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思考】换个思路,一起探究减法算式里的“秘密”!

最近,在学习加减法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个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去求方框中的数。不少学生都认为内容较为简单,于是就带着学生一起探究减法算式里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什么呢?源于一道题目: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如果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的和是256,那么被减数是(     )。

这道题目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因略显抽象就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同学不能利用减法各部分中的关系来解决问题。部分同学也是通过尝试假设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那为何不主动出击呢?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其实和被减数就有关系呀。

于是,就告诉学生:减法这个内容看似简单,但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关系,并且它们三个的和也有一定的秘密。

给出减法算式:

(   )-(     )=(     )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与谁有关系呢?

学生们自己写了四个算式:

20-4=16,20+4+16=40

100-30=70,100+30+70=200

5-5=0,5+5+0=10

41-18=23,41+18+23=82

通过观察学生写的四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减数、差的和与被减数有关系。

学生得到这样的一个猜想: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被减数的两倍。

接下去,就去举例验证,借助(  )-(   )=(    )这个减法算式,发现这样的例子举不完,举出来的例子都是正确的。当然也找不到反例。

有同学发现,其实不用举那么多例子,因为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有这样的关系:减数+差=被减数。

所以,被减数+减数+差的和就是2个被减数,一个是“看得见”的被减数,一个是“看不见”的被减数。

通过观察、计算、举例验证和借助关系说理,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再去面对刚才那个题目,学生很轻松地利用自己探究的结论,得出正确答案,被减数=256÷2=128。

那继续挑战一下!

第一题:( ○ )-(☆  )=(  ◇ ),其中○+☆+◇

  =(   )个(    )。

学生能够发现,这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就是被减数的2倍,所以○+☆+◇=(  2 )个(  ○  )。

第二题:( 90 )-( ○ )=( ◇  ),那么90+○+◇=(      )

在这个减法算式里,只有被减数是已知的,减数和差都是符号,但并不影响90+○+◇是确定的,就是90的2倍=180。

也有同学利用假设法,○=10,◇=80,所以和为180。也有同学借助减法各部分的关系,直接得出○+◇=90。

第三题:( ○ )-(☆  )=(  ◇ ),如果○+☆+◇=180,那么○、☆、◇分别等于多少?

学生容易得出○就是180的一半,所以是90。但是☆、◇是不能确定的,但是它们的和是确定的,也是90。也就是☆、◇是变化的,但是它们的和是不变的。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与被减数的关系,进而在过程中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

这样,就把一道练习题改变为需要进行探究来发现结论的练习。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对于减法算式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那在加法、乘法、除法算式中,是否也有类似可以探究的结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是120,减数是差的3倍,减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加减号都分不清,这怎么得了!
一课研究之《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教学《交换律》 ●张齐华
二年级上册数学小马虎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