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顶山境内城乡居民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霄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六 月六、中秋节、九月九、十月一、冬至、腊八、祭灶等。

境内城乡居民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霄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六 月六、中秋节、九月九、十月一、冬至、腊八、祭灶等。这些节日中,最隆重的是春节和元霄节。

春节,俗称“过年”、“年歇”或“年关”。旧社会,穷人到了年底,债主上门逼 债,穷人中有“过年如过关”的俗语。每逢过年,贫富之间苦乐不一。富人杀猪宰 羊,穷人只能是“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80年代后 绝大多数居民丰衣足食,昔日穷人“过年如过关”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君,民间称为“过小年”。城乡皆有祭灶神风俗。这一天,按迷信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同时,清扫灶屋和居室,整理卫生。“文化大革命”前,农村 多数家庭都供有灶神像。祭灶君一般摆设烧饼、灶糖、红公鸡等,祈祷来年平安。旧社会,穷人家没有象样的祭品,只好摆上一碗凉水一棵葱,并郑重地念诵“穷人祭灶歌”,歌词大意是:

“一碗凉水一棵葱,打发您老上天宫。

您老对给他老说,下界穷人难活成。

正月初五,民间俗称“破五”,农家不干活,商店不营业。解放前,农村居民为 了祈求好日子,有“送穷”的习俗,他们撒草木灰于十字路口,口念“送穷歌”,歌词

大意是:

“穷,穷,你走吧!

走东家,串西家, 一走走到富人家;

俺家穷,没有啥,千万别再来俺家。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 高,春节才真正成为万民共乐的佳节。 一般来说,过了腊八节后,年事活动即展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 一直忙碌到除夕晚上。城乡居民除夕晚上都有熬年夜的习 惯,全家人团聚一室,拉家常,谈趣闻,直到深夜,俗称“熬年疙瘩儿”。80年代后,有电视机的居民改为观赏春节文艺联欢晚会节目,一直到零点以后,春节第一天,农村居民起五更祭祖先、祭神。早饭后,亲族、邻居、同事互相 登门拜年、问候。这天,阖家团聚,不串亲戚。正月初二,年轻夫妇到女家拜年外甥去姥姥家。初三以后,带礼物走较远的亲戚。城市居民除了不祭神外,其它活动和农村大同小异。长辈于春节拜年时给儿孙发“压岁钱”。人们在春节期间多参加游乐活动,尽情欢娱。

元霄节。境内各地一般多举行灯展并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正月十四至十六,农村居民都做小型的灯盏到户外“放灯”,有的村庄扎有“灯山”,并根据“收灯” (天气好坏)情况预测当年农业收成好坏,有“雪打灯,好收成”的谚语。城市灯展 则比较隆重,特别是80年代后,中心市区、县城都举行大型灯展,除了传统的花灯外,又增添了用光电、机械、音响装备的新式造型灯。十二生肖造型、孔雀开屏  等动物象形灯,苏武牧羊、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历史、神话故事的文化灯,矿山开   发、粮食作物等反映当地经济面貌和物产的彩灯争奇斗艳。3天内,观灯的游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市,特别是平顶山中心市区,主要街道人流如潮,异常热闹其它节日也都有传统内容。

清明节为扫墓祭祖之日,家家于此日上坟添土, 学校则组织学生给革命烈士扫墓。端午节,孩子们挂香囊、拴五色线,在耳朵和肚 脐处涂雄黄酒,近水地方的孩子们凌晨到河边洗澡。

农历十月初一为“鬼节”,家家烙油馍(或炸油条),在当天或后一二天上坟祭祖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湘阴岁时节日习俗
自贡传统节日习俗
记惠灵顿灯展[五绝]
隋唐园里观灯展,赏“千年绝技”
元宵节观灯
春节期间的绿博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