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思考】一堂数学课引发的思考


2018.04.03

这是刘老师的数学日记推送的第187篇文章

最近,刚开始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对于立体图形,学生已经有不少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体积单位。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于是,在和学生沟通线—面—体这样研究的过程后,简单回顾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并进行小结。学生意识到本节课要学习体积单位。并根据板书的情况,合情猜想体积单位有哪些。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了新课的探究。首先介绍了1立方厘米。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包括它的字母记法。根据这个定义,引导学生比划比划1立方厘米的大小,能看出不少学生比划的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有较大的出入。

于是,拿出真正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让他们放在手掌心,自己去感受、摸一摸、想一想、记一记。

那生活中有和1立方厘米大小相近的物体吗?学生们开始思索,骰子、花生米、手指头等物体都接近于1立方厘米。对于1立方厘米的量感学生更加清晰了。为了加深印象,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由于有学习1立方厘米的经验,1立方分米就比较简单了。那1立方分米又有多大呢?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进率是多少呢?

学生们开始进行了思考。学生们开始猜想,依据长度、面积单位的进率,都猜想两者有关系,进率是1000。那要验证吗?还是直接给出这个结论并记忆。如果要验证,该如何验证呢?需要什么样的活动?

显然,这里的探究活动不能少。这里的活动也为后面的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积累经验。

学生们思考后,受面积进率活动的提示,想到把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放进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中,看需要多少个才能装满?

书本中给出了这样的图示。

紧接着在探究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图示。

这个活动在书本中出现了两次,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并记住它。学生也能轻松记住,并且能做题。但是进率为什么是1000?这样的活动经验就没有得到积累。

当然,这也就是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达成。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方面,借助什么样的活动来达成知识目标,应该受到重视。所以,需要学生动手去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经过了这样的摆放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条,摆满底面,需要摆多少层之后,了解这里1000是怎么来的?这里的10乘10乘10,每个10代表的含义有了清醒的认识。

摆完了,应该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的活动过程。然后再说一说,加深了理解。

这里“验证”了学生们的假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而在验证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时,虽然书本中有图示,也可以动画演示。但毕竟不是动手操作,更需要学生想象,类推实验的步骤。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给出了这样的思考题。

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它可以由多少块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积木搭成?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刚开始异口同声4000个,紧接着有人动摇改成了4个、16个、64个等等。在提醒他们不要着急,可以画画图、想一想刚才的活动,学生们开始争先恐后的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一条边可以摆4个,底面可以摆4✕4个,可以摆4层,一共可以摆4✕4✕4=64(个),由64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积木搭成。所以它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这里还没学过体积公式,利用的是单位体积。但其实已经是体积公式的雏形了。

练习中还有这样的题:

棱长是3米的正方体,它由(      )块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积木搭成,它的体积是(                 )。

这里依然没有学过体积公式。所以还是利用之前的活动经验。3米=30分米。30✕30✕30=27000(个)。所以它的体积是27000立方分米=27立方米。

当然也有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它用1立方米的正方体去搭,可以搭3✕3✕3=27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而每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又可以由100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搭成的。所以有27✕1000=27000(个)。

当学生学过体积后,学生喜欢用体积除以体积的方法来计算。但是有时这样的方法是不适用的,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

例如: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7厘米的正方体,它可以由多少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搭成?

学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先算大正方体体积:8✕6✕7=336(立方厘米);小正方体体积:2✕2✕2=8(立方厘米);然后336÷8=42(个)。

当然这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一个摆就会发现:

长可以摆:8÷2=4(个);

宽可以摆:6÷2=3(个);

底面可以摆:4✕3=12(个)

高可以摆几个呢?这就决定要摆多少层?

7÷2=3(个)……1(厘米),所以可以摆3层。

一共可以摆:4✕3✕3=36(个)。

为什么用体积除以体积不可以?因为还有一部分空间虽然有体积8✕6✕1=48立方厘米,但是由于高为1厘米(小于2厘米),所以不可以。

其实立体图形的很多知识和平面上的问题类似。我们可以从平面问题中推理。例如这里的体积单位,其实就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类似。

长为8厘米、宽为7厘米的长方形就可以用8✕7=5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铺满。

那长为长为8厘米、宽为7厘米的长方形可以剪多少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或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来铺满?)

学生也容易犯类似的错误,用面积除以面积来算,结果是

(8✕7)÷(2✕2)=14(个)。正确的解答是:

长可以剪:8÷2=4(个);

宽可以剪:7÷2=3(个)……1(cm);

一共可以剪:4✕3=12(个)。

其实这些知识都是有联系的,通过类比推理,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

横向看,平面图形的2题,立体图形的2题可以进行题组对比,来理解面积或体积的含义,体会两者的区别。

纵向来看,平面上的知识可以类比推理、合情推理出立体图形的知识。通过题组对比,重新建构,发展空间观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年级:美妙数学之“盒子的容积最大是多少?(四)”(1127五)
淅川县小升初数学题及答案用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正方体体积最小是(________)立方厘米;用两个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
小学数学总复习试题《常见的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练习3.3 体积和体积单位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操作演算 沟通联系 完善认知建构——“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片断与思考|小学数学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