间为25+15+9+10+16+12+26=113分钟
≈1.88小时
平均速度为320÷1.88≈170千米/小时
2、南京南——芜湖区间
运行时间为17+18=35分钟
≈0.58小时
平均速度为99÷0.58≈170千米/小时
看来,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能方便地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从数学的角度记录世界,
用心体会数学的魅力!
点击阅读➤【逻辑推理】这里有套刑侦推理试题,想被虐一下吗?
【寒假作业】一年级实践作业之创意钟表展示
【数学思考】连小学数学题都不会,看看人家的回答
【数学思考】看NBA三分球大赛的思考
【数学思考】上一期的数学祝福解答来了
【春节祝福】用数学的方式表达新春祝福
➤【寒假说题】第一批小讲师,前来报道!
【倒计时】刚刚过去的3分钟,你在干什么?
【平凡之路】公众号一周岁啦!祝“我”生日快乐!
【益智游戏】“最强大脑”中的数字华容道,你敢像何猷君挑战吗?
【学生作品】平行四边形的自我介绍!
【实践作业】“小小马拉松” 体验1千米实践活动 为孩子们点赞!
【经验分享】小小草稿本,要起大作用!
【请欣赏】暑假作业之数学小报终结篇
【世界读书日】推荐小学阶段数学阅读经典绘本
数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写人状物叙事作文指导(共九讲)
阅读理解能力, 正成为孩子数学学习的绊脚石!
爸爸妈妈不要认为猜一猜就知道答案 现在的数学题目要讲究方法
小学生写的日记笑死了,心情不好就来看看
【江西】缪诗英《数学日记》指导老师:叶文秀
爸爸妈妈双打攻克晶宝贝的数学天敌记录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